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大眾容易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傳播和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從而培養公眾的科學理性思維。 促進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普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普人員創作的優秀科普作品一部優秀的科普作品,應具備“顏值”、“演講價值”、“研究價值”和“情感價值”四個“價值觀”的特徵。
欣賞乙個人,“從外表開始,尊重才華,適合人品,長於善良,忠於人品”,以及瀏覽科普作品還可以“從表象入手,尊重文字的價值,契合研究的價值,提供情感價值”。
在某種程度上,美即正義的刻板印象的體現是美的效果,判斷自己是否會對一部科普作品有深入的了解,是大眾的初步印象比如一本書的設計是否美觀,一本科普的視覺效果是否給人留下好印象等等。 當然,外表也與科普人員的自我形象和IP的創造有關,人們往往認為長得好看的人會具有更受社會歡迎的性格特質,也更容易獲得認可和信任。 做好科普工作的乙個重要前提是建立牢固的信任關係,因為對於科普來說,重要的不是你認為你有多值得信賴,而是觀眾認為你有多值得信賴。
同時,科普需要用大眾能理解的語言傳達科學內容,這就涉及到“詞值”的含義。 一方面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通過類比、舉例、講故事等方式將抽象的科研成果具體化,促進大眾對科學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盡量避免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行話”,做到硬內容的軟表達和深層內容的淺表表達,充分發揮語言的價值,避免把科普當成“象牙塔”來展示知識的深度,畢竟, “你的讀者和你一樣聰明,他們只是沒有你所擁有的知識,所以不要用那些他們不熟悉的'專業術語'來激怒他們。” ”
“研究價值”就是對傳播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科普要“在最大程度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傳達資訊”。但科學性仍然是科普的核心精髓,這裡的科學性才是“研究價值”所在。 科普過程中呈現的內容要以科研成果為基礎,也叫“把科研做科普,把科普做科研”,指科研做科普的態度。因為科普基於研究成果(“研究價值”)才能真正呈現“顏值”和“言語值”。
優秀的科普作品還需要滿足觀眾的情感價值,當然這裡需要明確有正負兩方面的情感價值,科普作品需要關注積極的情感價值,這也是一種“價值引導”的感覺。 對於公眾來說,他們一開始並不關心你所知道的,他們想知道你關心他們。 同時,大眾也在尋找和自己有相同想法或認同某種價值觀和信仰的人,所以優秀的科普作品需要具備“共情”的能力,“人們會忘記你說過的話,忘記你做過的事,但永遠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就是“情感價值”所在。
因此,優秀科普作品的製作需要從四個“價值觀”出發,關注大眾的需求和他們關心的問題因為公眾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有需要時才會接受或準備開始接收資訊,並且會更多地接受它。 對四個“價值觀”的關注,需要點亮“顏值”、“字值”、“研究值”、“情感值”,這樣才能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因為“如果不能傳播,那麼科學中的任何事物對社會都沒有價值”。 ”
福利送,答題可以拿到紅包
通知通知!新一輪紅包活動來吧!每天12:00-24:00!點選文章底部左下角 閱讀原文,直接進入應答介面!
作者:王大鵬,中國科普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科學作家協會理事。
本文封面圖片及附圖均來自版權庫,未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