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戰爭的轉折點。 美、英、蘇、德三國的軍工生產在這一年都大幅增長,但從各國的整體經濟實力來看,差異就可以看出。
英國的產能目前處於停滯狀態,美國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而德國則開始衰落。 從表面上看,德國工人的產出直到2024年仍在增長,但從2024年開始,其國民經濟開始下滑,這種不平衡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2024年後,由於美英空軍的戰略轟炸,德國產業結構嚴重失衡。 乙個典型的例子是,洞穴工廠可以生產大量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但沒有燃料來駕駛它們。 因此,儘管盟軍和軸心國在戰場上仍然輸贏相向,但戰爭的結果已經決定。
2024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後,美英發動聯合轟炸攻勢,具體轟炸順序為(1)潛艇工業,(2)航空工業,(3)運輸系統,(4)石油工業,(5)其他軍事目標。 當美國空軍進攻德國航空工業時,英國空軍仍堅持戰前的作戰思路,將進攻的矛頭指向魯爾工業區,並於7月3日發動了魯爾戰役,特別是對德國3座水壩(莫奈、埃代爾、索爾佩)的攻擊。
大壩難題
通常由澆築混凝土製成的大型德國水壩是非常堅固的目標,因此必須用超重型炸彈轟炸。 使用二戰時期的技術,每架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只能攜帶一枚足以摧毀一座大壩的炸彈。
當時,為了避免中小口徑高射炮的威脅,英國重型轟炸機主要採用夜間密集編隊進行高空水平轟炸的方法。 但是,高空水平轟炸的精度很低,即使使用新型H2S導航系統進行夜間轟炸,也只有50枚炸彈可以落在瞄準點8公里以內,10枚炸彈可以落在瞄準點3公里以內(根據2024年英國空軍攻擊魯爾城市的經驗計算)。 如果你轟炸乙個軍火庫,命中率只有2%或3%。 對於大壩這樣的點目標,即使使用超重型炸彈,如果不直接擊中壩體,也很難造成嚴重破壞。 因此,由於精度差,排除了高空水平轟炸的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用空投魚雷從上游方向直接攻擊大壩,其精度為***。 魚雷彈頭的威力相當於一枚500公斤的炸彈,在水下攻擊時利用水壓也可以增加破壞力,如果集中多枚魚雷攻擊一點點,可以對大壩造成巨大的破壞。 然而,德國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在幾座大壩周圍部署了高射炮,並在上游方向設定了多個地雷網。 因此,低空魚雷攻擊也被拒絕了。
彈跳炸彈
在對大壩的航拍照片進行反覆分析後,英國空軍發現了德軍防禦的薄弱環節:大壩附近的河道中沒有大量阻擋氣球,這為轟炸機在超低空進入留下了缺口。 儘管存在這樣的漏洞,但英國仍然沒有合適的炸彈來平衡威力和準確性。
設計師巴恩斯·沃利斯(Barnes Wallis)從兒童水上漂流遊戲中汲取靈感。 如果一枚超重型炸彈可以在水面上向前彈跳,它就可以越過水下礦網。 只要炸彈落在合適的距離,就能準確地擊中大壩上露出水面的部分,炸彈沉入大壩附近的水中時,破壞力會更大。
經過池測試,證明球形炸彈模型在獲得一定的初速後可以反彈。 後來,英國空軍利用蚊式和惠靈頓轟炸機進行了多次超低空投擲模擬炸彈試驗,最終結論是桶形炸彈最適合彈跳轟炸,但在投擲前,需要炸彈懸掛機構,使炸彈每分鐘向後方旋轉500圈。 此外,轟炸機需要保持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並將炸彈投下約18公尺(60英呎),此時炸彈可以從水面反彈而不會沉入水下。
