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宇《歷史的基本知識與方法》與大學生談史料

Mondo 教育 更新 2024-01-30

今天,你要我談談史料與歷史研究的關係,這是乙個命題作文。 在在談史料之前,我們首先要說明什麼是歷史,什麼是史學。 你可能會想,我考上了南京大學歷史系,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講座,難道還不知道歷史是什麼嗎?我認為我們過去通常了解的歷史可能有點籠統,需要詳細解釋。 當我給博士生講授史料時,我經常談論它歷史可以分為六種形式。

首先是某種社會現象或某種歷史事實發生的原始過程。 比如今天***來給你講課,六點半就開始了,大家都在聽。 它是否精力充沛並不重要;有好有壞,直到八九點半結束。 這一事件的原始過程可以理解為歷史。 當然,今天的講座還在進行中,晚上九點以後,就將成為歷史。 因此,過去發生的事情已成為歷史。

二是歷史學家根據史料和一定的史學方法記錄的歷史,即史書中常見的內容。 從初中到現在的大學,你讀過的所有史學著作都可以歸入這段歷史。 歷史書上寫的必須相信是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 但是,不要以為我讀的教科書或其他歷史書籍就是歷史。 這當然是歷史,但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本寫得很好的歷史書。 例如,當你有一天讀到***的書時,你可能不相信。 哎呀,這就是歷史的全部意義嗎?你可能會想,**這本書寫得很好,歷史就是這樣。 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 你要知道,這本書是你所理解的歷史,是你根據自己的理解和你所掌握的史料寫的歷史。 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寫的書。

第三類是歷史學家已經了解的歷史,但由於各種條件而無法分辨。 這種歷史是許多人不知道的。 一些歷史資料,**或其他專家已經看過它們,但你還沒有見過它們。 專家們見了,知道了情況,心裡對這個問題有一點意見,但只要一天不說,別人也不會知道。 這樣的案例很多,所以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歷史。 誠然,有很多問題,歷史學家知道卻談不上,不宜談。 我將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種形式的歷史。

一種是知道材料但不能說出來,或者不能明確地說出來。 相關的史料出來了,有資料的,史學家看過這些資料,但是他不能說出來,或者只能用非常曲折的語言來表達,看完還是不能完全理解。 為了更清楚,讓我舉個例子。 已故著名歷史學家鬍成先生主編的《中國共產黨七十年》於2024年出版。 這本書在當時被廣泛認為是黨史的權威著作,但很明顯,他沒有涉及2024年至2024年間中國人口變化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他看到了材料,但沒有直接說出來。 他總結了過去三年的困難,他說:“由於營養缺乏,水腫在許多地區相當普遍,在許多省份,農村死亡人數有所增加。 由於出生率急劇而普遍地下降,死亡率明顯上公升,2024年全國總人口比上一年減少1 000萬。 2024年,河南省有9個縣的死亡率超過千人百人,是正常年份的數倍。 “鬍成編輯《中國共產黨七十年》時,**檔案一定是向他開放的。 對於近三年的情況,**檔案館要有非常詳細的資料,各省、縣、市也要有詳細的檔案資料。 然而,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本書使用了這種模糊的語言。 他說,許多地區在農村地區大規模發生水腫病,由於出生人數減少,死亡率一直很高。 2024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河南省信陽地區突出,2024年死亡率超過10%的縣有9個縣。 但該國的非自然死亡人數究竟是多少?他沒有說。 他指出了這一點,但他沒有告訴你所有關於嚴重情況的資訊。 顯然,作者不願意公布這方面的完整資料。 如果讀者不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者,沒有相當的歷史修養,就無法理解他的寫作風格,也無法理解他的技巧。 這是一本非常專業和精湛的史學書法。 他的陳述也可以擺在桌面上,他沒有撒謊,後人很難說他撒謊。 這說明,在2024年,社會發展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步,他無法公布真實的資料。 現在沒有這樣的情況,因為經過多年的改革,社會發展有了進步,民主化程度提高了,資訊透明化了,國家明確規定,自然災害、各種人為事故、經濟損失必須如實報告。 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所說,歷史學家傾向於沉迷於歷史事實,要求和概括,草率和迴避。 書中的上述說法只是口頭上的說說而已。

