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質充裕的時代,我們總是期待各種福利,購物卡似乎已經成為企業發放福利的首選。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被遺忘在角落裡的購物卡,究竟是怎樣的經濟奧秘?國慶節發放的超市卡和生日當天的蛋糕卡,如果收到卻不知道怎麼用,會不會成為你意想不到的“經濟黑洞”?
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姍姍,每年生日那天都會收到公司贈送的400元蛋糕卡。 然而,這些卡片並沒有在她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 蛋糕品牌種類繁多,線上線下都可以使用,但一直因為各種原因閒置。 在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我們發現蛋糕卡被低價轉售的現象相當普遍,300元的卡片賣260元,400元的卡片賣300元,有的賣家說“可以便宜一點”,但更多的是說“沒人在乎”,“砸在手裡”成了閒散的命運。
不僅是蛋糕卡,超市購物卡、禮品取貨卡、螃蟹卡等也面臨著類似的遭遇。 媛圓每年中秋節都會收到顧客的螃蟹卡,但兌換時間僅限於每年的9月和11月。 她發現,在等待螃蟹長大的過程中,錯過了兌換時間,卡片最終被遺棄。 這種經歷讓我們不禁懷疑,這些閒置的購物卡,是否真的只是消費者的個體現象,或者背後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商業運作
購物卡對於發卡人和企業來說似乎是一種雙贏的模式,發卡者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量銷售獲得現金,企業在後續消費過程中逐步釋放預付款,擴大客戶群,鎖定客源。 但事實上,消費者在後續的消費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 以烘焙食品上市公司元足股份為例,其半年報顯示,卡券預付費佔比超過83%,而在投訴平台上,元足食品的預付卡問題成為受災最嚴重的領域,不少消費者抱怨提卡券未提醒到期日等問題。
星巴克也是乙個“老玩家”,除了預付卡收入大外,星巴克禮品卡近年來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不滿。 該消費者表示,卡里還有餘額,但是他不能在**上點一杯咖啡,必須充值100元以上才能使用。 針對這些問題,星巴克客服回應稱,這些情況在未來會持續改善。 然而,這並不能解決消費者在使用中的問題,也讓我們思考這些購物卡是否已經成為企業的“**收入”
除了一些特定商家開發的預付購物卡外,還有很多公司專門關注福利卡業務。 大量採購發放員工福利或贈送禮品給客戶,比從商家一對一採購更具成本效益,還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品類。 據天眼查APP顯示,目前國內與福利卡業務相關的企業有100多家,包括小微企業和大眾熟悉的 JD.com、攜程等公司。 這些公司專門提供各類福利卡,包括超市購物卡、蛋糕卡、螃蟹卡、中秋月餅卡、電影券等上百個品類。
對於消費者來說,長期不使用購物卡的風險在於,當發卡機構出現經營困難或倒閉時,消費者將面臨損失。 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銀江建議,消費者在購卡時應提高預付費消費風險意識,選擇信用良好的正規商戶。 同時,企業在發行購物卡時應強調盡快支出,以降低整體風險。
購物卡看似方便,但實際上,它們包含複雜的商業運營和消費者權益問題。 在享受利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加謹慎和理性地對待這些卡,以免成為企業經濟執行的一部分,保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