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只有快消品才應該是品牌,或者至少面向C端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應該是品牌。
事實上,這是中國企業在理解上最大的誤區之一。 相反,如果你反過來思考任何事情,就會突然變得清晰:B2B應該更像是乙個品牌。
打造品牌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消費者購買時的決策成本,如果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就聽說過某個品牌,並且該品牌在他們心目中擁有良好的口碑,那麼他就會很快下單。
購買快消品需要決策,購買B端服務和產品需要決策。
B2B企業在採購時會更加謹慎,因為產品要麼巨大,要麼服務是無形的。 比如你買了一件衣服,單價是2000元,買錯了,就犯了錯誤,買錯了,就退貨了,或者乾脆承認了,這次就虧了,下次不買了。 但乙個工業品,可能是2000萬的單價,甚至2億的單價,怎麼能說退貨呢,錯購的不是幾千萬件產品本身的損失,而是整個專案周圍所有成本的損失,這些相關的損失可能更大。
同時,任何決定都是個人的決定,即使是團隊的決定,但也有最終的決定。 B2B公司在採購時風險很大,他們通常從知名品牌購買。 原因很簡單,如果你購買的是乙個非知名品牌,如果出現問題,決策者必然要負責,影響決策者做出這個決定的人也要負責,決策者事後難免會受到指責。 如果你選擇乙個知名品牌,你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B2B企業主常說,他們不需要品牌化,只要做好客戶關係就行了。 因此,B2B的傳統是搞關係,搞勾結,還汙名化“公關”這個很陽光的字,他們搞的不是“公關”,而是“私關”,也就是“攻擊私關”。 退後一萬步,如果你的品牌足夠響亮,你的口碑足夠好,“搞關係”肯定會更容易、更簡單。
因此,我一直強調,要打造品牌的長期競爭力,必須要有內向的思維,要“求己”,盡力而為,客戶自然會“遠近而來”。
10多年前,我在為《市場導報》寫品牌專欄時,寫過《中國,乙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品牌建設,中國企業的必由之路》、《*不能稱之為城市品牌》、《快時代,展示你的個人品牌》等文章,明確指出國家、城市、企業和個人都需要成為品牌。
趙崇福,品牌戰略專家,是國內最懂定位理論和超級符號的從業者之一,用定位思路和超級符號方法賦能品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