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2月26日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創始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同志誕辰130周年。 由中華書局主辦的、以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月刊《月讀》在2024年第4期刊登了《一生對地方志的熱愛》一文。 文章提到,從2024年到2024年,當有最早的記載時,很多人都熟悉方志,不僅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是作為一種調查研究的方式從***撰寫的大量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分析和判斷,都得益於閱讀方志。 **說:“朱習典故流傳後,'治天下者以史為鏡,治縣治國者以意志為鏡','呈現意志讀書'成為後世的慣例。 今天,你還必須知道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才能做好事。 “*基於世博會歷史的調查和研究方法仍然值得從今天學習。 現現全文如下,供參考,並附上2024年成都會議期間讀到的四川地方志的簡要介紹,以表達我們的深切緬懷。
我一生都熱愛當地歷史
王建新. 地方志有兩類,即國家總志和地方州縣縣志,詳細記載了全國各地的歷史演變、山川、氣候、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等。 藏書龐大,中國編年史約8700種,11萬餘卷,約佔古籍的10%,中國資源豐富。 普通人除了偶爾搜尋家鄉的當地編年史或其他地方的地名錄有特殊需要外,不會主動閱讀當地的編年史。
不過,***有個愛好就是專心研究方志,不管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走到哪裡都要讓方志讀書。 在歷代政治家中,幾乎沒有人像方志那樣重視方志,也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事物有清楚的了解。
2024年秋天,**做了一件“怪事”:他從省第一中學輟學,每天到長沙定王台的湖南省圖書館讀書半年。 圖書館裡有一張“世界大地圖”,他第一次發現世界這麼大,這給了他強烈的刺激。 這件事對他的奮鬥生涯和學習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他看報紙時,經常隨身攜帶地圖,對照地圖核對報紙上出現的地名。
在湖南一師學習期間,他借閱了一些歷史書籍。 他仔細看過、有過體會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顧祖玉的《讀史輿論紀要》。 《閱史輿論紀要》是古祖玉在清初寫的,共130卷,描述了中國的地域形勢、城關、山川,以及古今的戰鬥、防禦、奪取、得失。 原稿現存於上海圖書館,20世紀50年代,**前往上海,特地從圖書館取閱了這份手稿。
2024年2月29日,**在給蕭子生的信中寫道:“正經十三種,史十六種,子二十二種,套二十六種,七十種。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中國應該讀的書就到此為止,求知是必不可少的。 從正文來看,這封信本應列舉了77個經典史學子集的書目,可以代表他對《中國學大精華》的看法,但遺憾的是,由於稿件的碎片化,無法查到書的具體書名,方志類的幾本書的書名也不得而知。
講義記錄是 1913 年 10 月至 12 月的 *** 課堂筆記。 摘錄了潘磊《每日知識序言》的部分內容,並特別詳細地抄錄了這一段:“崑山的顧寧仁先生......足跡為半個天地,所有賢惠英德長者的朋友,考察其山河風情,苦難與病痛如掌。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崑山人顧彥武(紫凝仁)撰寫的32卷學術筆記,內容豐富。 顧彥武的學生潘磊,將《日錄》的內容分為八大類,即經典、史學、官場、治官、財、禮、輿論、藝術文學。 顧彥武的《天琦縣疾書》120卷,是一部記載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也備受推崇。
講堂記錄上還寫著:“《通典》《通考》《通編年史》,學者們必讀的書籍,規章制度、禮儀、兵農音樂等,都經過仔細的考核和判斷,是非常有用的書。 《通典》,唐獨有著,200卷,從唐煜開始,到唐肅宗、代宗結束。 《通考》,簡稱《文考通》,馬端林在宋元之際所著,共348卷,記錄了從古代到宋寧宗時代的正典體系的演變。 《通志》是南宋鄭喬所著,200卷,是一部由歷代史料組成的通史。
