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員、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油畫學會原理事王成毅先生於2024年12月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深切哀悼王成毅先生。
用鏗鏘有力的筆寫下世界風情,示善微笑,遠道而來。
徐江學生哭泣哀悼。
王成毅先生簡歷
2024年生於安徽省佘縣,2024年畢業於**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留校任教。 2024年,他從馬克西莫夫油畫培訓班畢業,其畢業油畫《遠方來信》在藝術界引起廣泛關注,是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代表作之一。 80年代主持油畫系第二工作室和系教研室。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他兩次前往歐洲,並在巴黎舉辦了油畫展。
曾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第二屆中國油畫展、中國油畫學會首屆展、當代油畫藝術展、20世紀中國油畫展、中國當代藝術展等多個重要展覽。 202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提煉生活——王成義油畫藝術展”,2024年在上海、杭州舉辦個展。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 著有《油畫基本技法》、《王成義油畫集》等多部著作。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王成義先生致力於探索油畫的寫意精神,追求中國意象的表達。 作品語言純正,文風細膩,清新自然,靜謐樸素,體現出鮮明的中華文化氣質和濃郁的詩意特徵。
王成毅與馬克西莫夫老師合影。
王成毅遠道而來
在2024年底開幕的“藝術家的優雅——浙江油畫百年展”上,王成毅先生的作品《遠方來信》以其柔和暖色調和靜謐溫馨的氛圍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這是王成義2024年在馬克西莫夫油畫培訓學校的畢業創作。 當時,《遠方來信》迅速引起藝術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代表作之一。
在2024年12月18日刊登的《錢江晚報》文化故事欄目中,我們專門講述了這部作品背後的故事。
黃昏時分,郵遞員到達填海站,我們可以看到年輕女子們在開啟家書時笑眯眯的笑容,以及聚集在郵遞員身邊的精力充沛、滿懷期待的年輕人。 這是一幅“北大荒”的普通景象,被畫家粗獷而端莊的筆觸捕捉到,於是一段歷史被定格,新中國第一代少先隊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是王成義2024年的作品,為了創作這幅畫,王成義曾專程前往東北的鶴崗,與開墾隊員一起生活了兩個多月,用毛筆記錄了荒原上的帳篷、馬匹和黃昏,記錄了一代填海人民多年激情燃燒的歷程。 這幅畫的背後,有100多幅小畫的素描,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姿態、帳篷的樣子,甚至盆子的衣服都經過反覆考慮。 歷經生活和反覆打磨,《信》終於完成,而這一過程也是浙江畫家創作油畫描繪歷史的乙個縮影。
當他回到浙江美術學院任教時,王成毅的創作風格從現實主義轉向了現實主義。
當時,“油畫民族化”問題引發了大局,王成義從自己的實踐出發,轉向了“如何去做中國油畫”這個問題的思考——中國油畫如何才能成為具有中國風味的油畫?
《遠方來信》,143x228cm,布面油畫,2024年。
來自遠方的來信“素描。
畫家王成義是一位典型的畫家,很早就有意識地選擇探索表現主義和抒情主義。 2024年,他與馴馬班同學詹建軍一起,前往大北荒青年開墾隊深入生活,進行畢業創作。 因為《遠方來信》這部作品取材於熾熱而激情的現實生活,並基於作者的堅強、真摯的人生情懷和視覺和靈魂,因此,他並沒有完全陷入對生活情節的孜孜不倦的真實複製和敘述中,而是注重對生活的詩意表達, 研究形式美語的作用,追求一定的寫意筆法。
温立鵬. 王先生畫出厚重的色彩線條,重寫,而這些線條的背後,是他的感情。 這種感情不是強烈或澎湃的那種,但自然有凝聚的傾向。 “空曠的池子是春天,古鏡照耀著眾神”。 池中的水如春之色,清澈徹底;照亮神的人形的古老鏡子永遠不會蒙上陰影。 王先生的內心往往在被感情洗淨後,充滿了清澈和自明,所以他的色線總是帶著深情,一方面包含著深情;另一方面,它傾向於精緻。 《漁火》《童年》裡的小船和河流,都帶著一種鄉愁。 遠處的景色用色彩來表達,那麼陰鬱,那麼純淨,蘊含著一縷縷故鄉在等待。
徐江. 王成部分作品欣賞
《荒原上的夥伴》,49x57cm,布面油畫,2024年。
沂蒙山的早晨,39x545厘公尺紙板油畫,2024年。
練琴的王蘭“ 395x54厘公尺紙板油畫,2024年。
《穿藏族服裝的女人》,128x82cm,紙板油畫,2024年。
《國際歌》,150,130cm,布面油畫,2024年。
《朗山節》,85,85cm,布面油畫,2024年。
《歷代奇怪的不公正》,100厘公尺,135厘公尺,布面油畫,2024年。
《漁火》,60,73cm,布面油畫,2024年。
《中國肥沃的土壤》,140,170cm,布面油畫,2024年。
《閒置的女孩》,46歲,53厘公尺,布面油畫,2024年。
江南水鄉,55x46cm,布面油畫,2024年。
《雲深,我不知道該去哪裡》,38,46cm,布面油畫,2024年。
*:《超新聞》記者張公尺佳,中國美術學院畫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