二是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本來就沒有材料。 歷史上有很多事情是很骯髒的,我們不能把歷史想象得光鮮亮麗。 歷史上,很多政客行為不端,他們知道,如果留下一把把柄,就會被拋在後面幾千年,所以他們做事的時候,沒有留下任何材料。 **殺了***,然而,沒有人公開說過一句“殺了他”的話。 在王光梅接受檢查時,審查報告被送到了**那裡,**批准了四個字:立即出手。 報告發給***,**批准了幾句話:把人放在刀下,但仔細想想,以***的身份,底下的人不知道他們的意圖,怎麼敢殺他?你永遠找不到這種事情的素材,你只能想一想,心裡想一想;或者分析一下,但隨便說說就不好了。 歷史上的活動很多,根本沒有史料,只能依靠歷史學家的分析。 歷史研究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工作,要了解歷史、了解社會、了解政治、了解人的情感。 你看不懂,不懂就盲目思考,胡說八道,盲目分析。 因此,我主張歷史學家有沉默的權利。

第四種是那些沒有正式記錄的歷史,而是在神話、傳說、民間傳說、戲劇和當地傳統中記錄下來的。 這些東西也包含了很多歷史內容,包括誇張、想象、崇拜、祈禱、真理等。 這些真實的內容也是一種歷史。

第五種是人們不知道的歷史,至今仍儲存在各種史料中。 如果這些史料不被開發出來,人們就不會知道它們;總有一天它被發現,歷史將被改寫。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讓我舉乙個非常具體的例子。 高爾基是前蘇聯著名作家,從2024年5月到2024年7月,特別是在2024年5月1日至2024年7月16日的一年多時間裡,在莫斯科報紙《新生活》上發表了約80篇文章。 2024年,高爾基本人將這些論文彙編成兩本書出版,一本名為《革命與文化——1917**集》,另一本名為《格格不入的思想:關於革命與文化的思考》,由高爾基本人編纂。 過去,我們把高爾基理解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作家。 他有乙個非常有名的**,叫“母親”;還有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叫《海燕》,是對革命的強烈號召,堪稱“革命的號角”。 但在這80多篇文章中,高爾基用嚴厲的語言批判了十月革命造成的文化破壞。 這兩本書在2024年出版後,立即被**人禁。 直到 1988 年,蘇聯才解除了對這兩本書的禁令,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它們。 如果我們沒有看到它,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高爾基曾經批評過十月革命。 這是隱藏在史料深處的歷史。 這些史料有是稀有書籍、塵封檔案、散落在鄉下的民間書籍和事蹟、倖存者記憶的碎片,還有一些是私人有意收藏的法規、手稿或其他證據,等等。 當我們發現這些材料時,我們就知道了這些歷史;沒有發現這些材料,我們就不知道這些歷史。

第六是隨著史料的湮滅而永遠消失的歷史。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會有大量的文字或物品,或者其他各類資料沒有被儲存下來;由於自然和人為災害,如火災、洪水、戰爭等,大量的文字和實物資料將被破壞,因此,有許多歷史事件,許多歷史內容,無法用任何方式解釋,永遠無法複製,將永遠成為歷史之謎。

這是六種不同的歷史形式。 而這六種不同的歷史形態,都與史料有關。 要想完善歷史,重新發現歷史,首先要發現和研究史料。

歷史研究有兩大類最基本,稱為歷史事實和歷史事實。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所謂歷史事實,就是歷史上發生過的具體事件。 至於史實,是歷史學家在歷史著作中根據某些史料所記錄的具體事實。 換言之,當歷史事實被寫入史學時,它們就變成了歷史事實。 史實與史實不是同乙個概念,它們之間有六個不同之處。

首先,史實是發生在人生中期的事件,或者說是歷史上某一時期發生的特定事件的過程,而史實是歷史學家在其歷史著作中記載的歷史事實。

第二,可能有歷史事實的證據,可以得到證實;也有可能沒有證據,無法證實,因為歷史上發生的一切都沒有留下資訊。 有些東西被保留了下來,有些東西沒有被保留下來。 就像我今天在這裡講課一樣,我說了很久,幾年後有什麼證據嗎?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證據。 可能有四種型別的證據。 乙個是我的演講大綱,如果能儲存下來,幾年後就會在那裡,這是乙個證明。 後人看到這個大綱,兩頁,哦,按照這個大綱,**還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浦口校園做過一次演講,這個大綱就是證據。 二是同學們的筆記,包括今天在現場留下的錄音,也是證據。 大家的筆記,如果留下來的話,幾年後,他們發現了早年在南京大學讀書時XX同志和XX同志的課堂筆記,上面記錄了***的講課,這是第二個證據。 第三是幾年後每個人的回憶。 你同學同學聚會,一起喝酒、聊天,或者事後寫文章,提到***這個人還不錯,我們學生會讓他做個報告,他爽快地答應了,聊天也沒問題。 這些回憶也是證據(當然,它們必須經過檢查)。 第四,我自己在日記或其他形式的記錄,包括多年後回憶起這件事,也是有效的。 如果沒有這些東西,那就沒有辦法,你有沒有在某一天給同學們講過史料問題,我不知道,沒有證據,所以不能寫進史書裡。 因此,歷史事實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材料,寫進史學的歷史事實必然有材料。

