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型糧食種植者遇到了許多困難。 農資成本上漲、糧食不穩定等現實問題,讓不少人直呼“賺錢難”。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大型糧食種植戶大多為中型。 他們大多流轉了幾十畝、幾百畝地,規模化“贏”不了,更別說放鬆對地塊的精細化管理了。 減少損失和提高產量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曲阜市旺莊鎮糧食種植大戶王雲水承包了460畝土地。 今年,他種植的兩茬糧食畝收益在4000元左右,剔除成本後利潤總額近50萬元。
如今,養殖是科學的,經常有專家來指導。 有了這些可靠的“後盾”,種植者就更有膽量了。 王雲水笑著說。 今年,他嘗試了玉公尺密植技術,每畝種植玉公尺近7000株,即15次。
種子的使用量有所增加。 例如,種植玉公尺,一英畝土地使用一袋種子,但現在需要近兩袋。 王雲水說。 但玉公尺密集種植和適宜晚收,每畝可增產400斤左右。 這樣一來,增加的種子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王雲水說,玉公尺密集種植,適當晚收,每畝增產400斤左右。
據他分析,玉公尺密植後,如果株高仍保持原來的28公尺,一颳風,恐怕都會全部掉下來,甚至落到生產的盡頭。 於是,王雲水將玉公尺株高調整為255公尺,以提高其抗倒伏性。 好在預報颱風沒有來,他的劇情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今年玉公尺豐收,一畝地至少能生產1600斤,同比每畝增加200多斤!小麥畝產約1300斤。 “今年糧食播種'成績單',王雲水很滿意。
“今年糧食播種'成績單',王雲水很滿意。
很快,王雲水就從收穫的喜悅中抽離了出來。 他認為,今年的豐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天爺賞食吃,全年風雨順遂。 但面對未來存在的風險,他必須多做點什麼。
這個地區缺少水利設施,到時候恐怕澆不上水了!王雲水說。 10月,趁著玉公尺收穫季節,他投資4萬元在田裡挖溝,加裝水幫浦,鋪設灌溉管道2100多公尺。 有了便利的水網,他有信心能夠進一步提高小麥產量。
王雲水是一家大型農機戶,各類農機共有12台套,全部納入王莊鎮“農機滴滴”系統進行統籌排程。
近年來,旺莊鎮以鎮為農業服務中心,成立鎮農業發展與共同富裕聯盟,開展農業技術指導、農業資源共享、農資統一購銷等服務,引導當地農業合作社和糧食種植大戶取暖。
協調全鎮農機120餘台、操作人員100餘人,開發了“農機滴滴”系統,建立了農機精準作業平台,共計6臺7萬畝耕地提供服務。 鎮農業服務站站長孟祥斌介紹,該平台利用衛星定位、無線通訊等技術,對農機作業全過程進行監控,及時排程機械,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方便了大戶搶農時間。
孟祥斌介紹,功夫聯盟還吸納了農業技術、植保、農業機械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對新晉職業農民開展培訓,根據農業時間和農業事務,提供專業、科學的指導。 今年,在技術人員的推薦下,王雲水對無人裝置感到非常興奮,並計畫在他的整地機上安裝一台。
樹園街的婁登明在播種機上安裝了無人系統。 他轉讓了500畝土地,今年小麥、玉公尺畝產分別在1200斤和1500斤左右。
有了這個系統,播種機可以直接播種,隨後的收穫效率更高。 婁登明說,過去播種效果靠農業機械技術,方向盤不穩,播種不直,不僅影響田間管理,還造成土地流失。 現在,花1萬元安裝乙個無人駕駛系統,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婁登明在播種機上安裝了無人系統,採用“無脊播種”種植模式。
只要預設播種路線,定好點,借助導航就可以均勻筆直地播種,甚至不需要觸控方向盤。 婁登明說,這不僅增加了播種面積,還減少了土地浪費和勞動力成本。
此外,據介紹,通過GPS定位和紅外探測功能,無人系統可以識別倒伏的玉公尺,自動調整割台的位置,並可以收集輕微倒伏的玉公尺。 “收割效率提高了,至少節省了15%的人工成本。 “婁登明說。
俗話說,“秋分早,霜降晚,寒露是種麥子的好時機”。 今年,婁登明也大舉冒險,10月20日才開始播種小麥,比寒露節氣晚了12天。 但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晚播可以降低苗旺昌的風險,只要後續管理跟上,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近兩年,婁登明還嘗試了“無壟播種”種植模式,即小麥平播,無壟,提高土地利用率。 他說,這種模式效果很好,田間沒有土地損失,種植面積增加了5%,糧食產量增加了10%。
現在農業是一項技術工作。 婁登明說,作為乙個新農民,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幹,就要與時俱進,根據地塊情況做出理性判斷,降低種植成本,向土地索取更多效益。
大眾報紙、農村群眾記者 孫佳 通訊員 曹楠 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