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是一年。
在2024年院線電影回顧,將複數簡化為一句話:難。2024年,雖然電影行業仍面臨種種困難,但市場在困境中緩慢前行。 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值得樂觀,因為一切都值得樂觀“正在恢復中”。
現在,最珍貴和最缺乏的情感是樂觀。 影片的創作呼應了現實的氛圍,就像《流浪地球2》的台詞一樣,拿出來依然鼓舞人心:“我相信人類的勇氣可以超越時間、歷史、現在和未來。 ”
情緒之外的變化也值得歡欣鼓舞。 截至2024年12月26日,中國電影票房534億元,這是自2024年以來全國票房首次重回500億門檻以上。 另乙個資料是,今年票房前十的影片都是國產片,撇開主觀審美和客觀匯入因素不談,觀眾真的是在用錢投票。
資料截圖來自:貓眼專業版。
年底,我們用十部電影回顧2024年,這不是國產十大電影的指南,而是我們留在乙個行業和記錄,以及又一年的變化參考
以下電影按上映日期順序列出。 )
2024年春節檔,導演郭帆的《流浪地球》誕生,好評如潮,期待期滿滿,被推到了中國歷史票房第五位,業內和影評人更是興奮不已,相信它將開啟中國科幻片元年。
作為電影行業最重要的型別之一,科幻的意義不僅限於電影本身,更是行業硬實力的體現。 因此,《流浪地球》對行業的意義超越了電影本身。
然而,第一年過後,就一團糟了。
時隔4年,導演郭帆的續集承受著更高的期待壓力,但被堅定地接受。 在豆瓣上,《流浪地球2》的評分甚至高於前作。 我無法分解原因,哪些是續集的優秀,哪些是我同行的陪襯。
在更充足的資源支援下,以當地原汁原味的郭帆團隊為基礎,發揮更大的想象空間。 無論是太空電梯,還是月球坍塌,波瀾壯闊的科幻奇觀都一一在熒幕上實現。
而照顧到戲外的社會情緒,比起科幻元年,它有更大的共鳴,它來自於復甦元年的樂觀和鼓勵,我覺得這也是續集獲得高分的原因之一。
如果2024年只引進一部動畫電影,我寧願《深海》也不願《三萬里長安》。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深海》根本不是“家庭狂歡節”。 春節和孩子一起看的觀眾,可能會因為錯位的期待而感到不開心,這確實不是《熊出沒》或《冰雪奇緣》。
華麗而離奇的畫面之下,有乙個鬆散的故事和乙個抽象的主題,但其核心卻是簡單而純粹的。 這只是乙個關於“愛與**”的故事,僅此而已。
不止一位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向我表達了他對《深海》的喜愛和情感。 其實,拋開觀屏門檻的似是而非的討論,並沒有那麼複雜,乙個小女孩的痛苦和**旅程,大家放下戒備,很容易替代。
因此,對於《深海》,你不需要把它當成一款益智遊戲,而是要研究想象與現實的對映關係。 看電影不是作文,不需要提煉主題思路,很簡單,看就行了。
不是惡趣味爆棚,比起那些“平淡無奇”或者“花哨”的前排玩家,中國電影少不了《中國桌球:絕地反擊戰》這樣的角色。
他們的定位很不穩定,生產不是很好,但還不錯;陣容上總有宣傳亮點,但都不是一流的;歡迎你能夠在題材上擦熱,但它不鹹也不淡,所以......
這種電影堅持評論,腦子門上寫著最大的兩個字,那就是“平庸”。 問題在於,要填補乙個巨大的市場,每年都需要大量這樣的“平庸”電影。 這就像大場面裡的士兵、觀眾和路人,沒有也沒關係,但你要知道他們很重要。
《中國桌球:絕地反擊戰》是一部非常正規的體育勵志片,荷里活式的體育勵志是圍繞著“人”展開的。 影片中人物的困境和成長是一條線,事件提供的娛樂是另一條線,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向前,在事件勝利的同時,人物也轉化為成長,觀眾得到雙重滿足。
具體到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它什麼都不缺,就像常規型別的作業一樣。 影片中的人物遇到困難就解決困難,沒有人性的弧線。
在巨集大敘事或現實題材的主流下,我們似乎缺乏一些活潑的興趣,《宇宙探索編輯部》清新可愛。
這是一部科幻片,但沒有人把科幻當回事,它沒有人類史詩的巨集大敘事,也沒有解決“要不回答”的使命責任。 孔大山導演寫了乙個很大的題材,但實際上,他拍的是乙個非常小的故事,他關注的是非常具體的人。
中年主編唐志軍在尋找外星生命,聽起來很荒謬,但奇妙的是,中年觀眾很容易在他身上找到共鳴。 誰在某個時候沒有做過乙個夢想,幻想著去世界的盡頭做一些大事?關於生活的一件事是你無法得到它。
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因為它沒有,因為它是被需要的;喜劇的高階形式是自嘲,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知道。 《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出圈,來源於其精彩的創意和執行力,也來源於電影觀眾的型別需求。 樂趣的背後,是更深層次的同理心。
別那麼認真,我們也需要跳出搞笑喜劇。
雖然不喜歡,但我還是挺佩服陳思誠的。 與其說他是乙個導演,不如說他是乙個網際網絡產品經理——他們的方法不是首先創造,而是感知和滿足使用者需求。
具體到《消失的她》,就像是為“熱搜”量身定做。 自帶熱度的真實案件,備受爭議的性別話題,以異域環境的規模換來的神秘解密遊戲......把他們放在懸疑型別中,他們天生就有流量,贏在起跑線上。
從某種角度來看,《消失的她》提供了一種新的正規化,就像抖音快手的流量密碼一樣,創作者把握元素,製造反轉,引發爭議,吸引流量。 目標很明確,路徑很順利,然後票房目標就達成了。
評論家指責該劇存在缺陷或製作問題,這似乎有點不合適。 人們忙著完成KPI,你談論電影本身的利弊,如果你是認真的,你就輸了。
從《西遊記》題材氾濫,到眾神演義的興起,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也可以算是國版的“神話宇宙”。
考慮到導演吳二山三部曲的篇幅,光看《風神》系列第一部就顯得有些單薄了——我知道你有乙個巨集大的故事要展開,一群人物要刻畫,還有一條多線交織的劇情要鋪。
但是我們不是先講乙個好故事嗎?
