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35歲的燕郊店主在網上匯報了自己斷貨的經歷,引發了全網的廣泛討論。
這位業主,2024年,以426萬的價格在北京燕郊買了一套新房,其中銀行貸款298萬,每月還款1.68萬元。此外,還面臨銀行後續追訴和強制執行,前後經濟損失至少200萬元。
其實業主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網友紛紛在不幸業主的帖子下留言,也分享了自己的類似經歷,那些曾經高位買房的買家,現在房子賣不出去了,更別說價格了,也負擔不起房貸,最後走上了斷供之路。
除了法院的傳票外,他們個人信用記錄還可能面臨汙點,甚至可能成為老朋友。
根據阿里司法拍賣平台的房屋拍賣資料,2024年,全國合法拍賣行只有9000多家,而2024年,合法拍賣行累計數量飆公升至50多萬套,因此到2024年底,合法拍賣行累計數量已達171萬套。特別是,去年全年新增止贖房屋的數量是2024年的50倍,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
客觀地說,止贖房屋數量的增加並不一定是由於所有業主中斷了期房供應,貸款糾紛、民事賠償、線下拍賣到線上拍賣都會造成這種公開止贖資料的增加。
因此,有人會說,這個資料涉嫌誇大事實,故意製造焦慮,即使2024年止贖房屋數量超過170萬套,那麼在全國3億多套房屋總數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
此外,有專家根據國外的經驗和首付比例,表示一般只有房價的30%以上才會造成這種供應中斷,而即使中國房價是**,振幅也不會太大,而這個區間**根本不會造成大的供應中斷, 更不用說潮汐的補給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確實會覺得,身邊親朋好友的失屋案例,看似只是個案的一小部分,但有以下三點需要我們關注。
首先,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應該只看結果,更要看過程的走向。 目前,網上公布的止贖房屋數量確實只佔房屋總數的一小部分,但短短四年時間,累計單位數量從9000多套增加到171萬套。
其次,止贖房的資料有明顯的滯後性,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業主在貸款還款用完後都在拼湊,並盡力確保按時還款,因為抵押貸款的中斷不僅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房子,而且還變成了乙個不誠實的人, 這將對業主的未來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業主的子女。
只有部分業主在貸款確實無力償還且逾期半年後才會來止贖,而此時距離業主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相當長的時間,因此2024年的供應中斷和止贖資料很可能在2024年揭曉,而2024年的止贖資料在當前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下可能更難樂觀環境。
最後,反駁一下所謂專家的說法:只有30%的房價就有可能引發一波勞務中斷的想法,這顯然是事故因果反轉造成的,如前所述,房價不會導致一波供應中斷,因為這不僅會帶來個人經濟衝擊, 只有當居民收入下降甚至失業,手中的現金流耗盡時,才會被迫觸發這種供應中斷,進而造成大規模的房價**。
我國幾乎所有大城市都採取了較為嚴格的限買政策,雖然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炒房的勢頭,但在一定程度上,房**並不能真正反映市場的供求關係,往往沒有市場,想賣就賣不出去, 如果你想買,你就不能進來。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從表面上看,房價保持穩定,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房子背後的業主可以放心還款,相反,非市場化操作和扭曲**會進一步增加業主的還款負擔和處置成本。
以本文開頭的燕郊業主為例,他在買房被打破後被銀行起訴,他要承擔的律師費高達14萬元,原因是房子的總價被高估了,這無疑讓陷入財務困境的業主雪上加霜。
我們能從這些令人尷尬的現實中得到什麼資訊?