為了攜帶4300公斤的超重型炸彈,英國空軍專門改裝了第617中隊的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的彈匣。 炸彈艙內部裝有電動機驅動的炸彈懸掛機構,可以帶動炸彈在投擲炸彈之前旋轉,因為跳躍炸彈太大,炸彈體只能暴露在炸彈艙外,每架飛機只能在飛機的重心懸掛一枚炸彈。
為了執行這項特殊任務,第617中隊的飛行員在英國的河流上選擇了類似的地形,並進行了長期的超低空飛行訓練。 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本身很重,慣性很大,這使得它不適合超低空飛行,尤其是在沿河轉彎和避開障礙物等情況下進行機動時。 為了在夜間保持準確的飛行高度,飛行員想出了巧妙的方法。 機身右下方安裝了兩個照探燈,當兩個孔徑在水面上重合時,高度正好在18公尺左右。 就這樣,在科研人員和飛行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場近乎異想天開的轟炸任務終於準備就緒,只需要一聲攻擊命令和皎潔的月夜。
2024年5月,英國空軍經常派出乙個由十幾架轟炸機組成的中隊來癱瘓德國的防空系統,以掩護這次襲擊。 有一次,只有 10 架英國飛機莫名其妙地將 2500 萬德國人留在防空洞中。 帝國元帥戈林對此對他的幾個下屬感到憤怒。
攻擊過程
1943 年 5 月 16 日,這是乙個滿月之夜,英國空軍第 617 中隊派出 19 架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在中隊長吉布森的指揮下,裝載彈跳炸彈並開始"懲罰性行動"。蘭開斯特編隊在穿越英吉利海峽時盡可能低空飛行,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以避開德國沿海雷達網路和德國空軍的攔截。
攻擊機群分為3個編隊:第1小隊由9架飛機組成,由中隊長吉布森直接指揮。 任務是先攻入莫奈大壩,然後在攻擊成功後攻擊埃代爾大壩。 第 2 小隊由 5 架飛機組成,專門負責攻擊索爾佩大壩。 第 3 小隊由剩餘的 5 架飛機組成,並作為預備隊,在其他小隊沒有完成任務時代替他們進行攻擊;如果所有目標都被摧毀,第 3 小隊將攻擊被選為預備目標的另外 3 座水壩。 實戰證明這個計畫過於樂觀,由於攻擊機群損失慘重,只摧毀了3個主要目標。
AJ-H炸彈在飛行過程中脫落,不得不返回基地。 AJ-K、AJ-B、AJ-C、AJ-S、AJ-E、AJ-W 在荷蘭上空被德國人擊落。 在深入內陸後,轟炸機編隊選擇了一條曲折的路線,首先是向南,然後從北部繞過防空密集的魯爾工業區,最後從北部到大壩綜合體的北部。 這樣的路線使德國人無法確定最終的轟炸目標並避免有組織的攔截。 儘管如此,最終只有 12 架飛機到達目標並襲擊了莫奈、埃代爾和索爾佩大壩。
第 617 中隊指揮官吉布森的 AJ-G 飛機是第乙個攻擊莫奈大壩的飛機。 轟炸機從大壩上游的河流進入戰鬥路線,炸彈下落高度精確控制在18公尺左右。 然而,由於炸彈的距離,炸彈在3次跳躍後超出了有效破壞範圍**。 AJ-M飛機在第二次攻擊中被高射炮擊毀,導致炸彈投得太近,炸彈跳了過來,摧毀了發電機房。 AJ-P飛機隨後進行了第三次攻擊,炸彈在大壩頂部炸開了乙個近20公尺長的缺口。 AJ-A飛機在第四次襲擊中擊中了大壩,炸彈在水下**,對大壩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後方的AJ-J在進入戰鬥航向時發現大壩已經破裂,第五枚炸彈準確擊中了大壩的缺口,**力將大壩內的缺口擴大到70多公尺寬。 至此,莫奈大壩徹底決堤。
