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晶體拉力已經停止。 車間以前是三班倒,現在變成了四班倒。 員工請假時被批准,他們想請幾天假和幾天假。 河北省光伏製造企業小李告訴華夏能源網,這種情況從10月份開始,已經持續了兩個月。
小李的很多朋友都在全國各地從事光伏製造,他們對光伏寒冬的到來有著切身的感受。 他還透露,雲南某光伏企業近一半的拉晶產能已經停產,內蒙古包頭的拉晶產能也“停工更多”。
這與最近在各行業界流傳的光伏企業大規模裁員統計表不謀而合。 這**詳細列出了十幾家主要光伏工廠的減產、停產、裁員等資訊,甚至裁員的數量和比例,其中就包括了不少主流頭部廠商。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公司站出來否認這一點。 華夏能源網就此詢問了多位業內人士進行核實,他們都表示“資訊可信度高”。
華夏能源網梳理發現,除上述河北、內蒙古、雲南,以及江蘇、浙江、陝西、安徽、四川等省份外,減產、停產甚至清產能、裁員的企業名單已經蔓延到全國。
風靡近三年的光伏產業,徹底陷入寒冬,全面進入頭等戰、去庫存、清產能調整期。 “到2024年底,許多地方吸引投資的光伏專案將開始失敗,投資計畫中的大量新增產能將不得不終止。 “隆基綠能創始人兼總裁李振國在第三季度業績發布會上的警惕性正在成為現實。
這個光伏冬天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長、更冷。 在減產裁員的痛苦中,所有光伏企業都將在磨難中實現自我淨化。 投機者、體弱者和病人將失去胳膊和腿或被無情地移除,只有少數倖存者能活過冬天。
延期、減產、清關,整個產業鏈冷冰冰的
行業觀察家、“策哥談光伏”創始人胡志強早就感受到了即將到來的冬天的資訊。 他告訴華夏能源網,“裁員的傳聞在兩三個月前就出來了,但當時還不清楚。 到11月初,光伏企業裁員的訊息層出不窮,先是在矽片領域,然後是電池和元件的各個環節。 ”
不過,在他看來,目前裁員的部分原因指向了“季節性因素”。 “春節前後是市場銷售的淡季,往年行業12月開工率和人員優化也會有類似的下滑。 沒有必要過度放大當前的裁員。 ”
不過,今年的開工率有所下降,與往年相比,很難說是處於正常水平。
實際產量是生產線開工率最直接的反映。 矽片板塊方面,10月份國內矽片市場實際產量出現明顯下滑,5006GW總產量下降18GW8%,比 10 月份的市場時間表下降 23%。
今年下半年以來,矽片板塊開工率也一直處於低位。 據業內人士報道,部分晶圓企業10月份的開工率“僅為60%左右”。 據胡志強介紹,除了兩家一線企業保持在50%-60%外,很多二三線企業的開工率只有30%-40%。
元件板塊的開工率也在下滑。 11月下旬,業內人士透露,光伏元件市場整體開工率已從70%-80%降至50%-60%之間。截至12月初,二三線元件企業“普遍無開工率”。
電池部分略好,但到年底,它也發生了急轉彎。 胡志強說。
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華夏能源網,各環節開工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二三線企業沒有訂單”。 ”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需求側和生產側兩大原因,導致“寒冬”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
一是“旺季不旺”。 10月和11月歷來是光伏市場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矽片行業受到國慶假期前多家電池廠“減產”“停產”影響,下游元件出口陷入停滯,市場即將進入三個月的淡季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是供需嚴重失衡,行業產能過剩的陰影讓企業不堪重負。
根據長江研究院的資料,2024年和2024年全球元件需求**將分別為525GW和645GW。 據最新統計,目前光伏製造端矽材料、矽片、電池片、元件產能超過900GW。 相比之下,僅中國企業的產能就比全球市場需求高出近一倍。
目前,全球元件市場正經歷嚴重的庫存積壓,第三方資料預估的總庫存在120-130GW左右。 歐洲是中國光伏的主要出口市場,目前庫存約60-70GW其他地區的市場也表現低迷,諮詢機構Greener**顯示,在拉丁美洲最大的光伏市場巴西,2024年光伏元件進口總量可能同比下降11%以上2%。
相較於中下游板塊的低迷,上游矽料企業一直沒有減產的訊息,但這並不意味著矽料企業表現更好。 10月底,龍頭企業大全新能源宣布,將原計畫於今年年底投產的包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矽專案二期專案延期至2024年二季度。 在此之前,和盛、寶豐、巨集源等多個多晶矽專案均被延期。
多晶矽的利用率不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 多晶矽是高耗能企業,一旦停產就很難開工,只能維持生產。 然而,上游也面臨著庫存高企、占用大量現金流的問題。 胡志強告訴華夏能源網。
主產業鏈的慘淡也傳導到了光伏裝置環節:不僅沒有新訂單,業內也有近十餘家企業新專案延期的訊息。
行業分化加劇,老產能清理加速