第三,歷史事實是原始的,歷史事實是由歷史學家解釋的,包括歷史學家的反思。 歷史學家如何記住過去發生的事情有一套特殊的經歷、方法和價值觀,這並不完全取決於他們聽到了什麼。 例如,有一件事,乙個自發的過程,原封不動地傳遞。 如果有人把它寫成史學著作,他必須思考它,他必須重新總結發生的事情,並且會有一系列的評論。 換言之,當歷史事實被寫進史學著作時,必須經過歷史學家的思考和重構,這是一種經過分析的敘事。

第四,歷史事實是無限的,而歷史事實是有限的。 世界上有50多億人口,中國有13億人口,每天都有無數的歷史事實發生。 今天,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有的很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有點有趣,有的不是很有意思,我們怎麼能把它們寫完呢?因此,歷史事實是無限的,寫進史學的歷史事實是非常有限的。

第五,歷史事實是暫時的,而歷史事實是永恆的。 一切沒有記載的歷史事實,很快就會被人們遺忘,在社會生活中被湮滅。 只要把它寫進史學著作裡,它就會被記錄下來,就會被閱讀,就會被記住。 讀者越多,影響力越大,它就成為一種讀者的、公眾的、民族的記憶。 這種集體記憶是一種歷史文化。

第六,歷史事實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固化,作為客觀事物或社會現象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已經結束。 因此,是肯定的。 史實是對後世過去發生的歷史事實的證實。 這種確認有時是符合歷史真相的,有時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異,有時可能包含一些錯誤,有時甚至可能是一種虛假的錯覺。

那麼,史實與史實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我認為有三種關係首先,歷史事實能否被寫入歷史,取決於它們是否具有史學價值。 大量的歷史事實沒有史學價值,不需要載入史冊;其次,乙個歷史事實是否具有史學價值,不僅要看它是否具有解釋歷史的價值,而且要看它是否具有歷史價值材料證明;第三,具有史學價值並被史料證明的歷史事實,其意義的大小,除了對歷史程序的影響外,還取決於歷史學家的分析和敘述是否正確。

史料研究與歷史研究的關係,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學科,歷史的誕生需要很長時間。 根據《碩文傑子》的說法,“歷史”就是“背誦”。 Oracle 會記住很多事情。 甲骨文是用來占卜的,在做某事之前,你必須祈禱,提出問題,然後寫下結果。 這種文字,其實是已知最古老的中國人記載的記載。 中國最早的史學著作是孔子的《春秋時期》。 從甲骨文的出現,到孔子的《春秋》,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大家都想了想。 因此,歷史的誕生是乙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歷史研究必須從研究史料開始。 過去,傅斯年先生有三句話,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座右銘。 第一句話:“史學就是史學”。 這句話的意思是,歷史的基礎工作是對史料的研究;第二句話叫:“上上下黃泉,用手腳找東西。 這句話的意思是,歷史學家要花最大的精力去尋找史料;第三句話叫:“一分錢材料值一分錢,十分材料值十點貨,沒有材料不發貨”。 這句話很好理解,也很準確,就是說歷史要以材料為依據。 我對歷史也有乙個定義,什麼是歷史?歷史學是通過對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敘述和概括人類生活程序的科學。

根據史料的重要性,史學研究的方法是什麼?我用18個字來概括,叫以實為本,以事實為依據,以材料為依據。 這是史學的基本知識方法。

我想到的第乙個問題,可能是我們接觸了歷史,書、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告訴我們,研究歷史最根本的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我看來,這兩種表述都是正確的。

第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的世界觀,指導著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發展變化過程的看法。 它不是針對特定學科的特定方法,而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思維方法。 這種方法不僅應該在歷史學中堅持,而且在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中都應該堅持。 就像每個人都要吃飯一樣,我們是不是需要說,吃飯是我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生活態度?不吃就餓死,不用強調吃是保持健康的根本方法。 要根據具體人的具體身體狀況,研究要注意哪些問題。 你已經很胖了,所以要注意飲食,少吃肥肉;如果你喜歡懶洋洋地睡覺,不喜歡運動,就像***不喜歡運動一樣,那麼你應該注意適當的運動,明白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 這是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方法。 所謂真理、事實、材料原則,是具有根本意義的史學鑑定方法。

