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生產力新質量是立足世界科技進步前沿,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任務提出的新理念。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質量新生產力的重大意義、基本特徵、形成邏輯和深刻影響,把創新貫穿於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全過程,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重要。 提出新的質量生產力,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國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同志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兩步走的戰略部署。 無論是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還是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而發展新的質量生產力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新的質量生產力是由顛覆性創新技術驅動的,具有很高的發展質量。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形成和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擁有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這些產業發展,有助於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
發展新的質量生產力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從某種意義上說,哪個國家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擁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哪個國家更有可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蒸汽機、機械紡紗機等成為當時的顛覆性技術,以這些技術為代表的工業的快速發展促使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美國建立了以電力、石油、化學工業和汽車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成為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領頭羊和最大受益者。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依靠自主創新,加快形成新的優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開闢新賽道,創造新優勢。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是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生態產品和文化產品的需求也更加強烈。 加快形成和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有利於推動產業轉型公升級,形成優質、高效、多元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基本功能: 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的定性生產力是包含新的定性要素的生產力,這意味著生產力水平的飛躍。
從主體看,傳統生產力大部分由傳統產業承載,而新的優質生產力大部分由採用新技術的新產業承載。 當然,傳統產業不一定是落後產業,轉型公升級後,也可以催生新的產業,形成新的優質生產力。
從增長角度看,傳統生產力增長偏低,增速緩慢新型優質生產力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增速相對較快,加快發展的趨勢正在顯現。
從勞動生產率看,傳統生產力的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而新的質量生產率在勞動者、勞動材料、勞動物件三個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水平,勞動生產率較高,提供新產品、新服務,或其產品和服務具有較好的新業績。
從競爭環境看,傳統生產力形成的產業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相對較低形成新質量生產力的新興產業屬於新賽道,進入的技術門檻比較高,競爭比較小,利潤空間比較高。
從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來看,傳統生產力所在的行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不高但是,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的新產業對勞動質量的要求更高,可以開發和利用更多的生產要素。
表單邏輯。 近期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的質量生產力。 新興產業是形成新型質量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新興產業是動態的。 與過去的新興產業相比,在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可以催生出更多的新興產業,覆蓋的領域更廣。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新興產業主要包括紡織、煤炭等行業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新興產業更多地體現在電力工業、化工、石油工業等領域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領域。 目前,新興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型製造等,覆蓋領域越來越廣,能夠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 新興產業的技術從研發到推廣應用都有著不斷成熟的過程,新興產業也有生成、發展、成長的成長過程。
新興產業來源於先進技術。 先進的技術來自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無論是科學發現還是技術發明,都離不開人才、平台和資金。 人才的培養有賴於各大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 這就要求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無論是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要注重激發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要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重視基礎研究,著力培養基礎學科人才,聚焦重大發明、重大發現和科技成果,聚焦重大現實問題。 培養人才也需要平台,沒有一流的實驗平台,就很難培養出一流的人才,產生一流的科研成果。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的實驗室作為支撐,國家重點實驗室要圍繞重大戰略需求建設聚焦區域戰略需求和現實問題,建設區域綜合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教學和科研需求,建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重點實驗室。 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壯大,以及未來產業的發展,也需要資金支援。 同時,要構建有利於激發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機制,鼓勵更多更好的成果要有一種容許失敗的機制,特別是對於一些研發週期較長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需要戰略耐心。
除技術因素外,制度因素在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方面也尤為重要。 生產力總是要前進的,它們不是以統一的速度發展的,有時快,有時慢;世界各國的發展速度不同,有些國家發展迅速,而另一些國家發展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進入了加快發展時期,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在一些領域,從過去的跟風向跑跑、領先日益轉變。 形成和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提供制度保證。
具體而言,新型質量生產力的形成,需要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生態和機制。 科技成果還不是真正的生產力,要構建轉化機制,加快建設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 要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著力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著力完善評價體系等基礎性改革,落實“揭開領頭羊面紗”“賽馬”等制度,讓真正有才、有真學的科技人才有用。
此外,新的優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既需要有效的市場,也需要有前途的市場。 有效市場體現在生產要素配置和市場定價,通過市場提高效率和效益,有前途的市場體現在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引領作用,用好我國集中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攻堅克難,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影響深遠。 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的科技創新不是一般的科技創新,而是基礎科學、前沿技術、潛力巨大的顛覆性技術創新。 這些重大科技創新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而給經濟社會帶來深刻而持久的變革。
從經濟角度來看,它可以帶來顯著的效率變化和功率變化。 新的質量生產率帶來的效率變化不是單一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而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變革的驅動力來自於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以優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乙個國家或地區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和質量,以及未來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地位。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它可以對生產和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新的優質生產率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利潤,也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特別是重體力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作環境,有效縮短了勞動時間。 其次,新的質量生產力提供的新產品和服務,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三,從長遠來看,新型質量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技術進步將增加腦力勞動,促使更多的工人從事研發、服務等工作。 還應該看到,新技術的應用在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資訊科技的發展可以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但也存在洩露個人私隱等風險,客觀上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規則。
作者趙振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