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華文化脈絡的延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文化思想的七大著力點之一,是文化思想系統結構中的支撐要素和基本內容。 充分揭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的理論內涵,是深入領會文化思想的基本路徑,是全面把握文化思想的重要維度。
變革性實踐的特徵
**總書記強調,要從原創性、變革性實踐、突破性、標誌性成果四個方面來總結成績。 此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四個系列”被表述為“採取一系列戰略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並將其作為推動我國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的基本路徑。 變革性實踐進一步獲得了方法和路徑的意義,並因其所展示的方法的內涵而有效地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哲學正規化。 實踐哲學作為實踐哲學的乙個新的時間範疇,其內涵可以從時代性、創新性和總體性的角度來解釋。
首先,變革性實踐是一類突出時代特徵的實踐。 馬克思從人的感性活動出發,衝破了舊唯物主義的理論束縛,用人的實踐活動奠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基礎。 馬克思2024年手稿《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革命實踐”和恩格斯手稿《馬克思論費爾巴哈》中的“變革實踐”在討論環境與人的關係時,特別強調了主體在改造環境中的作用。 實踐與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分不開的,主體是歷史的存在,所以任何實踐活動,包括變革性的實踐活動,都具有時代特徵。 變革性實踐的劃時代性也反映在其變革性目標的專業化上。 每一種變革性實踐都有其特定的目標,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批判,主要是為了從哲學層面實現世界觀的轉變,這就是為什麼恩格斯把《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稱為第一部包含新世界觀的檔案。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背景下,要通過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通過變革實踐,統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 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四個系列”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
其次,變革性實踐是一類具有內在創新性的實踐。 在中外語境中,“變革”一詞都有創新的意思。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創新精神,在先秦《周易雜卦》中有一句“改革、去往、定、取新”的說法,引申為成語“新舊改”。據研究,改字最早來自《禮記:大傳》。 《禮記》提出,在社會治理中,權力測量、考證、校正、換衣、特殊徽章、不同裝備、不同衣著等制度內容可以創新,而親吻、尊敬、長壽、男女不同等一些儀式內容則不能創新。 在英語中,許多表示變革的英文單詞,如change、reformation、revolution、transformation等,都是改變和重新創造的意思。 只要仔細看看“改革”一詞的含義,它的拉丁語形式reformationem(nominative reformatio)也具有改革的含義。 從理論本身的特徵來看,在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框架內,實踐正規化本身就是一種元批判理論,批判作為一種思想方法,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既有消極意義又有建設意義的哲學範疇,是否定與否定、傳承與創新的統一。 在新時代背景下,變革性實踐的創新內涵更加鮮明,無論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設計,還是人類文明新型文明形態的塑造,都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創新實踐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作出的創造性貢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最後,變革性實踐是一類具有總體特徵的實踐。 變革性實踐不是一種單一的社會實踐形式,而是一種對社會變革內在動力機制的整體把握,它整合了社會變革的所有主要因素。 它不僅指生產活動、社會交往形式、階級主體塑造、文化格局建構等特定領域的變革性活動,而且是闡述和感知一定歷史時期社會變遷總體情況的理論範疇。 時代範疇的凝練,來源於對時代模式的現實實踐風格的觀察。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取得世界總體領先優勢,如中國要建設龍頭國、製造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 健康中國、數字中國等。 正是在多方面的大力支撐下,我們才能實現強國夢,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描繪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美好畫卷。
“兩創”的整體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發展”,既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命題,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定位和實踐途徑。 就其命名方式而言,創新性不言而喻。 進一步闡釋“兩個創新”的時代性、繼承性特徵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價值,有助於更深刻地把握“兩個創新”的創新特點和變革性現實意義。
首先,“兩個創造”的時代性體現在它是以時代精神為指導的文化創新。 從提出“兩個創造”的主張之日起,總書記就把它與“文化人”的時代任務聯絡在一起。 **總書記不僅強調“兩個創新”要肩負時代任務,而且強調要通過時代精神啟用“兩創”局面,強調要把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協調,強調要找到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的銜接。 **總書記強調,文化的劃時代性在於文化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活動,也可以稱為文化實踐,受實踐主體的歷史特點影響,具有時代特徵。 另一方面,乙個時代也需要以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精神為指導。 時代精神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沒有精神的人就站不住腳,沒有精神的國家就沒有強大,文化缺乏時代精神的引領就沒有生命力,就不能樹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內在意識。
