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三朝時期,政局動盪,但在意識形態上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最明顯的特徵是,文學逐漸擺脫了政治附庸的地位,作家們開始意識到文學本身的價值。 因此,這一時期的大多數文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任性、開放”的性格特徵。
比如《竹林七賢》,阮驥不拘小節,他各行其是,姬康在山林中自由自在,他也是隱蔽的,山濤也是官藏的,而覺福在人間,項秀是自由的,王蓉是吝嗇的,劉玲是醉酒的, 阮嫻彈鋼琴......他們是不同的,他們有不同的願望。
當然,我上面說的,自然是後人“合棺”後給他們的。
那麼,在那個時候,就劉玲這個個體而言,她“病酒”之後的真實存在狀態是什麼?
要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在這裡,我們不妨從劉玲死後留下的眾多遺物中尋找一些答案。
據了解,在全國各地,現存的劉玲墓多達七座。 有河北保定徐水劉玲墓、山東棗莊市中心區劉玲墓、山東泰寧安陽劉玲墓、江蘇淮安區劉玲墓、河南新鄉劉玲墓、營東區劉玲墓、 安徽阜陽,安徽省立新縣張村鎮劉土樓村劉陵墓。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劉玲墓。
正因為乙個人死後,在各地留下了那麼多的墳墓,正好說明劉玲應該在“病酒”之後,走遍了全國很多地方。 至少以上七個地方,劉玲應該已經在那裡了。 此外,伴隨著這些墓葬的存在,劉玲還在各地留下了不同版本的“醉酒”故事,至今仍被當地人津津樂道、讚不絕口。 比如最傳奇的說法,就是“劉玲喝醉後,被當地人埋葬,醒來後又從墳墓裡爬出來”,“劉玲喝醉了,三年後醒來”等等,這也說明劉玲在各地的停留時間應該不會太短。
當然,至於劉玲死後葬在哪裡,目前爭議不小。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介紹它。
在這裡,我們想重點說,通過眾多劉玲墓葬的存在,以及劉玲在各地留下的各種醉酒傳說,不難看出,劉玲在“病酒”之後一直處於遊蕩世界的狀態。 可以說,燕昭、玉露、蘇婉的古地都曾留下過他的足跡。
那麼,劉玲四處奔波是為了什麼呢?難道只是為了“醉酒”和“任性”嗎?這也是我們將在下一節中重點討論的主題。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劉玲墓旁的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