第二,在歷史研究中,首要目標是澄清事實,所以要挖掘材料,而不是泛泛而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為了評價同乙個歷史人物和同乙個事件,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相互爭論。 他們都在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來分析問題,為什麼還存在分歧和爭論呢?正是因為他們的史料不同,所採用的學術方法不同,分析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由此可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普遍的思想方法,不能取代歷史學的特殊思想方法。

第三,以真理為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材料為依據,只是史學最根本的方法之一,還有其他的史學方法可以應用。 比如,我們還要堅持調查研究的方法,還要運用社會統計的方法,還要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必要時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等等。 它們都是方法。 但在所有這些方法中,第一種方法是最基本的。

如何從方**的角度來理解“以事實為依據、以事實為依據、以材料為依據”?在歷史觀中,真理是最高原則,也是史學價值的最本質表現。 史學不能做假話、撒謊或說謊。 歷史學家最大的恥辱就是撒謊,如果他們撒謊,如果他們說謊,如果他們說假話,歷史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歷史的真相必須在具體事實的討論中貫徹落實,不能用言語說出來,但在談具體事實時就不應該是真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真正的原則是沒有用的。 當我們討論事實時,我們以材料為基礎。 對問題的討論必須以材料為基礎,沒有材料,任何事實都不能寫進歷史。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歷史事實變成歷史事實。 所以,原則上,討論真相就是討論事實,討論材料。 過去有一句話叫《論歷史的出現》。 這裡的“史”是指歷史學家不斷追求的客觀歷史現實,並不是指具體的書。 《論歷史》不能理解為一本書中的討論,也不能理解為我讀過的一本書,我將根據本書的結論進行論證。 任何史學著作所講述的歷史,都只是上述六種歷史形式中的一種,其真實程度是有限度的。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我的書很好,很真實,很權威。 事實上,即使是一部非常權威的著作,也很難保證不會有錯誤,也不確定哪些史料是錯誤的、虛假的或曲解的。 有很多高手,飛遍天際,無所不知;有些專家很囂張,自以為是知識最淵博,老子是天下最厲害的,有的卻說不出半句話,很可怕。 歷史研究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我們決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我們一定要做乙個夾著尾巴一輩子的人。 因此,把所謂的“歷史理論”改為“史料理論”。

處於本科學習階段的學生,應該提高史料水平嗎?我們知道,歷史研究非常複雜,不是乙個人能做到的。 學習歷史是很辛苦的,你要坐在冰冷的板凳上,你要找材料,你要非常仔細地研究材料。 本科階段的學習只是打基礎,優秀的專業素質需要今後進一步培養,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培養。 那麼,在本科階段應該如何提高史學水平呢?我應該注意什麼?我想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首先,盡可能增加閱讀量。 要想盡可能多地閱讀史學著作,儘管史學只是上述六種歷史形式中的一種,但還是要從這裡入手。 另外,本科階段是按專業培養的起點,很多歷史內容還不為人所知,所以要注意多讀歷史著作。 我們越是讀史學,就越能清楚地了解史學的當下趨勢,對提高我們運用史料的能力就越有益。 否則,在面對歷史文獻時,你不會知道它什麼時候是歷史文獻,在當時起了什麼作用,它能反映出什麼問題,它有什麼價值。 但是如果你對史學有很多了解,讀過很多東西,當你拿到史料的時候就知道了這些東西,你就可以做出判斷,所以你應該多讀一些歷史著作。

二是注重養成閱讀第一手資料的習慣。 不僅要閱讀歷史著作,還要閱讀原始資料。 比如有很多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研究論文,看完這些論文,我們才知道學術界研究了哪些問題,這當然是好的,但還不夠。 閱讀原始內容。 原來的東西是什麼?是陳獨秀選集、魯迅選集、胡修選集、李大釗選集以及當時人們留下的大量資料。 你讀過很多關於陳獨秀、魯迅、李大釗、胡的著作,知道很多。 不過,這些都是人們的解釋,是人們對陳獨秀及其一流人物的理解。 你不知道這些理解是否正確,只能根據他們的主觀感受來認為它們是正確還是不正確。 你說得很對,沒有根據;你錯了,這是沒有根據的。 你憑什麼說你是對的,你錯了什麼?如果你讀過陳獨秀寫的東西,讀過他們的選集,你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否則你就分不清了。 閱讀原始資料比閱讀歷史著作更難,更需要有專業目標、耐心和閱讀興趣。