其次,“兩創”的傳承表現在傳承與創新的統一,其傳承與創新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兩個創新”的核心本質和基本方向是創造具有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基因的時代文化。 基因的儲存意味著傳統的傳承,時代文化作為代表,強調文化創新的一面。 因此,“兩創”本身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指出“兩創”的傳承特點,如提出堅持以往為當下,借鑑過去,以區別對待,以讚美和拋棄繼承。 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傳承文化基因,提煉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 總書記之所以強調“兩個創造”的傳承,不僅是傳承創新的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立場和論證邏輯,而且總書記從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維度形成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先進性的總體把握。 與西方現代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獨特的精神內涵越來越被全世界所接受,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能夠與各國人民共同創造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一起,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
最後,“兩創”的整體價值體現在文化建設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中心位置,體現在“兩個創新”的綜合創新特色上。 總的說來,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是基礎,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支撐,生態文明是基礎。 可以說,經濟建設的目標導向、政治建設的文化基礎、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生態文明的思想基礎,都需要文化建設的滋養和滲透。 “兩個創新”的整體價值還體現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創新發展,是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原意、吸收異國、面向未來的過程。
以變革性實踐自覺推進“兩個創新”
“兩個創新”具有變革性現實意義,以變革性實踐自覺推進“兩個創新”建設,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兩個創新”的本質含義,把握“兩個結合”的創新路徑,突出“兩個創造”的實用價值,以“兩個創造”為切入點,深刻領會文化思想的理論精髓。
首先,從變革性實踐的角度自覺把握“兩個創造”的基本含義,是把“兩個創造”的理解建立在具有新時代特徵的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發展範疇之上的理論視角。 變革性實踐可以看作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乙個新範疇,是用中國式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理論正規化。 “兩個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實踐。 用具有劃時代內涵的理論正規化來闡釋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建構,有助於更恰當地把握“兩個創造”的理論內涵。 從變革性實踐的角度來看,“兩創”不是簡單的文化實踐,也不是特定的思想方法,是變革性文化實踐與思想方法的融合,是一種具有自我革命能力的實踐。 它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方法與道路的內在結合和相互轉化來推進自身建設。
其次,以變革性實踐自覺推進“兩個創新”建設,可以有效推動黨的“兩個結合”的實施。 “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保持馬克思主義朝氣蓬勃的必由之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創新發展的現實道路。 “兩個結合”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總的說來,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角度看,人們大多面對中國的實際問題,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形成黨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程序中的主體作用。 因此,有必要樹立變革性實踐的視角,充分挖掘“兩革”的文化融合作用,回應實際需求,探索中國馬克思主義建構的另乙個主觀維度,通過兩個維度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代化。 當然,在充分發揮“兩個創新”的變革性實踐作用時,必須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定位,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靈魂,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源。 兩者不能相互替代。
最後,以變革性實踐自覺推進“兩個創新”,可以更有效地突出“兩個創造”的實用價值,把握文化思想的整體特徵。 2024年10月8日,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項努力”要求,是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工作綱要。 “七項努力”構成乙個系統體系,各要素自上而下緊密銜接、銜接在一起。 在“七項努力”中,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著力突出領導核心,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領導力的社會主義思想,著力於核心精神,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價值引導,加強新聞傳播, 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講手段方法,著力延續中華文化脈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培根為重點,為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奠定基礎、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著力強調具體措施,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強調國際視野。自覺把握變革性實踐統稱的“兩創”,從區域性與整體、制度與要素的高度,適當明確“兩個創新”在“七項努力”中的定位。 作為“七行”的主要內容和核心要素,“兩創”浸潤於其他部分和元素中,與其他元素相連,相互支撐,共同展現了文化思想的精神主題和文化思想所蘊含的文化力量。
本文是國家社科**總課題“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實踐實證研究”(zzbzx03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黑龍江省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者:江巨集宇 **《中國社會科學報》第2789期,2024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