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com 501687643
12月20日,廣東一氣發布了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山潮界都圈、戰茂都市圈五大都市圈規劃。
城鄉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 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的目的,就是順應產業公升級、人口流動和空間演變的趨勢,增強大中小城市的發展協同,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優勢。
根據廣東省的解讀,這是“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這五個“圈子”的龍頭城市要麼是一線城市,要麼是省級次中心城市。 在研究區域發展的專家看來,廣東是一條適合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道路,培育和壯大了不同區域的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帶動都市圈發展,通過都市圈的互動促進整個區域的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最富裕的地方在廣東,最貧窮的地方也在廣東。 這是對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經典總結。
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部、粵北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巨大差異,從上述五大都市圈的基本情況也可以窺見一斑。
資料**:根據各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
2024年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經濟量達到4.246 萬億和 4在9萬億元的水平上,經濟密度也達到了2億平方公里和3億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GDP僅為13萬億,山潮街、展茂都市圈的GDP不足萬億。
回過頭來看,廣州和深圳的都市圈早先被稱為“廣佛肇州”和“深圳東莞惠州”,是廣東省協調發展的相對成熟的地區。 直到2024年5月,廣東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將全省都市圈數量從2個增至5個,並更名。
廣州-佛山-肇州被簡化為“廣州”,“深圳-東莞-回”更名為“深圳”,兩個常住人口接近2000萬大關的特大城市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
三個省級經濟副中心城市各劃定乙個都市圈,珠海、汕頭、湛江公升格為“半”領頭兄弟。 我之所以說“半”,是因為相關都市圈是以“珠江口西岸”、“山潮街”、“展茂”的組團形式命名的。
東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草案)》公眾讀本。
根據都市圈的定義,2024年2月發布的《國家發改委關於培育和發展現代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一是城市群要以超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較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二是以一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
顯然,珠海、汕頭、湛江並不“大”。
雖然三個次中心城市的經濟總量已達到3000億至4000億元的水平,但其經濟集中度在省內很低。
在其他省份,如果要成為次中心城市,該省GDP的比重至少在6%以上。 從2024年的資料來看,江西贛州、雲南曲靖、湖北襄陽等集中度都在10%以上,貴州遵義更是高達21%左右,江蘇徐州、安徽蕪湖也在東部地區。 99%。
另一方面,珠海、湛江和汕頭在2024年的經濟量將與整個廣東省持平。 88% 和 234%,全省第6、第9、第11。
顯然,這五個大都市區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
根據每個都市圈的實際發展情況,確定目標和定位不同。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艾雪峰解釋,廣深兩大都市圈以廣州、深圳為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加快周邊城市發展,培育成為代表廣東乃至全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現代化特大都市圈。 珠海、汕頭、湛江以珠海、汕頭、湛江為中心,分別加快珠江口西岸和沿海經濟帶東西翼的發展,培育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上述五個大都市區從概念到塵埃落定,大約花了三年半的時間。 在此期間,大都市區的範圍經歷了乙個增加和減少的過程。
廣東“十四五”規劃。
從12月20日公布的範圍來看,5個“圈子”共覆蓋1個8億,佔全省的85%41%;占地92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515%;國內生產總值 1208萬億元,佔全省的93%57%;涉及17個城市,其中全區14個,廣東省21個城市,大部分被納入。
2024年,廣東共有7個地級市,GDP1000億元,其中陽江被納入珠江口西岸的都市圈,潮州被納入杉潮街都圈,梅州都市圈為山潮街都圈聯動發展區。 從規劃檔案來看,韶關、汕尾、河源、雲浮四市不在五大“圈”範圍內。
不要覺得自己在乙個“圈子”裡,或者不在乙個“圈子裡”,不要以為我在這個“圈子裡”,不和那個“圈子”合作。 廣州市領先的決策諮詢專家、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希望消除“圈內圈外”的誤解。
梁琦表示,大都市圈劃定是廣東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起點。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大都市圈”限制了城市之間的合作和協同作用。 一方面,省內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建設不分行政區域;另一方面,廣東也要繼續發揮改革開放的視窗、試驗、排頭兵作用。
畫乙個“圓圈”,就是以大都市圈為突破口,讓圈內的城市融入乙個整體,經濟要素流通互動。 它不僅增強了中心城市通過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而且兼顧了區域平衡,使中小城市能夠“上車”,從而實現整個區域更高層次的協調發展。
這一預期在五大都市圈的總體發展格局規劃中得到了印證。
山潮界都市圈規劃為“一中兩極三環五槍”的格局。 汕頭主中心和潮州、揭陽兩大重要增長極,引領了做大做強的任務。 山潮界都市圈和汕尾、河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城市依託高速公路、城際鐵路、高鐵網等渠道,推進不同主題的“合作軸心”。
展茂都市圈的外部鏈結更加明顯。 展茂是“融合發展”,展茂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合作發展”,與海南自由港“同向”,將拓展貴貴四川重慶地區和貴州湖南湖北地區“海運貨源和旅遊客源腹地”。
廣東的海岸線很長,我們面向大海思考和發展,這樣大都市圈的發展視野才會更加開闊。 廣東省體改委執行主席彭鵬說。
兔年首個工作日,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振奮創業精神,銳意“再建新廣東”。 根據廣東省的解讀,培育發展大都市五大圈是“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畫完“圈”後,關鍵是要實現圈內城市的融合協調。
廣州都市圈國土空間發展格局 **廣東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範恆山曾談到都市圈建設中四個“不可缺少”的領域,要求各城市嚴格整合、步調一致、協調一致。 它們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一市場建設、環境保護和基本公共服務共享。 從規劃檔案來看,5個都市圈需要補課。
大都市圈有乙個標誌性的標準,那就是“一小時通勤圈”。 推進基礎設施融合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五份規劃檔案的重中之重。
廣州佛山同城的廣佛線(佛山地鐵1號線)早在2024年11月3日就開通運營。 後來又有了佛山地鐵2號線和廣州地鐵7號線。 未來,還將有廣州地鐵11號線。
相比之下,深圳大都市圈的連通性和密度似乎有了實質性的改善。 直到今年,深圳與東莞、惠州之間的地鐵才有了明顯的進展。
深圳都市圈國土空間發展格局 **廣東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
不僅要協調圓圈,還要整合外界。 廣州、深圳和珠江口西岸的都圈都提到要相互“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和“實現珠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協同是大都市圈發展的意義,但也是最堅硬的骨頭。 範恆山此前談到了大都市區城市化的兩個非常現實的障礙。
一是來自行政區域的利益和相關管理的約束,“各有自己的行政區域,各有自己的部門利益,每個城市也會考慮自己具體的區域利益,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乙個來自主體之間的發展差距,“經濟好的地方不願意推廣同乙個城市,因為害怕被隔絕,而經濟落後的地區也不願意推廣同乙個城市,擔心最後一點肥水會流到別人的田地裡。
當前,五圈已經劃定,急於解決區域協調發展問題,朝著形成全省高質量發展新支撐的目標,核心城市既要顯眼,充分發揮溢位輻射效應,又要打理現實基礎,找到區域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國家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