周紫薇:為什麼大學生的小組作業令人作嘔(2023-12-17)
沒有小組工作,任何大學生活都是不完整的。 “每個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都或多或少地參加過小組工作,比較常見的小組工作往往需要學生組成乙個團隊,根據資料收集、PPT製作和課堂報告的主題,可以說小組工作已經成為大學課程評估的一種常見形式,按理說,這應該能夠鍛鍊人的協作能力, 領導能力,共同產生更好的成果。但大學生似乎從未停止過對小組工作的抱怨,那麼他們為什麼討厭小組工作呢?
教師不作為:
未能就作業中的問題和改進提供詳細的反饋
小組作業通常有乙個與課程相關的一般主題,學生需要選擇乙個小主題來報告這個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大學生覺得這是為了匯報而分組作業。 老師似乎不太在意學生在匯報什麼,匯報後也沒有過多評論,這讓學生不寒而慄,懷疑小組作業是不是根本沒有進入老師的眼簾老師可能會給小組作業打分,但缺乏後續反饋,所以學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業有什麼問題,是否能進一步改進。
學生被隔離:
只對某個細節負責,不做工序配合
乙個好的團隊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考驗和訓練很多能力,包括但不限於領導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 但是我們常見的群體合作形式其實有點“工廠流水線”的風格——設定主題、選擇班組長、確定分工、加工、產出——非常高效,非常固定。 但每個人在接受了自己的任務之後,其實乙個人能做的僅限於單一的任務本身,很難完整深入地理解這個主題。 例如,如果需要三個人收集資訊,那麼這三個人會將資料分成三個部分,他們每個人都負責收集一部分,收集完自己的資訊後,他們在小組工作中的任務就完全結束了。 小組工作變成了流水線,每個人都負責轉動其中乙個螺絲,最後,雖然產生了結果,但沒有人能認出結果的全貌。 工廠式的協作使學生難以真正參與整個作業,因此難以培養對小組工作的熱情,在他們看來,這只是課程必須完成的工作。
情緒被打破了:
搭便車和線上交流導致人身攻擊
有網友開玩笑說,集體作業要有領頭羊:領羊、遠見雄鷹、好戰狼;其實有:乙個划魚的,一匹黑羊馬,還有乙個大冤枉的隊長。 成為小組任務的領導者並不是一種美感上的區別,它通常意味著你必須負責,你必須分配工作,你必須與團隊成員建立聯絡,你必須負責更多的工作。 很多大學生在小組作業中遇到過“摸魚者”,即不主動,也不被動,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具躺著的屍體上,交出令人心痛的品質成果為時已晚。 面對這種隊友,通常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1、組長等人幫助他完成任務 2.用理性認識他,用情感感動他 3.把他踢出球隊,讓他自生自滅。從筆者自己的經驗來看,方法1和方法3用得比較多,方法2用得比較少。 1、3的後續也比較明顯,全群當面和魚人吵架,或者背地裡罵魚人。
缺乏合作是很多大學生討厭小組工作的主要原因,我認為可以歸因於缺乏真實的溝通。 很多小組任務都完成了,也就是解決了所有團隊成員的溝通和任務的完成情況,而對於一些跨學科、跨班級的合作小組來說,可能並不清楚自己的隊友是什麼樣子的。 在彼此不了解的情況下,他們很少面對面交流,所有的交流都是在微信QQ上。 網路文字交流本身就容易產生很多誤會,當出現群員不配合的情況時,網路交流就更加困難了,偏見、誤解、情緒就會被放大。 因此,面對面的交流在小組工作中很重要,在作業開始之前、開始中、結束之後,我們是否應該都簡單地見面,迸發出思考,交流感受,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