只有 3 名蘭開斯特人襲擊了埃代爾大壩。 埃代爾大壩位於河道的乙個拐彎處,大壩距離高河岸上游不遠,轟炸機需要俯衝轉彎才能進入攻擊航線,因此飛行員很難將飛機穩定在理想高度,同時留出足夠的距離供投彈手瞄準。 AJ-L多次進入攻擊,但沒有成功。 AJ-Z在第二個入口投下了炸彈,但炸彈在大壩的頂部**,因此沒有造成結構損壞。 AJ-N還在第二次戰鬥中投下了炸彈。 炸彈在3次跳躍後擊中大壩,在大壩上炸出乙個直徑10公尺的大洞**。 大壩隨後在水壓下爆裂。
攻擊索爾佩大壩的地層沒有遇到地形困難,但能見度不高。 AJ-T僅在第10次攻擊中投下了炸彈,炸彈擊中了大壩的頂部,炸開了乙個缺口。 AJ-F在第6次通過時還炸毀了大壩的缺口。 索爾佩大壩經受住了兩次襲擊,沒有造成堤壩決口。
大壩結構
莫奈和埃代爾都是拱壩。 拱壩壩體向上游方向凸起,採用承受軸壓的推力結構,應力分布均勻,一部分水平荷載被推到兩岸,另一部分通過豎梁傳遞到壩基。 壩體的穩定性主要取決於兩岸的支撐,而不是自重。 對於建築來說,拱壩的優點是壩體厚度小,工作量小。 缺點是施工難度大,河床底部和兩岸地質地形條件高。 當拱壩遭到炸彈襲擊時,一旦壩體表面應力結構遭到破壞,巨大的水壓就無法均勻分散,很可能使缺口擴大,造成堤壩決堤。
Solpe是乙個混凝土梯形重力壩。 重力壩剖面呈三角形或梯形,水壓產生的拉應力被壩體自重產生的壓應力所抵消。 重力壩工程量大,但壩體比較堅固,對河床地質條件要求不高。 所有三座大壩都至少兩次被超重型炸彈準確擊中(莫奈3枚,埃代爾2枚,索爾佩2枚),其中2座拱壩立即被摧毀,而混凝土重力壩僅在炸彈頂部受損,沒有因水壓而爆裂。 由此可見,混凝土重力壩的強度確實優於拱壩。
行動摘要
另外兩架轟炸機在返回攻擊編隊的途中墜毀,導致轟炸機損失率高達42%(轟炸機損失超過10架的行動通常被認為是不可持續的)。 五十六名飛行員死亡,比許多代價高昂的大規模轟炸行動還要多。 但在整個魯爾戰役中,這仍然是一次成功的轟炸行動。 由於這次只出動了19架轟炸機,所以這次戰鬥的結果可以與許多千架飛機的轟炸行動相提並論。
僅在洪水中就有1200多人喪生,洪水還沖毀了下游160公里內的道路、鐵路、橋梁、城鎮、煤礦和工廠。 三座大壩的電力為魯爾工業區提供能源,並為當地的農田和內河航道灌溉系統供水。 這次襲擊使德國損失了大量的水資源。 直到當年秋天,德國才得以恢復受損的通訊線路和發電能力,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對大壩的攻擊可能會產生綜合破壞作用,從純粹的軍事角度來看,這很有價值。 但是,《日內瓦公約第1條補充議定書》第56條規定:"對含有潛在危險元素的工廠或設施,即水壩、堤壩和核電站進行攻擊,以釋放危險的自然力量,造成平民的嚴重損失,即使它們成為軍事目標也無法受到攻擊。 "因此,如果英國沒有在國內牢牢掌握制空權,而德國轟炸機部隊此時已經衰落,英國就不敢在同等報復的威脅下做出這樣的舉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經驗證明,選擇能源系統作為戰略轟炸的目標非常有效。 盟軍司令部直到2024年才意識到這一點,美國和英國的戰略轟炸機集中轟炸德國的合成燃料、煤炭和發電設施,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失敗。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