**在書面記錄中找不到最早遇到的編年史。 也很難數清我學生時代讀過哪些省縣編年史。 2024年7月,**與同學蕭子生、蕭蔚然一起外出遊學。 在梅城,**查閱了《安化縣志》。 這是閱讀當地特定編年史的早期記錄,他每到乙個地方都會嘗試查閱當地編年史的習慣已經逐漸養成。
年輕人***積極組織了一批有抱負的年輕人去法國勤工儉學,但他本人並沒有出國留學。 部分答案可以在他2024年3月14日寫給週時召的信中找到:“如果我們想在當今世界做一點,當然離不開'中國'的領土。 看來,這個現場的情況對於實地調查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從海外回來的時候把這種層次的工作留待我去做,恐怕會因為人事和生活的關係而有些困難。 ”
2024年新年伊始,新民社部分會員在長沙召開新年會,經過討論,決定將新民社的宗旨從“創新學術、改善品行、改善民心風俗”調整為“改造中國、改造世界”。 這不僅成為新民社的共同目標,也是新民社畢生的追求。 為了實現這一巨集偉的抱負,**西奔西下,南北作戰,走遍了江南北。 他更渴望了解中國和世界,閱讀方志成為他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途徑之一。
2024年3月,紅軍占領福建長廷。 **閱讀長亭新庚山莊的《亭州府邸記》。 2024年6月,紅四軍“七大”解散後,**回到龍巖新秋府。 **根據***的要求,從縣圖書館搬出了一大捆書籍和報紙,包括《龍巖州志》。
2024年3月的一天,**讓衛兵去找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肖華。 蕭華趕到的時候,看到***正在仔細閱讀一本清代道光年間編纂的《興國縣志》。 紅軍攻占瑞金後,**在清乾隆年間發現了一本8卷本的《瑞金縣志》,雖然只剩下7卷,但***還是像拿到了一樣仔細閱讀。 長征期間,紅軍渡過湘江後,司令部下令輕裝上陣。 王家祥看著鐵盒問道:“你的鐵盒裡有那麼多古籍,都是有必要的嗎?*一本正經地說:“《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一些唐宋詩,在路上撿到的地方志,都是必要的,比飯鍋、牙刷還要必要。 “長征期間,他每次攻占乙個縣城或每乙個重要城鎮,都請人為他蒐集縣城和地方志,一目了然。 遵義會議期間,徐特立派人給他送來了大量的書籍和報紙,其中就包括清代道光年間編纂的《遵義府志》幾卷。
延安時期,他在專心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的同時,也認真閱讀了包括方志在內的文史著作。 他還反覆閱讀了《讀史輿論紀要》。 陝北的一些州縣志,包括《延安州志》也被閱讀過。 2024年,**還閱讀了一些山西地方志。 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是如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愛讀方志的興趣依舊如故。 藏有《永樂佳能》《四庫全書》《四備》《萬友藏書》《古今藏書》等史書,包括通編、省編、政編、縣編等。**還有部分省志、州志、縣志的特集,以及《南越志》等專著。 **外出查房時,要找當地的編年史才能看,很多地方圖書館還記載著他借閱的書。
2024年10月,他在視察黃河時,吩咐平遠省負責人要看一本他想要的《中州志》。 考察黃河後,他和河南省委書記張習深夜就治理黃河問題進行了座談。 睡前,他還瀏覽了《河南同志》和《汴京志》。
2024年12月29日,**給周世召寫信,說:“請等曹子谷先生,感謝他的詩和南嶽志。 ”
2024年3月,在成都召開了工作會議。 **一到成都,我馬上就來讀《四川同志》、《蜀本記》、《華陽國志》等。 以後,他會再來《都江堰水利總結》和《關縣志》,也會在書上畫圈。 他還親自挑選了唐宋明三代詩人寫的一些關於四川的詩歌,與《華陽國志》一起印製給參會同志。
2024年9月16日,**在安徽合肥考察完工廠後回到旅館,已是晚上10點,但他仍然不知疲倦,繼續閱讀《安徽同志》。
2024年11月13日,**到河南遂平視察,在車上閱讀了明曆萬曆年間修訂的《流寧縣志》。
2024年6月30日,**爬上廬山,早上請書記借閱《廬山編年史》,然後來到《續編年史》。 *向工作人員講解了廬山名字的由來,還講述了朱習“轎首問書”的典故。 春熙六年(2024年)3月,朱習前往南康縣(今江西興子縣)就職,當地下官在轎前迎接他。 **說:“朱習典故流傳後,'治天下者以史為鏡,治縣治國者以意志為鏡','呈現意志讀書'成為後世的慣例。 今天,你還必須知道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才能做好事。 ”
