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及利亞,許多當地兒童被父母命名為“Sinova”,意思是“中國人”。 自2024年第一支外國醫療隊被派往阿爾及利亞以來,中國醫務人員已在該國接生了207多萬新生兒,救治了2700多萬名患者,成為中國60年來對外醫療救助成就的縮影。
近日,中國援外醫療隊出動60周年暨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會見了會議代表。 中國高層領導充分肯定了援外醫療工作取得的成績,鼓勵他們“為構建全球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這句話指出了為什麼中國能夠堅持60年,並將繼續這樣做。
60年的堅持,源於中國外交始終以世界為中心。上世紀60年代初,新中國急需發展,並不富裕。 然而,面對剛剛宣布獨立的阿爾及利亞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向世界發出的緊急醫療援助呼籲,中國卻率先站出來宣布選拔優秀醫生組成醫療隊。 世界可能沒有想到,中國60年來一直在做對外醫療援助。
2024年,坦尚尼亞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海難事件。 中國醫療隊為期三天的搶救,接連救助了400多名傷員**。 202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來自多個國家的醫療隊和專家撤離,但從中國到畿內亞的醫療隊如期參與工作,成為第一支被畿內亞授予共和國勳章的醫療隊**。 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頂住自身疫情防控壓力,迅速向34個國家派出38個專家組,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密集、最廣泛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60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以仁愛之心造福當地人民,從協助許多國家防治黃熱病、鼠疫、寨卡疫情,到支援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開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贏得了受援國和人民的高度讚譽。 “因為你們是中國醫生,我相信你們。 一名盧安達婦女在手術前說。 許多國家稱中國為“真正的朋友”。 此外,中國與坦尚尼亞合作的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專案已成功將該地區血吸蟲病發病率從892% 降至 064%,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
60年的醫療救助,成為外界觀察中國責任的視窗。 從時間上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乙個長期、持續向發展中國家派遣醫療隊的國家。 資料顯示,中國已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出3萬支醫療隊,建設醫療衛生設施130餘套,救治患者近3億人次。 特別是近10年來,中國提出構建人人共享健康共同體理念,醫療救助從救生公升級為幫助受援國建設醫療體系、提公升醫療服務能力從“輸血”援助轉向可持續的“造血”合作,支援受援國實現跨越式發展。
例如,在中國醫生的幫助下,畿內亞醫生獨立進行了該國第一例顯微神經外科手術。 中國在坦尚尼亞的心臟病中心大大減少了該國患者出國旅行的需要。 截肢再植、腦動脈瘤手術、超聲介入**、腫瘤放射治療等多項新技術已......在非洲從零開始中國搭建的人類健康之橋,創造了非洲醫療史上的許多“第一”。
今天,中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致力於自身發展,始終堅持通過自身發展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
跨越山海,60年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從中國對外醫療救助的故事中,世界讀到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惜生命,讀到了中國作為大國的外交責任,讀到了中國對世界的沉重承諾——“只要對全人類有益,中國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做,並把它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