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三大動作備受關注,市場分析公司動向
2024年過半,領先的晶元製造商台積電採取了三項新措施,這些措施不僅與公司的活動有關,而且反映了整個晶元行業的趨勢。
首先,台積電在美國的晶圓廠建設推遲了一年,但增加了其大陸晶圓廠的28nm晶圓產能,其現任總裁劉德印表示,台積電正在按原計畫擴大其在南京的28nm晶圓廠的產能,並堅定地支援大陸市場的客戶。
這個訊息喜憂參半,為什麼?
由於美國工廠延期,台積電從大陸接到更多AI晶元訂單,正在南京工廠積極擴大28nm製程產能,堅定地支援大陸市場客戶。
事實上,台積電一直在打壓大陸晶元製造業的發展,中芯國際對此深有感觸。
現在,台積電正在尋求中國大陸企業在低端晶元製造方面的優勢,然後轉向28nm晶元和其他成熟工藝的競爭,而不是在市場上競爭。
畢竟,台積電7nm及以下高階晶元產能過剩,已經取消了40%的EUV光刻裝置訂單,營收首次下滑。
更何況,美國的工廠被洗劫一空,工廠的建設涉及鉅額成本,補貼無法應用,技術被美國竊取的風險簡直是沼澤的底部。
因此,台積電及其追隨者原本看好28nm等低端晶元市場,可以彌補在高階市場的營收損失,其次也可以打壓競爭對手,打出一手好牌。
第二項措施是在台積電總裁魏哲佳等三位高管訪問上海後,從大陸公司獲得大量7nm AI晶元訂單。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高效能晶元的訂單需求也與日俱增。其中,阿里品智和中興微電子自一季度以來增加了台積電7奈米晶元的訂單。
當然,接單對台積電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畢竟7nm工藝是利潤率高的高階晶元。
而對於大陸市場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現實情況是台積電是少數能夠生產7nm及以下晶元的公司之一,而市場需求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乙個雙贏的結果。
第三條措施是,根據劉德音的公告,台積電原計畫於2024年在美國工廠量產4奈米晶元,但由於美國缺乏足夠的技術人員和**鏈條,工廠建設進度受阻,量產推遲到2024年。
事實上,這個訊息一點也不奇怪。
台積電投資120億在美國建廠時,創始人張忠謀警告稱,在美國建高階平板電腦工廠是乙個錯誤,《紐約時報》也指出這是乙個糟糕的商業決策。
今天的現實也證明,張忠謀的話不是假的。
台積電不僅投資超過400億美元,而且在美國建設核心的計畫也遭遇了重大挫折。 這對台積電來說是乙個巨大的風險,因為大規模生產的延遲意味著更高的成本,甚至糟糕的業務。
因此,總體來看,台積電的三項新措施反映了整個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大陸市場的不斷拓展公升級,相關晶元的需求也保持強勁。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警惕台積電變相打壓大陸晶元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