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大了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產品研發和應用場景拓展,無人機新賽道“飛”成大產業。
閱讀技巧。 2024年以來,無人機保有量、企業數量、持證人員數量、飛行小時數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長率。 團體標準的制定,將有利於引導行業創新發展。
2024年農曆除夕夜,數百架無人機在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上空排成“飛龍”和“金鳳凰”,在夜空中翩翩起舞。 這樣的應用場景在全國各地輪番上演,無人機行業的火爆可見一斑。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十幾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第乙份工作報告。 隨著低空經濟領域產品研發和應用場景的拓展,無人機將成為下乙個大產業。
訂單計畫在第一季度末完成。
作為國內無人機編隊業績的龍頭企業,元旦假期期間,近萬架無人機在國內外30多個城市飛行。 該公司總經理張云表示,業績帶動了銷售,“無人機訂單排在一季度末。 ”
天眼查資料顯示,目前天津市有380多家無人機企業,其中2024年新註冊企業較2024年同期為16家7%。濱海新區作為天津航天產業發展的核心集聚區,無人機企業數量和產業產值佔全市總量的90%以上。 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無人機工委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共有無人機製造、培訓、運營企業51家,年產值超過15億元。
自民用無人機試驗區獲批以來,濱海新區無人機企業陸續開展新飛機試飛和試驗應用場景考察飛行,無人機累計飛行27架810,000架次,共1架次220,000 飛行小時。
從事工業級智慧型無人機研發服務的天津雲昇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也感受到了無人機行業的熱度。 自2024年入駐濱海新區以來,公司業務量持續攀公升,營業額數倍增長。
隨著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突破,無人機行業持續火爆。 據了解,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市場規模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無人機銷量佔全球份額的70%。
深圳作為中國無人機產業最集中的地區,夯實產業基礎,高效推進空中場景應用創新,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加快布局“空中城市”。
目前,深圳擁有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涵蓋製造、技術研發、軟體開發、商業應用、人才培養等諸多環節,聚集了大疆、豐翼科技、道通智慧型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
在產品迭代下對標準進行分組。
雲昇智慧型是一家以人工智慧為核心,四維全息實圖、工業無人機、自動化機場、地面機械人、物聯網雲平台為載體,整合多感測器,為行業級使用者提供“機、網、雲”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聯合創始人朱勝利表示,公司率先提出“全自動機場”概念,並依託這一“黃金理念”,研發了“虎鯨”工業無人機和“虎穴”自動化機場,打破了工業無人機依賴飛行員、頻繁更換電池的困境。
客戶從不同廠家購買無人機,如果標準不同,換廠家換一套操作方法,體驗就很差了。 一家科技公司的研發負責人坦言。
近年來,我國迅速成長為無人機製造和技術強國,無人機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不斷湧現,特別是大中型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對加強市場管理、完善商品標準體系、保障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CATA)近日明確了對無人機在裝置效能、地面發射機和接收機、裝置環境等方面的要求。 後期,協會還將發布民用無人機系統指揮控制傳輸裝置適航的終端規範和試驗規程。
2024年10月,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的民航集團標準建設暨無人航空集團標準創新工作論壇上,民航局原副局長李健認為,集團標準是標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標準走向成熟是必然的。 也是整個建築標準體系的基礎,必須鼓勵團體標準的建設。
業內專家認為,無人機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快,團體標準具有編制發布時間短、靈活性強等特點,可有效彌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時間週期和標準約束方面的空白。 團體標準的發布將增強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研發單位參與標準制定的積極性,有利於引導行業創新發展。
全行業新藍海。
1月2日,一架搭載“人工智慧自適應巡檢技術”的無人機在天津寧河區潘莊工業園上空按照既定線路,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一次電網裝置巡檢。
國網天津寧河公司配電運維工人劉玉坤表示:“這架無人機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巡檢效率,關鍵是可以對配電線路進行全方位、高精度、自適應拍攝,拍攝的傳輸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 這為我們提高檢測質量提供了強大的人工智慧支援。 ”
在逸飛智控(天津)科技工廠,無人機產品既有一公尺多長的“巨無霸”,也有手掌大小的“精靈”,覆蓋了從航拍測繪、農藥噴灑到消費級產品的各個層面。
目前,我國無人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航空物流、農林植保、智慧城市、管道巡檢、地理測繪、應急救援等領域。
從送餐到農業場景,從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物資發放到資料採集等,低空經濟產業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 從長遠來看,低空經濟產業是萬億級的賽道。
民航局發布的《2024年民航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共有15130家無人機通用航空企業取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比上年末淨增2467家。
資料顯示,自2024年以來,全國無人機保有量、無人機企業數量、持證人員數量、飛行小時數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長率。
國際各大諮詢公司表示,未來低空經濟將成為新的藍海,中國將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工人**。
責任編輯:張玉坤 瞿星浩(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