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世寧(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ICU副主任醫師)。
資料顯示,近年來,北京每天約有70萬人次在醫院就診,每年就診人數超過2億人次。 看病的人要問周圍找什麼樣的醫生,去什麼醫院,他們在風雨中排隊,看病會是什麼樣子?
許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如果他們生病了,他們應該把整個身體留給醫生。 去醫院就像去修理店,醫生在那裡擺弄藥物或手術刀,然後將治癒的屍體歸還給自己。 這種觀點聽起來很有道理,因為許多疾病確實可以治癒。
但事實是,真正治癒的是患者自己。 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只是乙個輔助角色。 醫療的本質是支援生命的自我修復,而疾病的治療首先要依靠患者的自我修復能力,而醫療的作用主要是為患者爭取時間,創造條件。
在作者的新書《我命懸一線,我不會放手》中就有這樣乙個案例:2024年7月,我收治了一位失血性休克患者。 他因交通事故大出血,凝血因子消耗量大,很快進入多器官衰竭,尤其是凝血衰竭的狀態。 雖然外科醫生已經治療了所有的出血部位,但傷口仍然在滲血,只能通過輸注紅細胞、血漿、血小板和凝血物質來止血,以恢復他的凝血功能。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血庫裡找血,拼命想給他輸血,我非常想救他。 然而,病人的生命體徵持續惡化,兩個小時後沒有血,一滴也沒有消失,我陷入了深深的無力和絕望。
但隨後,當病人的血壓越來越低,降到60-70mmHg時,突然的出血瞬間停止了。 後來,我把這個案例做成了乙個簡短的**,講了病人在瀕臨死亡的時候,身體啟用了自我修復機制,最後絕地武士奮起反擊,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什麼是奇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但在我看來,乙個一天都不離開診所的醫生,正是身體強大的自癒能力,不斷帶來生命的奇蹟。
人體具有很多自我修復能力。 例如,每天有3300億個細胞誕生,以“替換”受損的凋亡細胞當骨折斷裂時,骨折末端會形成愈傷組織,使骨折癒合;在分娩的前幾天,孕婦血液中的凝血指數會增加數十倍,這是為了防止分娩時可能發生的大出血。
如果沒有自癒,只有強大的醫療,會發生什麼?我曾經治療過乙個20歲的男孩,他中毒自殺了,他喝了實驗室常用的試劑,服用的毒藥量是致死劑量的10多倍,更可怕的是,這種中毒沒有解藥。 我諮詢了各個科室的專家,我住在他的床邊,洗胃、心電監護、呼吸機、血液淨化、降壓藥、短笛......使用了所有最先進的醫療手段,但他的所有器官都衰竭了,不到72小時,他在復甦後死亡。
我們用了最好的裝置和藥品,為什麼我們拿不回來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患者失去了人類戰勝疾病的最基本環節——自我修復。
人體的許多自我修復行為都依賴於細胞**。 例如,如果你在**上切開乙個傷口,新的組織很快就會生長出來,依靠細胞**來填充傷口。 上述男生服用的毒藥阻斷了細胞**,從而阻斷了疾病**的基本環節——自我修復。
既然疾病必須自己修復,那麼醫療又有什麼用呢?回到前面提到的失血性休克的案例——有人說,到底是沒有血,病人的血壓在止血之前不斷下降;如果患者的血壓一開始就沒有得到維持,血壓下降,他可以迅速止血,而不是等待兩個小時。
我不敢苟同。 受傷時,人體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人體也會有各種反應,但這些反應並不總是適度的,當反應過度時,也會像受傷一樣殺死人。 在大出血的情況下,降低血壓確實可以減緩出血速度,但如果任由病人的血壓下降,那麼他很快就會死去,沒有奇蹟等著他。 沒有外科醫生高難度的止血,沒有ICU的大量血漿、紅細胞、凝血物質的輸注,沒有最後的絕地反擊,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成功的關鍵是將患者在損傷過程中的各種反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同時為患者自我修復提供時間和創造條件。
在搶救危重病人時,醫生會使用最前沿、最高端的救生裝置,但幾乎所有的救生手段都是支援性措施。 呼吸機是支撐肺部,讓它們休息並等待它們自癒血液淨化是支撐腎臟,替代腎臟的功能,等待自癒;即使是尖端的ECMO,通常被稱為“魔肺”,也是對心臟和肺部的最高支援水平。
無論我們多麼平凡,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非凡的自我修復能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運動、熬夜、不抽菸、少喝酒、保持樂觀,都是有助於身體自癒能力的方法。
即使你生病了,也不要太悲觀。 因為除了醫生,我們體內還有數以億計的細胞在為我們而戰,它們從不離開我們,總是帶著我們去創造生命的奇蹟。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