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城市更新是實現高質量城鎮化的重要途徑,“社群”是城市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群更新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對社群中的各種問題或需求進行改進和更新,以提高社群質量和居民滿意度。 社群更新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社群公共設施和環境的質量,改善社群的交通狀況和停車問題,提供更多的社群服務和便利,加強社群居民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從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社群功能和可持續發展。 增強安全感和歸屬感。
社群更新推進城市治理,有別於大規模拆建的更新方式,社群更新更注重“微改造”方式的公升級改造,以社群生活社群為治理物件,強調在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配套等硬體完善的基礎上, 公共空間的創造、服務能力的提公升、多主體的參與,激發了社群的整體活力。
缺乏頂層設計和區域協調
老舊小區改造需要明確自身功能定位,引入適合的產業,融入更多現代功能,重新融入城市有機整體。 部分建築可以進行改造,承載新功能,但部分老舊小區單獨改造後,社群外環境仍未得到改善,與周邊城市功能和業態格格不入,缺乏頂層設計和區域協調。
此外,社群改造引入的很多業態,事先沒有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無法繼續運營。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很多城市往往源於政策試點,更多地考慮社群內部的改造,但缺乏社群與周邊城市功能的融合銜接,改造視角有限。
難以實現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許多老舊社群外的環境空間嚴重不足,難以充分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主要原因是,為了快速解決城市人口的住房問題,社群建設在施工初期採用高密度施工方式,忽視了居住質量,導致外部環境空間不足。 此外,社群還存在管理不善、亂建等問題,擅自侵占部分外部環境空間自用,阻礙了社群的規範化管理。
資金有限,難以可持續地進行轉型
小區外環境改造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資金不足,由於改造資金總額不足,難以持續改進和優化。 此外,外部環境改造在資金分配中所佔比例較小,無法滿足各種物理環境要素的更新。 主要原因是我國老舊城市小區改造資金主要以財政撥款為主,需要改造的舊小區較多,資金難以滿足改造資金需求。
此外,小區改造大多注重建築本體結構的改造,而忽視了外部環境的改造,導致資金有限與外部環境質量提公升的矛盾。 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拓寬資金**,實現轉型效益最大化,是社群轉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盈利模式單一,難以持續經營
相較於補貼型基礎設施改造,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和收費,可以為企業參與社群轉型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然而,目前很多小區的盈利模式還處於比較老化的模式,通常以收取物業管理費為主,盈利模式過於簡單,缺乏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無法籌集資金促進社群的良性運營和持續更新。 如何挖掘社群的商業和文化價值,成為社群盈利的主要難點。
特色文化難以在城市發展中延續
城市的發展壯大必然會面臨老舊社群更新的問題,而在早期,我國的社群更新幾乎是以大規模拆遷建設的模式進行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雖然當地生活環境和經濟有所改善,但城市社群的歷史遺產在一定程度上被覆蓋,其獨特的特色文化已經喪失,導致城市空間單調,風格平庸,居民歸屬感降低。
關注居民需求和優先次序
通過問卷調查、居民會議和社群活動等方式,收集社群居民的需求和意見,了解居民對社群更新的期望和優先次序,如社群服務便利、社群醫療、社群公共設施等。 按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對社群居民需求進行優先排序,確定優先議題和需求,確保資源合理配置和使用。
營造共治共享的社群氛圍
積極培育社群社會組織,調動居民參與社群建設、評價社群建設、監督社群建設的積極性,營造人人負責、人人負責、人人樂的社群治理氛圍。同時,增加社群居民之間的互動和協商合作,增進社群信任、社群認同和社群記憶,建立更緊密的社群關係,提高居民的歸屬感和社群凝聚力。
例如,定期舉辦文體活動、節日慶典等社群活動,增加居民的參與度和社交機會,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成立義工隊開展社群義工工作,增強居民的責任感和參與度加強居委會的組織和服務能力,發揮居委會在社群自治和居民代表中的作用。
堅持按類別推進、精準施策的原則
根據不同社群的資源配置、社群特點、服務需求和治理難點等差異,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改造模式和改造重點,確定改造路徑,集中力量攻克困難。
比如老舊小區老舊設施老化,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公升級,通過功能改造和設施布局滿足居民現代生活需求
商品房住宅小區以“和諧社群”為目標,通過空間更新、活動、參與等方式,增加居民數量,增強社群活力
商圈建築型社群市場主體眾多、經濟業態多元,圍繞“創新社群”目標,通過新空間、新業態、新功能的更新,形成適合商務、宜居、宜樂、以多元化品質消費和便捷服務需求滿足發展要求的綜合性、綜合性未來社群;
村到民社群(城中村)居民結構複雜,訴求難以調和,更新治理的目標主要是“提質”。 在改善城中村物質環境的同時,也協調了居民的不同訴求。
定期評估社群更新的實施效果
定期評估社群更新實施效果,了解居民滿意度和改善情況,及時整理反饋意見,調整完善建設方案。 監測社群環境質量、交通狀況、車位利用率等指標,提高社群更新的實際效果,統計社群活動的參與情況和居民的積極參與情況,評價互動合作加強的效果。
利用新技術打造智慧社群平台
智慧社群是新形勢下社群管理的新理念和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模式。 運用多種智慧型技術和方法,整合社群現有服務資源,為社群提供政務、商務、娛樂、教育、醫療、互助等多種便民服務。
隨著5G的快速發展,智慧社群已成為未來社群建設的發展趨勢,並將持續推動智慧社群的建設程序。 要聚焦智慧民生改善民生、智慧家庭建設智慧生活、智慧社群提公升社群品質,建立健全社群服務體系,科技與社群發展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公升社群治理能力。
挖掘存量,以社群為更新的立足點,整合各類空間資源,協調各方治理資源,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優勢和劣勢,從而“撬動”城市發展轉型的支點,通過實力“推動”新的發展力量, 社群微更新的深度和速度優勢,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進而推動城市公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