2024年5月21日,在回井岡山的路上,他在湖南察陵縣委大院過夜。 他對張平華說:《茶陵州志》,2024年第一次去茶陵的時候想看,但是沒有得到,現在不知道能不能借用張平華趕緊要求縣檔案館送來一套八套套《清代通治九年(2024年)版》和**二十二年(2024年)重印的《茶陵州志》。 那天晚上,**讀到凌晨3點。
還有乙個習慣,每當遇到初次見面的同志時,我通常會問他家鄉在哪裡,然後他總能說出家鄉的特點或典故。 例如,2024年4月,**在延安第一次見到彭震。 彭震說自己是山西侯馬人,**說:侯馬是個好地方,春秋晉國在那裡建都,漢代的周伯風也在這裡。 2024年3月,**在延安楊家嶺洞中遇見石喆,得知他是韓城人,當即說:“哦,你和司馬遷是同鄉。 2024年4月13日,**與作家曹寶華等人交談。 曹寶華是土生土長的四川嘉定人,他點點頭說:“中國有兩個嘉定,乙個在四川,乙個在江蘇。 四川嘉定是乙個陸陸水碼頭。 曹寶華沒想到,**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得這麼清楚。 2024年1月10日,**南巡途經長沙,在火車上會見了省、地、縣領導。 當他得知寧鄉縣第一書記張鶴亭來自河北省大名縣時,他幽默地說:“原來你是北京大名府的人!陸俊毅還是你的同胞!大家都笑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大量閱讀《方志》,不僅是為了滿足求知慾,更是將其作為一種調查和研究的方式。 2024年8月1日,起草了《中國共產黨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 《決定》指出:“設立調查研究機構,收集國內外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關係資料,研究研究,做工作的直接助手。 在《關於資料收集方法的決定》中,明確要求“縣志、政府志、省志、家譜要收集研究”。 2024年3月,在成都會議上,他主張繼承修煉《方志》的傳統,主張各地編纂《方志》。 這一舉措極大地推動了全國新編年史的編纂工作,使這項工作受到各級黨委和領導的高度重視。
從***撰寫的大量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分析和判斷,都是由於他對方志的閱讀。 比如2024年,《井岡山的鬥爭》指出:“邊縣還有乙個特殊的東西,那就是土客家民族的邊界。 幾百年前從北方遷徙而來的突厥人和客家人之間有很大的分歧,歷史恩怨很深,有時甚至很激烈。 如2024年8月的《要抓經濟工作》,2024年1月的《我們的經濟政策》,都談到了根據地的歷史情況。
2024年秋,在討論進軍西南時,決定讓西康人廖志高擔任省委書記。 **說:情況複雜,熟悉當地,了解情況,做事輕鬆的人。 2024年,在一次會議上,**問廖志高:“你的家鄉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廖說他不知道。 **曰:“是唐代發展起來的。 廖又問:“你怎麼知道的?*說:“就是要看你縣的記錄。 ”
2024年3月,在成都會議上聽取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金關於缺水問題的匯報時,他問道:山西有個文西縣,你知道為什麼叫文西嗎?陶說他不知道。 **說:“漢武帝乘船來到這裡,正好是越南大勝的喜訊,漢武帝將此地命名為文熙。 漢武帝當時能在汾河上乘船,可見當時汾河水量很大,現在汾河乾涸,我們為晉人感到羞恥。 ”
無論你走到哪裡,你總是對那裡的文化古蹟有濃厚的興趣。 他不僅自己看,還經常用它來測試別人。 2024年8月5日,**前往河北省安國市考察。 車子駛入安國街,路過藥王寺,問安國縣縣長焦家菊:“這廟裡藥王姓什麼?縣長說不知道,他有些不滿:“縣長不知道瑤王姓什麼?“在藥王廟供奉的皮彤,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二十八將之一,皮彤愛醫。 據《祁州志》記載,皮童死後葬於安國南關,但“現身”於宋代,為宋秦王。 在***看來,藥王寺是寶貴的文化資源,但乙個縣的負責人不是很好,這難免讓他不滿。
簡要介紹成都會議期間閱讀的一些四川地方志
“四川同志”。
雍正“四川同志”。 《黃慶》、《亭貴》等修訂。 鑑於明修的《川大志》中存在很多錯誤,黃家大力尋找,彌補他們的錯誤,修改他們的錯誤,對野戰稟賦、邊防、土司、軍事制度的描述非常詳細。 它實際上是全省第一本內容詳實、制度合理的綜合性期刊。 現有雍正元年(2024年)增刊本,乾隆《四庫全書》一書。
