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的選舉鬧劇已經達到高潮,然而,各種小勢力卻相繼介入。 其中,加拿大和法國成為台海事務中的兩根新刺,而這背後的牽頭手是美國。 12月4日,台灣在加拿大蒙特婁設立所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直接挑釁中國主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與此同時,法國外長科隆納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還公然干涉台灣海峽和南海,大談“台海穩定論”,矛頭指向中國。 加拿大和法國在對華關係上迅速變臉,成為台海事務的新參與者,而這背後的推動力是美國。
首先,看看加拿大,近年來,加拿大對我國採取了惡毒行動。 加拿大堅持“凡事跟美國走”的政策,儘管加中之間沒有利益矛盾,卻變成了赤裸裸的“反華先鋒隊”。 從拘留華為高管孟晚舟、在東海和南海的“航行自由”,到指責中國內政,加拿大比美國同行更加活躍,這完全符合“馬仔哲學”的精髓。 加拿大與我們並不矛盾,但在美國的授意下,它已成為美國反華政策的忠實執行者。
說起法國,法國作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強國之一,也屈服於美國的脅迫。 儘管科隆納訪華期間表現出了足夠的善意和誠意,但訪問後加大了力度。 他在出席亚细安-歐盟外長會議時表示,法國將繼續在南海“自由航行”,在參加歐盟-台灣經濟合作對話時,他給台灣當局貼上“民主典範”的標籤,並公開表示歐盟將繼續支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這種“兩面派”,讓法國的對華政策顯得虛偽陰險。 特別是在中國宣布對法免簽政策僅一周多後,法國就迫不及待地干預中國在南海和台灣海峽的內政,表明了其作為美國附庸的角色。
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玩了一盤變臉的遊戲,其後輩兄弟也急轉直下。 在台海事務中,美國採取了巧妙的策略,防止自己成為“早起的鳥兒”,讓弟弟們成為攻擊前的炮灰。 在南中國海,菲律賓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台海,美國躲得很遠,讓加拿大、法國等國接連挑釁。 美國雖然試圖推進中美對話,但在台灣問題上從未表現出真正的誠意。 在三藩市舉行的中美首腦會晤上,中國明確要求停止對台軍售,支援中國的和平統一,但美國並未作出積極回應,而是高調宣布將繼續對台軍售。 在臺期間,美國及其盟國不斷在台灣海峽和南海製造事態,企圖為“**勢力”增援。 美國把弟弟當炮灰,這成為歐美國家當前對華政策的趨勢。
中國對此的反應是無情的。 針對加方**,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強烈回應”。 加拿大在與中國的實力對比上各方面都難以仰望,而中國更是高高在上。 加拿大追隨美國挑釁中國,中國不介意以此為榜樣,讓加拿大真正意識到大國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