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檢驗科,體外診斷裝置是醫生掌握病情的最佳“輔助”。 這台裝置背後,整合了物理、化學等近40個學科。 這也意味著企業沒有時間和財力來布局整個產業鏈。
這就是不同學科聯合創新需求的來源。 復星診斷技術(上海)**負責人提出了一種創新機制——“組織微成型”。 企業不必自掏腰包組建數百人的研發團隊,可以從市場上匹配每個環節的“特長”,進一步降本增效,放大整體創新效率。
在此背景下,寶山區公布了“構建多學科、全鏈條創新聯合體”的國家創新改革試點。 首批備案創新聯合體名單昨日落下帷幕,復星診斷牽頭的醫療器械(體外診斷)創新聯合體位列其中,聚集了上海大學、台州澤誠生物等上游研發機構和企業,以及吳淞醫院等下游臨床應用場景。 下一步,各方將共同推進數位化、智慧型化、化學、生物、生物分子實驗室建設,滿足三級醫院的臨床檢測需求,彌補長三角地區該領域的短板。
由復星診斷牽頭的醫療器械(體外診斷)創新聯盟將推動數位化、智慧型化、化學、生物、分子實驗室建設。
瞄準前沿,挖掘細分賽道,自由探索
創新聯盟特別標記了細分領域 - 體外診斷。 “不跟風,聚在熱門領域,結合自身專長和資源稟賦,瞄準前沿賽道。 寶山區科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上海醫療器械產業種類齊全,創新能力強,但從細分賽道來看,體外診斷屬於比較具體的領域,行業企業數量較少,但應用前景十分可觀。
以肺癌為例,在目前的醫學方法下,只能採用CT等方法檢查術後病灶是否已經轉移。 未來的實驗室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關於先前病變的早期資訊可以幫助選擇對患者侵入性較小的最佳方案。 ”
實驗室本身的多學科融合也有望推動臨床醫學創新。 例如,針對複雜的體檢報告資料,通過專家會診建立病例資料庫,解決“頭痛足痛”,讓更多醫療機構擁有技術嫻熟的“智慧型檢查員”,助力疾病早篩、早發現、早發現。
創新合作夥伴,改善風險共享和利益共享
經過多方調研跟蹤,復星診斷科技(上海)負責人及團隊篩選出首批創新聯合體的合作夥伴。 用他的話說,從業務拓展到臨床研究需求,每個人都可以在共同的目標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優勢。
以泰州澤為例,公司專業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的研發,在細分領域積累了成熟的經驗。 這個“創新合作夥伴”可以幫助復星診斷“擴充套件”其體外器械測試服務。 雙方一拍即合。 復星診斷負責體外診斷平台的搭建,台州澤成負責甲狀腺和骨代謝試劑的檢測。 雙方在系統介面和資料層面完全對接共享。 因此,復星診斷可以加快研發進度,抓住創新機遇台州澤成可以利用平台優勢,開拓長三角廣闊市場。
以市場需求為驅動的創新聯合體,也有利於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創新機制。 以醫療器械(體外診斷)創新聯盟為例,各成員單位簽訂相關協議,明確要解決的主要課題、任務分工、權責等。
放眼中國,體外診斷領域的相關指南僅供參考和指導,對企業約束力較弱。 “通過提出建議和需求,我們可以彌補單打獨鬥可能導致創新的盲點,讓標準規則更好地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
*:上海寶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