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零食行業掀起了一波“高學歷”的浪潮,越來越多的零食貼上了“農科院研發”和“農大監管”的標籤。 然而,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對幾款所謂的“高學歷”零食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廠家既未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產品,也未獲得科研院所授權。
消費者青睞具有科研背景和權威認證的零食,一方面因為這些產品往往在原材料質量、安全性、標準化等方面經過嚴格的檢測,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零食的選擇標準不再侷限於口味和質量,營養、健康、天然、環保等因素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科研院所可以憑藉自身實力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更好地滿足不斷公升級的市場需求。
在競爭激烈的零食賽道上,行業內企業在產品更新速度、鏈條優化、策略等方面不斷變化,但難以克服產品同質化、利潤空間壓縮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揚州大學實驗養蜂場的蜂蜜、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與飲料研究所的巧克力等零食以其獨特的“底色”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為零食企業帶來了新的溫暖。
多家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實現雙贏——企業得以提公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形象,獲得良好的銷量將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加快轉化,從而從小市場走向大市場。 互利合作進一步促進了新技術的交流與共享,也讓更多優質產品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豐富了市場。
還有一批企業“學術造假”——有的企業只與科研院所簽訂了初步協議,聲稱產品是合作研發的成果,研發還沒真正起步;有的只私下與個別科研人員簽訂協議,然後就打科研機構的“邊球”;更重要的是,公然的虛假宣傳。
這些行為盜用了科研院所的品牌和聲譽,不僅侵犯了科研院所的智財權,降低了科研院所的公信力,而且誤導和欺騙了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
因此,市場監管部門應主動通過公布科研產品目錄,幫助消費者去假留真,加大對冒用名牌和“名”宣傳的懲戒力度,形成對“李鬼”的有力震懾力。 同時,降低打假維權成本,暢通舉報渠道,為正版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營造良性發展環境。
科研機構要慎重授權,善於維權。 回應社會關注和侵權線索,遇到侵權行為及時發表正式宣告,採取必要法律措施維護合法權益。 對於有合作關係的企業,不僅要敢於更正自身產品名稱,加強品牌和專利保護,還要承擔起監督企業經營行為和保證質量的責任,對自己的聲譽負責,不辜負公眾的信任。
通過“學術造假”,他“把金子貼在臉上”,一時間抹黑名聲,毀了自己的長遠發展。 “學術造假”反映了消費端對零食健康安全的新需求,也體現了生產端創新迭代的必要性。 (本文**:經濟** 作者:曾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