如此慘淡的局面並不出乎意料。 在瘋狂擴張下,今年兩輪光伏產業鏈已經敲響了“寒冬”的序幕。
華夏能源網此前報道(相關閱讀:“多晶矽又跌了!單晶花椰菜材料均成交價再次破6,晶矽緻密材料均成交價降至604萬噸,較去年高點24萬噸下降70%以上;M10矽片和G12矽片均跌幅超過50%。 PERC電池**從0開始95元跌至今日058、近百分之四十的降幅仍是整個產業鏈中降幅最小的。
在光伏專案公開方面,元件屢屢創下新低,10月份剛剛跌破1元W,僅過去了乙個多月,有業內人士透露,市場上元件競標已經跌至8美分左右(n型0.)。85元W,P型僅為08元W),且含稅運費,一直低於行業平均成本線。
如今,企業無暇顧及利潤有多大,當務之急是先保持出貨量和市場份額,確保行業依然正常運轉。 對此,最大的壓力依然落在老產能佔比較高的企業身上。
整體來看,開工率很低,出現停工甚至裁員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一些產能相對老化的“非十強”企業。 210生產線和垂直整合的工廠仍然很忙。 胡志強說。
有的企業已經停滯不前,而有的企業還在忙於自己的生產線,而這種行業分化的背後,是市場需求的變化。 據胡志強介紹,目前n型取代p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9月底以來,央企N類招投標專案佔比已達50%,更接近100%。 就尺寸而言,現在只有一種尺寸受到質疑,那就是 210。
166已經完全淘汰,182現在也少了,除了210,明年也將轉向矩形晶圓。 規模的變化也導致了部分過剩產能的淘汰,主要是P型產能和182尺寸的舊生產線。 胡志強說。
上述製造企業的從業者小李也表示,其公司停產有一半,不僅是因為市場不景氣,還與公司生產裝置的公升級換代有關。
即使是滿負荷運轉的大型工廠也在清理其落後的產能。 胡志強透露,一家大型光伏廠關閉了義烏14GW元件產能,這是一種淘汰落後產能的做法。 另一家領先的元件公司正在將其生產線從越南轉移到馬來西亞,原因是“越南的生產能力相對較舊”。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具有先進生產能力的n型生產線,也並非沒有壓力。 胡志強表示,“n型也受到了影響,這與過去n型產能大量釋放引發的激烈競爭有關。 此外,P型和N型產品的價格差異不大,這也導致N型的利潤沒有預期的那麼高。 ”
洗牌不可避免,數百家企業將被壓垮
現在是年底主要廠商的復盤時間,可以預期年初設定的出貨目標將大失所望。
一些大型製造商對當前市場抱有期望。 例如,隆基綠能已經明確表示,元件出貨量可能達到85%左右,這與年初的目標相去甚遠在矽片領域,“預計年初出貨量將達到目標的90%”。
在11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晶澳太陽能還預測,“未來半年到一年,二三線企業將不得不減產、停產,甚至退出行業,尤其是在春節前後。 計畫中的新產能可能會放緩、暫停甚至取消。 ”
不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產業專家組副組長呂金彪認為,“目前產能過剩或內捲對一線、頭部或一線企業的壓力不大,但對二線企業的壓力可能非常大。 ”
現實證實了這一判斷。 光伏行業的“跨界玩家”和中小廠商,由於過去一年左右的盲目擴產,不少已經“負債累累”,現在是時候付出代價了。
據行業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118家光伏上市企業中,有24家資產負債率超過70%,4家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90%。 高負債企業大多是二三線廠商,經營環境十分尷尬。 二級市場方面,光伏相關專案和再融資計畫相繼暫停,與2024年跨境光伏熱電和光伏概念融資的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
面對這樣的市場行情,市場研究機構GTM Research報告明確警告稱,“未來三年將有180家光伏企業破產或收購”。
阿特斯太陽能創始人兼董事長曲曉華也做出了預測:“光伏行業現在正處於'史上最強內卷',所以不要指望光伏明年的單瓦盈利能力會特別高。 ”
經過三年的快速發展,光伏產業充斥著大量前來賺快錢的資本和企業,趁著光伏的熱度渾水摸魚。 也有一些企業虧損多年,早就怒氣沖沖,靠著光伏的普及來養活。
市場是公平的,這些企業的存在,使得行業無法實現健康增長,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行業洗牌是必然的結果。 市場淘汰的,還有那些無意長遠發展、經營不健康的企業和產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光伏寒冬的到來和淘汰賽的開啟都有積極的一面。 未來,市場將屬於那些更具競爭力、價效比更高的產品。 隨著落後產能的清理,未來的競爭將回歸科技創新和精細化管理的競爭。
誰能度過這個週期,誰就有資格留在談判桌上。 那就讓光伏寒冬的風暴來得更猛烈吧!
*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華夏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