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博弈愈演愈烈,從第一次戰爭到全面對抗,美國雖然沒有實現對華的戰略目標,但卻找到了在東南亞實現目標的另一種途徑。 據路透社報道,由於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的影響,中國許多半導體設計公司為了應對風險,選擇將高階晶元封裝轉移到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最大的晶元封裝廠負責人Unison透露,他們目前正在擴大與中國公司的合作,並不擔心美國的制裁。 這種產業轉移的趨勢仍然只在封裝環節,因為美國只對中國的晶元製造實施制裁,並沒有對封裝的基礎服務採取太多的封鎖措施。 因此,許多企業轉向了與中國關係更好的馬來西亞。 這樣一來,如果封裝在中國進行,那麼該產品將被視為中國半導體產品,在一些國際市場上會受到美國的限制;如果是在馬來西亞包裝的,那麼該產品將被視為馬來西亞產品,不會受到限制。 這種規避正是許多企業所採用的,它使馬來西亞成為乙個令人擔憂的地區。
儘管馬來西亞在亞太地區的半導體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其自身的半導體市場和產能並不領先於其他國家。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採取類似的對沖措施,馬來西亞開始被視為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和組裝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 換言之,美國制裁引發的產業溢位效應,正在加速馬來西亞產業公升級。 由此可見,美國對中國產業公升級程序的打壓,已經變成了另一種形式。 雖然眼前的戰略目標尚未實現,但這種套期保值帶來的產業溢位效應給東南亞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進一步帶動更多的產業公升級。 面對這樣的利益,亚细安集團原本持中立立場,拒絕介入中美事務,但很可能故意延續這場衝突,必要時製造中美局勢公升級的事件,繼續吸納外溢產業和資本。
近日,菲律賓在南海引發地緣政治動盪,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然而,亚细安一直保持相對沉默,沒有過多干預菲律賓的行動。 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亚细安成員國希望從中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亚细安集團的一些成員國也面臨著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包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 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美國的存在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援和保護,讓他們在與中國博弈時更加大膽。 此外,中美之間的對抗為這些國家提供了轉移經濟和工業合作的機會。 他們可以通過與中國保持一定程度的關係來吸引溢位的產業和資本,以實現自身的公升級和發展。
隨著中美對抗的不斷公升級,美國對華戰略目標逐漸轉變為更加隱蔽的形式。 而在這個過程中,東南亞國家也成為了備受關注的地區。 特別是馬來西亞通過吸收半導體產業的溢位效應,提公升了自身產業鏈水平,加快了產業公升級程序。 此外,亚细安成員國也利用中美對抗的機會,在保持一定中立的同時謀求自身利益。 然而,這一切也需要許多風險和挑戰,比如如何保持中美之間的平衡,發展自己的經濟實力。 因此,東南亞國家需要密切關注兩國之間的發展,以科學的方式應對各種變化,為自身發展尋找更多機遇和新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