眾所周知,自2024年我國住房全面市場化以來,我國房地產近20年來突飛猛進,掀起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房地產熱潮從5億平方公尺**到18億平方公尺,增長了12倍。
城鎮房屋均價從每平方公尺1948元上漲至每平方公尺9860元,上漲10元5倍,我國房地產銷售總額從2000多億元增長到14萬億元,整整70倍。 可以說,這20年來,房地產也是我們城市化大步前進的縮影,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座新小區應運而生,城市化和房地產的繁榮,不僅讓我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讓我們的人均住房面積在20年內翻了一番, 同時,房地產的繁榮也豐富了地方財政,地方在財政盈餘的情況下,有餘力改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今天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運輸體系,盤活了基礎設施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產業公升級, 並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同樣,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高鐵、5G基站、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產業也很難在中國生根發芽。
可以說,中國過去20年的發展離不開房地產,而房地產反過來又為中國達到世界第二大GDP做出了貢獻。
但正如硬幣有兩面一樣,房地產也是如此。 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寬敞,出行購物也越來越方便,但是我們很多人都覺得生活越來越累了,累到我們國家的自然生育率在2024年創下了新低,累到我們把它當成一種福氣, 當然,更累的是,即使我們每天努力工作,但看著工資和高昂的房價,我不禁感到無助和難過。
中國房地產就像電影裡的屠龍戰士,一開始我們騎著龍向四面八方奮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漸漸地我們發現,胯下的龍已經慢慢不接受我們的馴服,當我們把對手甩在身後,翻山越嶺時才沾沾自喜, 我們發現,這個昔日讓我們以相處為榮的夥伴,漸漸露出了獠牙,房地產在匆匆忙忙的進步中,不斷給每乙個中國人帶來沉重的枷鎖。
我們一開始並不知道,但隨著鐐銬越來越重,我們發現連手中的劍都很難舉起,更不用說繼續戰鬥了。
20年來,隨著房地產投資的快速增長,我國居民的債務金額和槓桿率也突飛猛進,2024年我國居民槓桿率達到725%,遠高於新興經濟體的50家8%的平均值接近歐元區平均水平,超過德國、義大利、奧地利、新加坡等許多發達國家,近十年家庭槓桿率增速全球最大。
此外,個人貸款金額已達到6319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 2024年,中國14歲以上人口為11人以6億人計算,中國人均債務額為55萬元,對於年可支配收入低於3萬元的中國人來說,債務負擔並不重,在高槓桿率和債務額度的壓力下,如果經濟處於**週期,至少賺到的現金可以承受抵押貸款的利息支出,害怕一旦經濟下滑, 收入下降。那麼很多人就會面臨斷供甚至被強行拍賣的困境,所以擁有乙個足以讓大家炫耀的房產,成了一些人的噩夢,而這個胯下坐騎,就成了眨眼間吞噬自己的惡魔。
可惜的是,這些猜測在現實中已經發生在很多人身上,正如我之前所說,房地產不僅僅是生活的問題,它還涉及到太多的行業,同時,由於其他多重附加值,可以說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因此,按揭還款絕對不僅僅是乙個經濟問題,更是乙個社會問題。 這20年,房價讓大家有了買房的緊迫感,不管怎樣,先掏空六個人的錢包,上車,反正這20年房價只漲不跌,哪怕當時的貸款壓力更大, 想想後房價格好幾倍甚至十幾倍公升值,也算不了什麼。
但現在,租房精神已經不是炒房了,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心中,當地房地產調控稍有放鬆,就會迎來頭頂的喝水,房地產的長久期待,已經徹底被打破了,而地方限銷限貸的政策將二手房鎖定在交易環節,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背負著高額的債務,要維持一套短期內很可能不會,甚至可能**會**的負資產,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居民的收入減少了,持房的成本也遠高於收入。
因此,今天很多**人都在討論諸如躺平、低慾望回歸田園生活等話題,這與幾年前眾所周知的愛情必勝、幸福生活必須奮鬥的表達方式截然不同。
除了經濟整體下滑外,通過正常的工資收入很難趕上當前高企的房價,這也是轉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古以來,個人擁有一套房子並不容易,所以如何讓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有個地方住,是我們國家一直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解決住房問題迫在眉睫, 而機會稍縱即逝,同時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租金,也是我國現在和未來幾年大力推廣的重要舉措。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可能引發壞賬預期,那麼國家在房地產融資的三條紅線政策上也一直矢志不渝。
2024年,隨著《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的出台,各地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也提上日程,其中上海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佔住房總量的40%左右, 廣州還計畫到2024年完成6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任務。因為任何計畫都需要時間才能實施和生效。
但是,無論從第一的意志還是政策的傳遞,我們都能清楚地看到,我們的目的就是馴服房地產這條巨龍,不是要消滅它,而是要讓它成為刺激經濟的工具,而不是強加給我們的枷鎖。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不管是沒有房子,其實在時代的洪流中,我們都是很渺小的,我們無力阻止時代的變遷,我們沒有權利要求房價按照自己的意願漲跌。
房價與其說是一座我們繞不開的山,不如說是看到一座山,就要爬,要征服,要到達山頂,這就是人性。
但其實所謂的山頂只是山的一部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山的乙個路人,登上山頂,是我們自己賦予山的意義,而不是山本來存在的意義。
此外,生活中不僅有一座住房山,而且因為這座山太顯眼,太高聳,背負著太多來自社會的壓力,其他的山峰和風景都被堵住了。 攀登山頂本身並不是乙個必然的選擇,因為人生很長,乙個孩子的乙個微笑,乙份對工作的表揚,乙個頓悟的洗魂,乙個公關科研專案帶來的快樂,都值得我們駐足。
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歸宿,在未來賦予每一座山不同的意義,從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