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樓,西湖歌舞什麼時候封?暖風燻得遊客醉醺醺的,直接把杭州當成“汴州”——臨安公館的稱號。
早些年,教科書中的這首小詩,總是讓人對南宋的諸王們不滿、委屈甚至不屑一顧
對南宋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後,那種疑慮和誤會就會逐漸解脫,南宋也曾經富裕過,人民生活幸福,經濟、文化、藝術發展迅速。
京康的更迭,讓宋都從汴京遷至臨安,如何實現開封與杭州社會生活的無遠距離連線?
挑戰古人百日“ 3 - 遷入南宋 這本小書,描寫了宋人聰明優雅的一面,以及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也南移了,如今杭州名菜”宋姐魚湯“起源於南遷杭州的開封酒家,杭州西湖十景蘇堤春曉, 《曲園風蓮》、《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魚》《柳浪金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雷峰夕陽》《南平晚鐘》,也起源於宋代徽宗宣和畫院山水畫題目。
《挑戰古人百日》共20章,用通俗易懂、輕鬆明快的語言,大致介紹了南宋人的娛樂、美食、民俗、節慶、經濟、藝術等。 作者雲佳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字裡行間充滿了深情。 本書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在這部南宋人生活簡史中,充斥著小資產階級生活的儀式感,走街巷賣花的賣花人,名為“香水線”的澡堂,各種檔次的茶館和飯店,節日習俗的莊嚴祭祀活動, 等等,最吸引我的是南宋的飲食文化。
羊肉一直是宋代貴族餐桌上的主菜,是餐飲肉類的最佳選擇。
餐桌上不使用牛肉和豬肉的歷史是有的,因為牛是重要的農具,與今天的拖拉機等相比,屠宰它們是違法的。 而豬肉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廉價的肉類。
早在先秦時期,豬圈就被蓋在馬桶下面,豬圈本來就臭氣熏天,所以當時人們認為豬肉是廉價的肉。 藥王孫思邈認為,“豬肉都是苦澀的,微涼,適合補腎,毒小,腎氣消耗,所以不宜長期食用。
那麼,宋朝人吃豬肉吃不吃呢?
對於達官貴貴階層來說,他們的選擇更多,當然不吃豬肉,但對於底層的人來說,他們照顧不了那麼多。
蘇軾在黃州改變了“富人不吃,窮人不懂廚藝”,開創了吃豬肉的先例,改變了人們對吃豬肉的態度,他發明了燉豬肉的方法,用很少的水煮,燉幾個小時,放上醬油,肥而不膩,香又好吃。
“東坡肉”也算得上是古人認識豬肉菜的轉折點,在《水滸傳》“呂提之拳打關西鎮”的經典名場面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據說鄭圖開了兩個店面,兩個肉箱,掛了三五塊豬肉......,這個鄭屠夫是個體戶賣豬肉的。
再有南宋詩人陸游的《山西村遊記》、《墨霄農家蠟酒渾濁,豐收年客人夠雞豬》可見,豬肉和雞肉早已是家常肉,用來招待貴賓。
從《挑戰古人百日》回溯,回想過去,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沉澱、傳承,如長巷深屋、古樹古花,四季皆美,值得我們深深回味,但更應該珍惜的是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