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時代的新生青年》第2期。
辛亥革命使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救國”,就必須轉變中國的民族性格,於是他們用自己的遠見和智慧舉起了照亮未來的火炬。 2024年9月15日,陳獨秀的《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在上海誕生。 “新青年”的出現,推動了近代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轉變。
“新青年”的重要使命:重塑年輕人的思想
曾多次赴日考察、向西方求新學習、多年辦報經驗的陳獨秀,在經歷了革命的狂熱和無情之後,逐漸意識到武裝革命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 從痛苦中吸取教訓後,陳獨秀越來越覺得,“要想讓共和國名副其實,就必須改變人們的思想,而改變思想,就必須辦雜誌。
2024年9月15日,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創刊。 它問世時是非同尋常的,因為它採取了一種完全打破舊觀念和觀念的姿態。 應該清楚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家們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是理性的。 他們針對的是束縛中國人民思想、阻礙社會進步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渣滓,而不是優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陳獨秀的演講《給青年的一封信》是該雜誌的一篇綱領性文章。 他在《給青年的訊息》一文中,提出了新青年的六項標準:“獨立而不奴隸”,“進步而不保守”,“進取而不退縮”,“全球而不孤立”,“實用而不虛幻”,“科學而不想象”。 陳獨秀認為,新舊有區別,但區別不在於年齡,而在於他們的思想。 ** 在2024年出版的《新青年》第3卷第2期上以“二十八畫家”筆名發表的《體育研究》一文中,增加了第七條標準:“健壯者而不是體弱者”,這對在中國被外國人視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來說,猶如霹靂,震耳欲聾, 封建意識形態根深蒂固的地方。
陳獨秀首先高舉中國科學和民主兩面旗幟,鼓勵青年倡導自由、進步、科學,要有全球視野,講求實踐、銳意進取。 《青年雜誌》第一卷第1至6期每期都有乙個封面人物,其中除了譚根是美籍華人外,其他都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名人,如卡內基、屠格涅夫、王爾德、富蘭克林等。 《青年雜誌》第一卷還開設了兩個固定欄目,分別是突出時事的《外國事件大事記》和突出知識的“世界講座”,引導年輕人看世界。
2024年9月1日,雜誌更名為《新青年》,並加上“新”字,一目了然地表明了倡導新思想、新文化、激發新覺悟、培養新青年的主要目的。 李大釗在《青年》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青年》中,不僅強調青年的青年,而且強調“新”二字,指出新青年在精神上、思想上是有區別的,希望青年站在時代前列,成為有前途的新青年。
新青年的另乙個重要使命:發動一場文學革命
文學創新是陳獨秀出版《新青年》的又一重要使命,以中國古典文學為代表的舊文學成為創新的首要物件。
2024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刊登了胡的《論文學改革》,提出了“崇尚鄉土文學、反對文言古典、崇尚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口號,拉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
2024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論文學革命》,呼應了胡之前發表的《論文學改革》,高舉“文藝革命軍”的旗幟。 從胡的“文改”到陳獨秀的“文藝革命”,先進知識分子向舊文學宣戰的態度更加堅決。
新青年高舉文學革命的旗幟,不僅出版了白話詩和白話文,還翻譯了一大批世界文學名著,使白話文學逐漸成為日常語言,老百姓能讀能寫,極大地促進了新思想、新文化在群眾中的傳播。
魯迅與《新青年》。
《新青年》編輯部積極整理其他白話題材文學作品的稿件。
2024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中率先出版了白話**《狂人日記》,對食人式封建禮儀進行了血流淚的控訴和無情的鞭打,成為文學革命中白話文學形式與批判封建禮儀內容有機結合的典範, 並將文學革命與思想革命有機結合,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完全反封建的新文學作品。
此後,魯迅在《新青年》中發表了**、新詩、散文、散文等50餘部文學新作,其中不乏《孔一機》《藥》等名著,每一部都是震耳欲聾的木鐸,更是一聲喚醒人民的鐘聲,不僅發出了時代的吶喊, 同時也成就了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地位。
率先實施編輯排版改革
在推進課文改革的過程中,新青年在編輯和排版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改革,新青年從第四卷第一期開始,採用了新的標點符號和分割方法。 為什麼要創新標點符號?陳旺道在《標點符號的創新》一文中提出,詞語的改革與標點符號的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標點符號可以增添畫龍點睛,使文字更具表現力,輔助文字傳達其意義。 為了使用新的標點符號,《新青年》以外國標點符號為基礎,雕刻銅模印刷。 這一創新一炮而紅,受到讀者的好評,並迅速被中國出版業所接受。
“新青年”的影響。
隨著陳獨秀、李大釗、胡石等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在北大的聚集,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在北大逐步形成,在廣闊的哲學領域展開了對封建思想的猛烈攻擊, 文學、教育、法律、倫理等方面,使新文化運動得以迅速發展。
《新青年》及其編纂者也為中國青年學生樹立了榜樣,通過言行關注社會和中國命運。 圍繞“新青年”和“新青年”人,聚集了一批熱情活躍、有志於中國的青年,為五四運動培養了一大批一流骨幹,也為中國社會革命的深入發展培養了一批骨幹。
2024年3月,雲黛英等人寫信給《新青年》:“我們的生活一直處於混亂之中,自從看完《新青年》後逐漸清醒過來,真的就像在黑暗的地方看到了黎明。 2024年,**在談到“七大”政策時說:“當時有《新青年》雜誌,由陳獨秀主編。 有一部分人被這本雜誌和五四運動所警覺,後來加入了共產黨,而這些人深受陳獨秀和他身邊一群人的影響,可以說是聚在一起組成了黨。 ”
新文化運動對封建意識形態長期的統治地位進行了有力的打擊和動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它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廣大青年接受了精神的洗禮。 中國共產黨的許多先驅都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影響下成長起來的。 新文化運動開啟了遏制新思想湧入的閘門,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蓬勃的思想解放浪潮。
本文部分內容**: 開闢新天地——中國共產黨誕生記錄
推薦閱讀:
過去推薦
公開課:《經濟思想》是一本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南,公開課,深刻理解經濟思想的原創貢獻,公開課,“覺醒時代”中的“新青年”。
公告
*請註明來自人民出版社讀書會。 如需投稿與合作,請在微信後台留言聯絡我們。
發現共享跟“喜歡”。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