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是乙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在現代社會,寫一篇文章來解釋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世界上90%的人都不理解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有**養老金制度,就是十九世紀末才開始,十九世紀末的人類社會還不存在嗎?當然,有,沒有養老金會是常態。
然而,俾斯麥發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後,風靡全球一百多年,以至於大家都覺得,如果沒有**養老金,那一天就會崩塌。
假設有一天,如果有一天,乙個國家突然廢除了社會保障制度,每個人都停止繳納社會保障,每個人都停止領取養老金,會發生什麼?
結果1:老年人上班
老年人上班後,會帶來失業嗎?這是市場上流傳最廣的謬論,他們說現在大廠40歲找不到工作,老年人會和他們爭奪工作機會,會不會讓更多的人失業?
這種謬論的荒謬性令人瞠目結舌。
按照上面的邏輯,中國的出生人口越少越好,因為如果出生人口少,就沒有人搶別人的工作,失業率就會降低。
也可以這樣推論:面對失業,我們該怎麼辦,擴大公務員招聘,擴大招聘1億人,不就解決了失業問題嗎?
這種謬論需要從三個角度進行駁斥:
第一步,任何乙個地區的勞動人口增加,都會擴大該地區的總產量,生產的人越多,社會的整體產量就越大,這意味著該地區的總財富增加了,即繁榮。
乙個城市,不斷吸納外來人口,會給城市帶來繁榮,比如深圳的繁榮指數,就看其人口是否是淨流入。
就業市場突然增加1億人,意味著有1億人加入市場生產,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每個人都會從中受益。
因為在此之前,他們是公務員,不做任何工作,靠**撥款生活。 現在他不是公務員,不給他們交稅,他們就成了工人、服務員、司機,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否則,為什麼我們天天呼籲裁減公務員,卻不要求裁減快遞員?這是因為公務員從稅收中賺取收入,而快遞員從市場中賺取服務。
在任何時候、任何地區增加勞動力都是一件好事。 否則,美國為什麼會通過開放全球移民而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
勞動力是所有經濟體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經濟發展無人問津。 因此,在工商業社會中,增加就業人數是一件好事。
第二步,年輕人不繳納社保這意味著年輕人的購買力增強,他們可以購買更多的服務和產品,他們的可用財富也增加了。
社保的本質是稅收,少交稅對你有好處嗎?如果對你沒有好處,為什麼很多人對5000元的門檻不滿意,要求加薪?
如果繳納更多的稅款對經濟有利,那麼為什麼不將所有收入都繳納稅款呢?世界上最繁榮的地方往往是低稅收地區。
社會保障稅是一種轉移支付,他將乙個人的收入轉移給另乙個人。 如果這是一件好事,那麼搶劫應該是一件好事。 搶劫不是把你的錢搶到強盜手中。
有人說,強行把強者、年輕、有權勢的人的收入轉移給老年人,是好事。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應該鼓勵所有你認為是搶劫而不是生產的弱者。
強行轉移乙個人收入的後果是,這個人的生產動力急劇下降,我本來可以乙個月賺8000,結果卻被徵用了3000。
那麼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就不夠強了,因為生產收入的一部分要給別人。 同時,他的許多消費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他因此而受苦。
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也會無序,應該有更多的產品來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因此,大量的資源被分配給旅行社和文化旅遊行業,以滿足老年人的旅遊和居住需求。
同時,他也改變了人們的時間偏好,有了固定收入的老人,不再存錢,而是花了很多錢去消費,這個月花完了,下個月就到了。
年輕人有乙個更長遠的目標,他們本來會把錢存起來或投資到將來,但錢花在了現在,從而減少了整個社會的資本存量。
而只有資本才是未來生產的要素,印度不缺人,不缺土地,缺什麼?缺乏資金。 只有資本和勞動要素的結合,才能創造經濟發展。
第。
第三,從未出現過長期失業。
乙個人要消費,就必須生產。 沒有生產,他就不可能消費。 而勞動力和土地在任何時候都是稀缺資源,它們的價值不能歸零。
也就是說,在任何時候,勞動都值錢,只是值多少錢的問題。
只要乙個勞動力想工作,總有無限的機會在等著他,而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等待他的卻是不同的工資水平。
幾年前,我和乙個網友爭論,說我可以給1000萬人安排工作,條件是他的預期薪資只有800。
只要中國的邊境是開放的,歡迎外資,那麼較低的工資率肯定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來,反過來,更多的資本也會進來,這樣工資率就可以一步步上公升。
