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客戶劉巧燕 童金。
工業強區影響全身。
以行業為全球形勢,是臨安區黨代會以來形成的共識。 在這個冬天的寒潮下,臨安最知名的冰雪、溫泉等產業已經全面鋪開。 深入臨安,會發現在這片“九山半水半田”的土地上,既有江南溫柔的雪景,也有敢打敢闖、先發制人、開拓產業的“空間轉移”大動作。
要想在大生態保護區內探索工業強區之路,臨安無疑正站在傳統與創新的歷史交匯點,從規劃到擴地、存量盤活,再到產業轉型、創新和新產業落地,每一步都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以來,在工業強區多方位保障方面,臨安多項資料均有新突破。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臨安振興存量用地數量、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數量均居全市前列在農村,臨安首個村集體管理建設用地已經掛牌拍賣。 捧著工業強區的“牛鼻子”,走在這片新空間裡,臨安正一步步走向美好藍圖。
打好“太空戰”
在蝸牛殼裡做乙個道場。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空間的終極規劃。 合理有效的空間布局規劃能夠幫助產業快速生根發芽,甚至是決定乙個地方能否留住企業、拓展上下游產業鏈的基本因素之一。 在生態耕地保護紅線隨處可見的臨安,工業用地的規劃不僅要合理開發,更要盤活存量,這是一項“蝸牛殼做道場”的細膩之作。
首先,我們來談談發展增量,今年的臨安調資堅定不移錨定“萬畝工業用地”三年行動計畫,超額完成“強勢工業區”工業用地出讓1000畝的年度目標,工業用地出讓規模有望達到近五年來最高水平。
這些土地使用保障,為路特斯、躍普科技、杭叉集團、杭氧集團、“騰籠換鳥”產業園等優質專案提供了最基礎的土地保障,使引進企業順利獲得土地,為其掃除障礙。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盤活存量方面,今年臨安存量“三地”振興任務已提前全面完成,竣工總量暫居全市前三,在低效工業用地集中持續整治中給出“臨安模式”。
今年,臨安規劃了“六大產業園”,其中大部分是新興產業業態,如玲瓏板塊中的城市產業園,而第一批街區大多是比較老舊的產業業態,需要確定拆除重建。 今年,臨安共完成779家高耗低效企業整治,便於“六園”整體跟進科學規劃利用。
在“標準土地”出讓和“徵地建設”常態化的基礎上,臨安還聯合發改、經濟和資訊化、住房建設等部門聯合印發了《臨安區新型工業用地出讓全過程管理指導意見》,同時制定了生產驗收辦法, 明確全區利用強度和畝產低企業名單,採取差異化政策對低效企業轉型公升級進行監管。
當然,有必要談談移動原有企業的方法。 在城市產業園改造方案中,臨安推動建立兩棟標準廠房,傳統企業可以通過“以地換房”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解決“搬家事件”。
在有限的空間內,不可能實現無限的向外擴張,這就需要從“土地供應”向“土地供應和建築供應”轉變思維。 作為該地區首個“工業樓上”專案,在建最高建築約150公尺,地面總建築量將達到100萬平方公尺。
截至目前,臨安已完成標準廠房和可建建築面積25萬平方公尺的標準廠房移交,實現了全區工業用地20平方公里的底線規模目標,規劃目標到2024年——全區工業用地達到237平方公里控制線的目標,為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打好“主動戰爭”
創新服務,提公升臨安水平。
為推動標準提公升,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對今年的產業強區進行了創新,不僅在空間上,而且在服務和吸引上。
這個行業的吸引力需要誠信和耐心。 為此,臨安規劃資本“凝聚紅星、雙招雙引”先鋒團隊開展了多頻次的土地招商活動。 不僅覆蓋臨安地區的企業,還敲響了杭州地區萬科、濱江等企業招商引資的大門,由區領導帶領,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參與投資。
工業發展需要培育和支援。 臨安持續深化“三證並舉”改革,實現土地使用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房地產產權證一窗受理,全年累計實現4次新增工業用地出讓,進一步提公升審批服務效率,“徵地啟工”, 這為企業贏得了更早的生產時間。
機遇在於主動奮戰,臨安發展產業的優勢在於我們做好了紮實的基礎工作,“自由籠養鳥,鳳凰涅槃”為行業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借助優勢空間,做好長遠規劃。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給鳥換籠比較容易,但實際上,這是犧牲眼前的“短期利益”,換取未來的長遠發展,需要打一場“持久戰”。
未來的臨安工業園應該是什麼樣子?據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負責人介紹,穿西裝打領帶到工業園區上班將成為常態。 “工業園區周圍有住房、商業和各種生活設施。 他表示,這是未來“六園”打造的“街區式產業社群”生活方式的縮影,臨安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並與產業核心支柱相結合,做復合功能街區,完成產業生態的轉型公升級。
我們堅決響應區號召,展現了與困難作鬥爭的決心。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臨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工業強區道路上,將繼續發揮功能性作用,以優質空間吸引優質產業,為“吳岳名城、幸福臨安”穩步建設貢獻力量。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