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圍著爐子吃火鍋,昨晚11點就上床睡覺了,一直睡到上午10多點,本來打算這幾天好好休息,陪家人,可是晚上吃完火鍋後,在家無聊, 今天有幾個朋友和徒弟問我,就想著寫一篇文章聊聊。是時候結束乙個一直擱置到現在的話題了。
回到主題,其實從開始實盤到現在,已經有非常非常多的朋友一直在問我怎麼看技術指標,其實這個話題我在之前的幾篇綜述文章中已經說過了,我最先從最開始才知道的也是技術指標, 但也具體系統地學習了,但也踩了很多坑,最後放棄了技術指標的道路,可能是這條路行不通,也可能是我認識不足,沒有辦法理解這條路,所以今天的觀點只是乙個參考。
我們來談談我之前研究過的技術指標,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最熱門的技術指標。
首先,有趨勢的:MACD、BOLL、MA;
然後是搖擺類:kdj、rsl、wr;
最後,還有定量能量類:obv、vol。
技術指標是最常用的,但大部分分為這三類。 說白了,趨勢類告訴你是漲還是跌;擺動類告訴你它是超買還是超賣交易量類是告訴你有多少筆交易。 因為我自己不擅長,所以我選擇了 MACD,這是我花了最多時間研究的。
首先是MACD,MACD是相同和不同的移動水平**,在市場上也被譽為“指標之王”,很多老股主都知道水下金叉**,水死叉賣,但有多少人仔細學習過這個所謂的“指標之王”?其實A股的所有技術指標都是在80年代美國最早研究的,MACD的預設值是(12,24,9),後來延伸到我們的預設值也是這樣的,但一開始,是因為美國市場是一周6天,乙個月24天, 然後是 6x14=8.4合一拿9,所以我看到現在有很多人改這個引數我覺得很荒謬,你得先了解預設值的原理,如果按照a**字段改成(10,20,7),我還是能明白一點的,改得面目全非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噱頭說可以**行情。 您需要知道更改引數的目的以及更改引數的含義。
事實上,所有的技術指標都離不開兩個核心,乙個是有效性,乙個是靈敏度。 沒有乙個技術指標是完美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如果你想有效,你需要犧牲敏捷性;你想變得高度敏感,那麼他就沒有那麼有效了。 那是什麼意思?以MA**為例,與1號**和20號**相比,1號**的靈敏度肯定遠遠超過20號**,但相對效果很差,一天可能有幾個金叉,**金叉20天**的效果肯定比1號的效果要好很多。
所有技術指標的核心其實都是“歷史會不斷重演”的核心,這也是利弗莫爾提出的觀點,所以任何疊加應用技術指標和修改引數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和敏感度,這需要借助統計資料進行分析,一般來說, 乙個經過精心調整的技術模型的有效性應該在70%以上才有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推薦深鑽技術的原因。首先是我沒有好好學習,我沒有成功走出這條路其次,隨著量化機構的進入,整個市場也發生了變化,那些你視為寶藏和完善的指標,已經被淘汰和優化了好幾輪。 你要投入多少錢?大部分人做不了只做乙個正態分佈的統計,甚至都不想花錢去測試,只是靠想象去感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很多所謂的“高手”給出技術指標,就算多花一點錢做定量回測,也不新增未來的函式,基本上50%左右的有效率, 更不用說自己編寫和使用技術指標了。
以上所有觀點僅代表我個人,如果技術指標真的能出來,那麼最終的贏家比誰請來的**牛寫要好,誰的策略更領先,至少我是**,沒有那麼多錢,我還是堅持走技術之路,我看不到盡頭。 當然,也有朋友問過我糾纏、畫線、圖形,其實都屬於技術的範疇,沒有所謂的對錯、好壞之分,關鍵就看你怎麼正確使用。 我一直認為,正確的選擇比白費精力更重要。
最後,如果你還想走這條路,我覺得最基本的是,你應該先買一本研究市面上所有的戰術,然後找人寫乙個基礎的回測模式,當然,這也是開放免費的,你可以自己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