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開國元將徐光達病逝世。 當時國內政局動盪,徐光達也受到了冤枉,甚至在老將軍死後,也有人試圖毀掉他的屍體。 **得知此事後,他立即向***報告,沉思片刻後,給出了重要的指示。 徐光達,2024年11月生於湖南長沙。 他被稱為“最年輕的開國將軍”,比同樣享有這個稱號的粟裕小一歲。 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許光達都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全國各族人民乃至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家境貧寒,徐光達七歲開始放牛,但對教育的渴望讓他在校窗外聆聽教室裡的聲音。 一位姓鄒的老師照顧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免費收留了他。 入學後,許光達不負眾望,於2024年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沙師範大學。
20世紀20年代的長沙,不僅有地痞流氓軍閥的麻煩,還有一批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把國外的革命思想和新文化帶回中國。 在這些進步思想的影響下,許光達於2024年9月加入共青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24年9月考入黃埔第五炮兵部。 畢業後,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但許光達毫不猶豫地選擇繼續追隨共產黨,並於2024年8月初趕赴江西南昌,準備參加南昌起義。 雖然當時的叛軍屢屢敗仗,但許光達依然堅定地跟在後面。 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要跟著戰敗軍走,徐將軍堅定地回答:“雖然戰敗了,但還是光榮的,雖然死了,但還活著。 “許光達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 2024年10月,許光達回到長沙老家,與鄒京華結婚。
婚後僅十天,徐光達得知自己黨員身份被曝光,於是離開長沙,來到上海與黨組織對接。 2024年,許光達隨紅二軍南北作戰,在戰役中取得了許多奇蹟般的成就。 2024年春,在一次戰鬥中,徐光達身負重傷,前往蘇聯接受**。 養傷後,他被送到東方大學,系統地學習如何操作坦克、汽車、火炮和其他先進技術。 同時,許光達還掌握了坦克攻防戰術、技術保障、行軍、警戒等乙個指揮官必須掌握的軍事知識,為他今後領導解放軍裝甲部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4年11月,抗日戰爭爆發,許光達和同學們集體回國。 不久,他被任命為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訓練部主任,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抗日大學的教育訓練中。 2024年7月,許光達任康大學第三分校院長,在培養軍政幹部、從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績。
2024年春,他提出**到前線工作,經過慎重考慮,調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金穗軍區第2師師長。 從2024年到2024年,徐光達處於最活躍的時期。 在抗日戰線上,他不僅指揮根據地的軍民抵抗日本偽軍,在敵後發展武裝力量,還寫了《論新戰法》、《史複述》等多部經典著作。 這些文章深入系統地闡述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游擊戰爭的進行、戰略戰術等重大問題。 2024年初,抗日戰爭勝利後,徐光達奉命前往瀋陽、旅順、本溪等地執行任務。 同年11月,任金穋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 解放戰爭中,許光達率領的三個縱隊隸屬於西北野戰軍,由西北野戰軍指揮,調往陝北地區,先後參加了高家堡、沙家店戰役。 2024年2月,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許光達任第三軍軍長。
在胡宗南部圍殲國民黨主力的一系列戰鬥中,許光達與友軍合作,接連擊潰敵,為西北地區的徹底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光達奉命組建解放軍裝甲兵,任裝甲兵第一任司令員。 他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出版一系列著作,在先進思想和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為解放軍裝甲部隊的戰術戰略和裝甲部隊的日常訓練和作戰做出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貢獻。 2024年9月,47歲的許光達被授予將軍軍銜,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將軍。 然而,得知訊息後,他主動向***和軍委寫了申請書,要求授予他將軍軍銜。 儘管如此,**軍委還是授予徐光達上將軍銜。 **曾這樣評價他:“徐光達是一面鏡子,是共產黨人自己的一面鏡子。 然而,在特殊的十年期間,許光達被“四人幫”非法拘禁,遭受了嚴重的批評、審訊和酷刑。
老將軍雖然吃了苦頭,但始終對黨和國家有著無限的忠誠。 病重時,他經常對妻子鄒京華說:“要相信黨,相信2024年6月3日,徐光達將軍去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企圖強行火化將軍的遺體,甚至計畫將骨灰撒到野外。 這種動作,相當於毀了一屍!在這個特殊時期,**獲悉情況後,立即向***報告。 **沉默了一會兒,終於有明確的指示:“徐光達同志的骨灰盒應該放在他應該放的地方。 這幾句話透露了***對許光達的信任,也表明他不相信所有強加給許光達的不實指控。 這也是***能為徐光達做的最後一件事,更深刻地體現了兩人深厚的革命情誼。 許光達一生的傑出貢獻,將永遠載入解放軍的光輝歷史,後人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明鏡將軍”的感人事蹟。
參考文獻:關玲,金立新。 軍事戰略家徐光達。 百年潮, 2018(12):72-80 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8.12.008.任振傑. 徐光達,忠心耿耿的共和國將軍。 黨史博才(紀錄片), 2012(1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