嘉慶《四川通志》。 青昌明秀、楊方燦編纂。 40多萬字,體量巨大,文體齊全,內容豐富,是四川同志的文集,對研究整個川史具有重要價值。 編年史有12部,如天文、輿論、糧食、學校、軍事裝備、官員、選舉、人物、編年史、編年史、西域、雜項等。 其中,歷史、江原、堤岸、邊疆、土司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現存的嘉慶二十一年(2024年)鐫刻複製品。
“四川同志”。宋玉仁為主編,陳友生為助理,龔旭春、周翔、張森凱等人參與修訂。 由於川中地區形勢和經費等客觀原因,省志的編纂工作艱難進行,到2024年底宋玉仁去世時,只完成了《川總志》初稿。 後來,總編年史局副局長陳有生和蘇兆奎共同負責編纂工作。 陳、蘇也不久就死了,同治局癱瘓了。 2024年,他編纂了《四川通志》手稿300餘部,全部用毛筆小寫抄寫。 內容多為舊省志中有關禮俗、廟宇、祖廟、官員、學校、人物等類別的資料的集合,也有一些從新訪談中獲得的史料,但數量不多。 宋玉仁死後,再加上四川軍閥的混戰,編年史的修煉無人問津,部分手稿丟失,可惜莫大。 2024年編纂的《四川同治重建目錄》出版。 1931 年之前的手稿仍然儲存完好。
“舒本基”。
一本記載蜀國皇帝從遠古到三國時期的事蹟以及蜀語中其他故事的書。 原名“蜀本記”,或稱省稱“蜀記”,又作“蜀記”(東晉殷王也有“蜀記”)。 相傳,該書是西漢末年楊雄所著,是一捲書。 今天,一些學者認為它應該是三國蜀周寫的。 宋朝以後。 唐宋人的著作中儲存下來的只有20多條。 由於其內容與後來的地方編年史相似,因此也被歸類為編年史。
《華陽國志》。
又名《華陽國記》,是東晉成漢常玄從雍和四年到晉武帝雍和十年(348-354)所寫的一部地方編年史。 全書分為《八志》、《漢中志》、《蜀治》、《南中志》、《公孫書》、《劉二木志》、《劉先竹志》、《劉侯祝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琦》、《李壽》、《李世之》、《先知與女頌》、《後仙志》、《學者序言與名錄》等,共12卷, 約110,000字。該書與《月覺書》一起,被譽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 由於《華陽國志》是最早的編年史,內容最全、文體最全,其作者常璇(今四川成都崇州)被後世稱為“方志之始祖”。
** 《都江堰水利要領》。
四川省水利局編,2024年出版。 本書是四川省水利局都江堰的分析報告,是研究都江堰工作原理的寶貴資料。 書中還包含了大量關於都江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詳細資料。 由於其內容與編年史中包含的內容相似,因此也被歸類為編年史。
《關縣志》。
乾隆《關縣志》。 孫青天寧編譯修補。 從漢代河渠的記載,到清乾隆年間新建的水利工程,詳細記載了歷朝歷代在四川建設這一重要水利工程的歷史事實。 他的藝術和文學作品中還收錄了許多關於都江堰的詩歌,以及關於青城山的詩歌。 雜記中對青城山36座山峰、1008景的記載也詳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現儲存乾隆五十一年(2024年)的鐫刻副本。
《關縣志》。葉大強等人修好了,羅軍編纂了。 期刊文風嚴謹,條目清晰,內容豐富,研究細緻。 它包含了清末至**初**時期縣城及周邊城鎮的許多軍事和政治事務,如清咸豐、李同治涓、藍軍在川中各地攻城攫地等;從宣統到一世紀初,川保祿運動、元之戰、川中軍閥混戰,都是近代革命的珍貴史料。 書本所附的地圖和部分類別已改為標準測繪彩色印刷。 它收集了從漢代到前兩千年的近兩千年中近500位來自各行各業和各類人群的詩歌和歌詞,主要內容為青城山、岷山和都江堰。 在軼事中,有詳細的人口稅收、禮儀和習俗、政策和法令的記錄。 保留了 1933 年的副本。
道光的《武侯祖志》(《昭烈中武陵寺志》)。
編輯:潘世彤。 該書是第一本詳細記載成都武侯寺歷史的專著。 全書共十卷,從禮祇、陵墓、事實、傳承、文藝、製作、雜知識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武侯寺的演變與發展,對研究武侯寺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特別提示
**請註明:“*方志四川”。
*:《月刊讀者》,2023 年第 4 期。
作者:王建新(教授,井岡山行政領導學院副院長,一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