第三,逐步學習一點分析史料的方法。 史料記載不全是真的,不要盲目崇拜史料,盲目相信史料。 例如,檔案的內容不能被認為是可靠的。 例如,在過去時代的許多日記中,其內容都記錄了個人意見,如果不進行分析就無法使用。 因此,任何歷史資料都必須進行分析,不能立即使用,對史料的分析和鑑定是做研究的第一道工序。 要養成分析史料的習慣,學會如何分析資料。

第四,了解如何訪問、收集和使用資訊。 有必要大致知道在哪裡以及通過哪些渠道可以找到所需的材料。 對於本科生來說,基本上要用到圖書館裡的資料。 因為我沒有精力去做社會採訪,也沒有經濟能力去檔案館查閱檔案。 網際網絡上也有豐富的資訊資源,所以要學習如何使用網際網絡。 能夠使用一些基本的參考書,查詢參考書目和檢查版本。 在查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多請教,多請有經驗的老師。 特別是去圖書館的時候,更應該向圖書館的老師請教,徵求他們的建議。 此外,圖書館通常有內部目錄,以幫助降低搜尋難度。 例如,2024年7月,南京圖書館館藏部編纂了《南京圖書館香港資料研究書目》,大家查詢他們館藏的香港資料,翻閱這本小冊子,就方便多了。

第五,學會選題,學會尋找新材料,在課題上創新。 在本科階段,學生基本上專注於講座、考試和閱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太擅長做研究。 寫作練習要適當進行,有針對性地閱讀圍繞乙個主題的書籍,並有計畫地寫一點閱讀經驗、筆記,甚至研究**。 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要注意史料,發現有價值的話題。 最好是製作新的課題,新課題開發出來後,要注意引進新的史料。 所以,一是要有實料感,二是要有選題感。 要不斷尋找與新課題相匹配的新課題和材料,才能做出高水準、創新的學術工作。 高質量的學術工作對年輕人來說非常重要。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醫生的名片就是醫生的名片。 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醫生都受到高度重視,被稱為名校效應。 但光有名校效應是不夠的,還要做好博士。 這是針對醫生的,對於本科生來說,原理是一樣的。 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態度不一樣了,下定決心要學習的人不多,人們不容易意識到學習是有價值的。 但是,我還是希望同學們靜下心來,多讀書,掌握更多的方法,一步乙個腳印地往前走,多做一點學習,做好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學考研方向是什麼?

    好的,同學們,歡迎來到秦老師的教育課。今天,我們將討論乙個相當有趣和具有挑戰性的話題 歷史學研究生考試的方向是什麼?歷史,這門記錄我們歲月痕跡的科學,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和啟示。那麼,在這個人生的重要時刻,歷史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可能性和方向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迷人的領域吧!.先秦歷史主要研究...

    歷史學研究生培訓課程

    歷史研究生培訓班是歷史學研究生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的平台。以下是產品說明 .培訓內容豐富多樣,歷史學研究生培訓課程提供全面的學術培訓,涵蓋不同領域和時期的歷史研究。參與者可以參加各種講座,研討會和研究專案,以學習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術習。課程還為學員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研究文獻和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歷史...

    初中和高中歷史乾貨入門 成為歷史大師的必備技能

    釐清關係,把握重點 歷史學科學習習與歷史之間的聯絡 其實說白了,歷史學習與歷史學習相比,總體上是一種普遍的 包容的關係,但由於這種聯絡,可能會使一些人把應試習方法的機械反應帶入學科,很難提公升它。同時,也有一些學生痴迷於有趣的歷史細節或荒誕的歷史,雖然知識淵博,但並不掌握習對史料的態度和方法的主要矛...

    岳飛:宋朝英雄還是民族英雄?歷史學家重新評估岳飛的地位

    在古代,氏族 往往是建立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上的,而真正的民族概念是現代的產物。清朝末年,為了建設 民族主義中國 知識分子將岳飛尊為民族英雄。然而,隨著國家的發展,一些學者質疑岳飛是否應該被視為民族英雄,認為他最大的功績是與金族的鬥爭,而晉國是滿族人民的祖先,現在屬於中華民族。在古代歷史教科書中,宋晉兩...

    全文乾貨!2024年歷史學在職研究生報到流程曝光!

    許多申請歷史學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生對申請過程仍然有一些疑問。實際上,該專業採用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的招生方式,無需考試即可錄取。申請流程相對簡單,包括線上註冊 檔案審核和領取錄取證書。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一點。.網上報名。想申請歷史學在職研究生院的學生,可以諮詢本 的老師進行註冊。註冊全年開放,但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