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南京市首個無障礙花園——玄武湖公園情人園落成。 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
扶手、盲道、智慧型語音播報、植物觸控講解、弧形休息座椅、......徜徉在南京玄武湖公園的無障礙花園中,可以聞到花香,聽到鳥兒的歌聲,到處都能看到精心布置的無障礙設施,遊客可以在其中悠閒漫步。
玄武湖無障礙花園隨處可見的智慧型語音播音員,由視覺中國提供玄武湖無障礙花園是乙個主要為視障人士服務的公園。 在這裡,視障人士可以通過花香來判斷處方位置,並根據感應式語音導覽,用聽覺和嗅覺“欣賞”植物。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的基礎。 今年9月1日,與殘疾人、老年人密切相關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下簡稱《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施行。 此後,在建立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以及城市更新、美麗宜居城市、美麗鄉村建設中,更加注重無障礙環境的融合建設。 城鎮正在建設具有無障礙元素的新道路、公共建築和公共運輸設施。 良好的法律是善政的先決條件。 在第32個國際殘疾人日前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為這一特殊節日增添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2024年3月31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殘疾人聯合會舉辦無障礙環境體驗活動。 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
“帶著愛”的成績單
——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存在大量實際和潛在的障礙。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人8億,殘疾人人數達到8500萬,兩者總人數突破3億。 對於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來說,無論是日常生活、融入社群、教育、就業、商務、文化娛樂、體育鍛煉、旅遊休閒等,只有無障礙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開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2024年,原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布實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築物便利設計規範(試行)》。 2024年,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在北京方莊啟動了無障礙住宅區示範改造試點專案。 202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殘疾人權利公約》,倡導通用設計和合理便利的理念,中國是該公約的首批簽署國之一。 2024年,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成功舉辦,提高了北京市無障礙建築水平。
2024年8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 2024年10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了《馬拉喀什條約》,該條約保障閱讀障礙者享有欣賞作品和接受教育的平等權利。 國家以法律法規為指導,不斷把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政府撥出專項資金支援和資助各地重度殘疾家庭無障礙改造,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地方各級殘疾人聯合會專門組織實施。 通過對殘障家庭出入口、廚房、浴室等進行無障礙改造,不僅方便了殘障人士居家生活和生活,也減輕了家屬的照料壓力。
在陝西省咸陽市旬義縣環坡頭鎮,58歲的曹海民在妻子的陪同下,小心翼翼地扶著坡道旁的安全扶手,走出家門曬太陽。 對於老曹來說,自從腦卒中導致腦溢血後,外出曬太陽就成了一種奢侈。 當地殘聯了解情況後,對老曹的家實施了無障礙改造,幫助他重拾回歸社會的信心。 據中國殘聯統計,2024年至2024年,全國共有65萬戶重失殘疾貧困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幫助他們脫貧脫貧。 中國的“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將有110萬個重度殘疾家庭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 中國殘聯、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指導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截至2024年9月底,已建成74個26萬戶重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佔“十四五”期間65項主要目標任務48%。
2024年3月27日上午,24名視障人士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在鏗鏘有力的口號聲響徹成都錦城湖公園,開始跑步。 中新社記者王磊 攝通過近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顯著提高,為殘疾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據統計,全國共建立無障礙城市(縣、鎮、村)469個自2024年至2024年10月,共開放1,924項政務**及應用程式鐵路系統內3000多列動車組列車配備無障礙座椅,每天在鐵路旅客列車上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預留專票共43張03萬殘疾人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這些措施充分幫助殘疾人出行、獲取資訊、獲得公共服務、充分參與社會融合,為殘疾人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實現就業創造了條件,讓更多的殘疾人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生活中發光發熱。
如今,“無障礙”已經從殘疾人專用產品發展到通用設計,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內容也從單純的物理環境建設向全方位的社會環境建設轉變,從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設施、建築、資訊化發展到無形的系統、行為習、社會心理學、公眾意識,這些由建設和發展創造的奇蹟無障礙環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張璀璨奪目的“成績單”,是未來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
2024年10月25日,杭州亞殘運會輪椅籃球賽結束後,中國隊和阿富汗隊隊員通過無障礙坡道順利登上大巴,返回運動員村。 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
殘疾人權益“保護冊”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打破了無數“不可能”。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進入新時代,無障礙環境建設目標更高、要求更高、任務更多,需要及時將決策部署轉化為法制。
今年9月1日,隨著《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正式實施,該法明確了第一部門的職責,進一步賦予了殘聯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法律地位,為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盲人協會會長李慶忠表示:“這是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里程碑,是社會文明和人權保障的一大進步,是適齡轉型的必然要求,是保護殘疾人權益的重大舉措。 無障礙環境建設進一步走上了依法治國之路。 ”
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專門法律,共8章72條,包括總則、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資訊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保障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 在“無障礙設施建設”部分,規定要嚴格保障無障礙設施建設質量,強調重點單位、地區和場所建設無障礙設施的義務,對無障礙設施改造,特別是通過諮詢、試用等方式,對無障礙設施改造作出系統規定, 確保殘疾人士和老年人參與無障礙設施的建設。
2024年6月16日,在廣東省首個殘疾人職業社會**站,殘疾人正在接受高鐵出行培訓。 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在“無障礙資訊交流”一節中,明確了**及其相關部門應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獲取公共資訊提供便利;規定向由財政資金設立的電視台、移動應用程式、圖書館、博物館、電信運營商等提供無障礙資訊的義務;要求硬體終端產品、自助公共服務終端裝置、便民**、緊急呼叫系統等應具備或逐步具備相應的無障礙功能。
在“無障礙社會服務”一節中,對公共服務、司法訴訟仲裁、公共運輸、教育考試、醫療衛生、文化旅遊、體育等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無障礙服務作出了針對性規定。
總而言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基本定位明確,突出了保護重點,明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以保護殘疾人和老年人為重點,同時強化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基礎性、普遍性和包容性法制理念清晰,制度設計全面,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全要素、全鏈條、全場景作出系統規定,涵蓋規劃、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維護、管理、監督等全過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疑難問題,針對無障礙建設保障措施不足、監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問題,設立“保障措施”和“監督管理”兩大專門章節,增強制度規定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無阻礙”職業生涯的里程碑
——開啟殘疾人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繼《殘疾人保護法》之後,我國殘疾人權益保護領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2024年3月10日,北京市志願者在示範中心戴上眼罩,拿起盲杖,體驗在盲道上行走。 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中國智障人士及其親友協會副會長王向前指出,該法既簡明扼要,又非常沉重,雖然只有72條,但涵蓋的具體場景範圍全面,資訊量大,可操作性強,還規定了許多有效的實施機制,確保其實施。 這位從事法律界教學、科研、法律服務35年的“資深律師”說:“這部法律將對中國社會產生巨大、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
在中文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劍飛看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全面貫徹法治理念,其出台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又一成果,不僅推動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而且對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的全面發展,保障和支援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接受**和教育,實現更充分的就業,也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中國殘聯將配合相關職能部門,推動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加快建設設施完備、功能完善、資訊暢通、體驗舒適的無障礙環境,便利殘疾人生產生活。 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到2024年建成安全、便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無障礙環境奠定基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維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法治的陪伴下,讓無障礙環境的所有受益者都能過上“無障礙”和“愛心”的融合生活!**中國新聞發布雜誌2024年第12期(共024期)新征程欄目。
撰稿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作者:王曉輝 編輯:潘文昌 審稿人:張雪飛、張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