影片中出道角色雲集,配角們匆匆登場,匆匆趕上劇情,眨眼間就消失了。 影片最後,魔族四將的出現,導演吳爾山向觀眾推介了自己的意圖:人物剛剛登場,故事還沒展開,別著急,興奮就在後面。
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看長達2個多小時的預告片?
作為一部喜劇型別片,把《前任4》扔進2024年片單,平庸到不值一提。 不過,不知道有多少觀眾和我一樣看了這部劇集,一一拍完,時間也有力量。
在劇中,韓庚也開始發財,臉上滿是皺紋,從乙個浪漫的渣男變成了乙個怕嫁的中年男人。 在戲外,10年的跨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也許戀人變成了戀人,戀人變成了陌生人,曾經一起看電影的人變了臉,或者換了乙個新的人。 就像劇中的韓庚和前輩們一樣,大家揮手告別。 只在某一時刻,在同一家小店裡,在不同的時間,吃著一碗麵條,回憶著往事。
涓涓細流不停,緩緩前行,這是一部跨越10年的電影系列,是劇內戲外的參照物,也是電影賦予的額外溫度。
在《滿江紅》和《堅如磐石》之間,我選擇了後者。 原因很簡單,前者是張藝謀的電影,而後者則沒有那麼相似。
當乙個知名導演到了一定程度,創新比保守更難。 這不是基於觀眾的喜好,而是創作的難度,我們總是期待導演不斷突破自我,帶來新的想法。
有缺陷的創新也比完全的老式創新更值得稱讚。 而《堅如磐石》,從題材到創作,堪稱“瘋狂”,色彩運用極致,鏡頭語言洶湧澎湃,劇情複雜黑暗......觀眾在影院裡很少見到這樣“綠藍”的激進拍攝手法,而**結的現實隱喻,即使刪掉了劇情,還是相當大尺度的。
如果說2024年有什麼電影值得期待導演剪輯,那就是它。
相較於華的原著,導演魏淑君做了更激進的改編,整部電影充滿了晦澀難懂的隱喻。 這樣做的結果是,這部電影相當豐富,有很多細節值得詮釋,代價是娛樂性差。 就算是那些願意破譯的觀眾來說,《沒有真相》的開放式結局也讓人空手而歸,讓人很不快。
在余華的原著中,他寫到四婆婆被殺前的心理活動:“在這個只有幾千人的小鎮上,沒有陌生的面孔。 ”
感覺熟悉嗎?在《殺人回憶》的結尾,宋康昊飾演的角色時隔多年回到案發現場,遇到了乙個小女孩。 女孩遇到了當年真正的凶手,那個人長什麼樣子:沒什麼特別的,普通的。
魏淑君淡化了案件的真相,真正的凶手不重要,尋找的過程很重要,案件中人物的群像和社交部分才是真正的主角。 抽象地說,乙個時代是普通的,但它確實存在,它隨機傷害了每乙個人。
朱一龍飾演的馬喆,不是型別角色。 他在沮喪中尋找真相,起初他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漸漸地他在代入,他感覺到了,他找不到真正的罪魁禍首。 事實是,被家人虐待的老人,無法被愛的詩人,被摧毀的異裝癖者,被忽視的怪異孩子,每個人都很慘,每個人似乎都急於死去。
導演曹保平不會讓人失望,《怒海涉水》多角度都值得一寫。
故事主線是復仇,但曹保平用了型別反轉,觀眾代入了黃渤父親的復仇視角,完全沒有復仇宣洩的涼感。
曹保平對父權制和教育的反思早在《狗十三》中就被牽扯進來了,《怒海涉水》更是激烈,黃渤和周始終處於煩躁的瘋狂狀態。 他們有清晰的行動邏輯,是完全意義上的理性人,但他們也像倉鼠一樣,被困在牢房裡,撞到頭流血。
為什麼?復仇之刃刺出,最後發現肇事者就是他自己。 你開始有多努力,它對你有多大的傷害。 而痛苦,恰恰是曹保平在整部電影中用不停的激烈鏡頭所指向的終點。
當然,我不喜歡曹保平的二次元和cosplay,暗示不合適,危險。 這是新時代成年人的誤解,就像喇叭褲或染髮一樣。 考慮到曹主任的身份和年齡,這讓人玩得有些,彷彿看到成年男性一邊反省一邊反省,一邊製造新的傷害。
從2024年的“不容易”到2024年的“復甦”,電影行業慢慢攀公升,走過了輕鬆的一年。
希望明年我們繼續相約,還是那句話,最推薦的電影永遠是下一部。
100 幫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