在乙個人被開除的第一天、第二天或第一周,可以說他失業了,但是,當他再次失業時,他必須活躍起來。
是因為他在市場上找不到符合自己內心渴望的工作,並不是說沒有工作機會。
因此,老年人進入勞動力市場不會使任何人失業。
如果是這樣,公務員會不會大幅減少?不。 會有很多裁軍嗎?不,會有大量的移民嗎?都不是。
相反,二戰後大批軍人復員的結果是香港經濟迅速繁榮,香港吸收了六七十年代大量逃離香港的內地難民,帶來了香港的經濟繁榮。 深圳從小魚村到超級城市的轉變,是吸納人口的結果。
失業根本不是問題,而是有無數人不用工作就能賺錢的問題。
這給我們帶來了乙個更廣泛的謬誤。
很多人認為,乙個人老了,就要靠年輕人來養活自己,無論如何,總有一天他不能工作,而這個時候,誰來養活他呢?兒子,或者**幫他找一群“兒子”——社會養老保險。
這也是完全錯誤的。
每個人都可以養活自己。 父母為子女支付的撫養費和教育費是他的養老金儲備。 他可能晚年沒有任何積蓄,但他在支付撫養孩子的費用時,當然應該享受兒子的支援。
你養我年輕,我養你老。 這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充滿情感的交流關係。
如果乙個人不能工作,並不意味著他沒有積蓄,他的孩子就是他的積蓄,但這種積蓄有時是有一定風險的。
如果乙個人沒有孩子,他也可以預測如果有一天他變老了會發生什麼然後節省現金。
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服務,那些精通世界的人會知道,如果你有積蓄,你的兒子就不太可能孝敬你。
在誠實賺錢的環境中,人們可以平衡一生的支出,並在年老時養活自己。 只是法定通貨膨脹消除了這條途徑。
那麼,中國古代的農民是如何養活自己的呢?一些勤勞的農民,他們減少消費,積極儲蓄,然後購買土地,大多數古代中國地主,他們一輩子都非常節儉,只為不斷購買土地。
不過,在歐美,凡徵收房產稅、房產稅的地方,也都這樣取消了退休,別說中國了,能買一塊地嗎?當然,中國比較好,至少沒有房產稅,早點在大城市買房可以起到節約作用。
不是人家養不了自己的養老,而是看得見的養老方式,在法幣猖獗的世界裡,房產稅、土地稅、土地管制、**控制,你找不到養老的最佳方式。
那些試圖另謀出路的養老金領取者,往往成為**手中的韭菜,比如投資各種理財,參與各種資金板塊,最後往往被洗得血泊無阻。
在自由市場中,排除情感需求,老年人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廉價勞動力來服侍他,不管他是否有能力照顧自己,只要他有積蓄。
比如印度人的工資只有1000元乙個月,緬甸寮國人的工資只有幾百元乙個月
但這條路也被堵住了,低收入的外國人是不允許來中國工作的。 我想當年,印度阿三是上海最好的女僕,當司機和門衛,他做得很好。
現在要僱專職護士,小城市5000元,大城市8000到10000元。
老人去上班了,什麼都沒有。 乙個人一生中任何時候都對自己負責是很正常的,中國農村的老人這樣生活並不奇怪。
有錢老人,不能工作,這也是正常的,人家平時省錢,辛辛苦苦攢錢,年紀大了又閒暇多一點,不是吧?
看到農村的老人一輩子都在工作,我不憐憫他們,他們多工作是因為他們珍惜孩子,不想讓孩子花太多錢養活他們,只要還能工作,他們就會繼續工作。
但是城裡的老人對自己的養老金並不滿意,他們仍然在和比他們多的人比較,我非常鄙視。 這只是特權者之間的比較,剎帝利對婆羅門的怨恨。
看到農村老人的孩子在城裡打工,還交著高額的社保費,我就很生氣,有時候,這種憤怒是無處發洩的。 我甚至希望在社保上有城鄉雙軌制,父母是農村人,他們的錢交給農村池子,而不是成為城市養老的第一人。
許多城市知識分子對農民表示同情,認為他們也應該多給錢,但池子裡的錢只有這麼多,如果真的想給他們更多的錢,結果就是大家都要降低。如果現在同意所有中國人退休,無論職業或地位如何,每人每月只支付800美元,他們會立即將這種同情拋在腦後。
面對利潤的損失,他們所謂的同情其實是虛假的,甚至他們才是積極推動對農民的徵用。 這是因為農民從來不要求養老金,是城市知識分子積極推行養老金制度。
現在的情況是,無數人在網路上罵彭希哲主張延遲退休,但裡面卻沒有農民。
真正的公平不是送出那麼多錢,而是回歸市場,時刻對自己負責,不再通過各種轉賬來剝奪對方。
更重要的是,停止法定貨幣的超發,停止貨幣貶值,讓人們通過儲蓄退休。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老人都失去了養老金,酒店裡的年輕服務員再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所有的老人,那麼它就會成為乙個正常的區域,我想這個時候的中國可以繁榮起來。
廣場舞、暴力團體、老年旅遊團,這只是暫時的榮耀,不會持續太久。 彭帥呼籲推遲退休當然是錯誤的,但他指出的事實很清楚:這是站不住腳的。
這是乙個幾乎任何初中畢業生都能理解的問題,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工人越來越少
彭希哲鼓吹延遲退休的事在網路上一直慘遭抨擊,希望取消大家的養老金,不知道有沒有人罵我。
但無論如何,如果你還不到四十五歲,就要準備好對自己負責。 如果將來想向這一代人學習,在壯年的時候,天天跳廣場舞,到處旅行,將很難。
它們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注定是短暫的,無法複製的。
100 幫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