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藥回暖,備受市場關注。 不過,受近期訊息影響,醫藥板塊有所調整。
那麼製藥***結束了嗎?在中銀創新醫聯**經理鄭寧看來,創新藥在中國的滲透率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作為投資者,不妨放眼長遠,淡化短期波動和得失。
錨定創新醫療,挖掘市場潛力
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和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背景下,醫藥行業在投資上是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 目前,雖然醫藥板塊面臨短期調整,但從基本面、估值、資本、政策四個部分來看,創新藥行業是發展前景較好的細分領域之一,長期投資潛力更大。
對於近期醫藥板塊的調整,鄭寧表示,這主要是由於情緒影響。 今年上半年,海外投融資觸底反彈,下半年訂單也環比有所改善,未來業績好轉或可期。
展望創新藥的後續發展,鄭寧從多個角度表示,創新藥的投資價值或正在提公升。 一方面,創新藥需求快速增長,未來提公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供給側行業清空,競爭格局優化,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同時,支付端也在不斷完善。 此外,雖然創新藥行業前期投入成本高,時間長,但一旦研發成功,有望帶來豐厚的超額收益,目前創新藥的估值相當划算。
醫藥投資是一匹黑馬,攻防兩端都能創造價值
在動盪的市場環境中,管理人兼具進攻和防守的能力至關重要。 鄭寧深耕醫藥行業多年,構建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投資框架。 在深度挖掘方面,鄭寧堅持價值投資策略,綜合評估公司定價和市場價格,不迷信大公司,也不忽視小公司,努力打造高價效比的投資組合。 在風險控制方面,他也會選擇高安全邊際、彈性分散**,嚴格控制回撤。
產品業績顯示,自2024年7月1日鄭寧上任以來,中銀創新醫療**的營收表現相對穩定。 根據三季報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中銀創新醫療A已取得11淨值增長29%,與基準相比同期表現為-077% 並取得了 12 個06%超額回報。 此外,根據銀河**的資料,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銀創新醫療A類近一年業績排名同品73位。 (同類是指銀河**-混合**-行業部分庫存**-醫藥醫療衛生行業部分庫存**(A類)的分類;資料**:Galaxy**,截至 2023 年的資料9.30)
過硬的產品效能離不開公司平台的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業績為強,不斷完善投研隊伍梯隊建設,以研究為基礎,搭建中央資源共享的投研平台,為產品保駕護航。 公司實力得到了專業權威機構的廣泛認可,至今已獲得25項金牛獎、29項金獎、26項星光獎。
業績回顧:中銀創新醫療A成立於2024年11月13日,鄭寧於2024年7月1日上任,成立至2024年12月31日業績基準回報率為:8845%/38.53%, 2021 年 - 593%/-8.99%, 2022 - 1204%/-17.81%,2023 年上半年 - 1882%/-6.62%, 2023 年第三季度 919%/-1.41%;中銀創新醫療C成立於2024年10月30日,業績基準收益率為532%/1.55%, 2021 年 - 631%/-8.99%, 2022 - 1239%/-17.81%,2023 年上半年 - 1898%/-6.62%, 2023 年第三季度 907%/-1.41%(*定期報告);
*管理人管理同類產品:中銀醫療A成立於2024年6月13日,鄭寧於2024年10月13日上任,業績基準收益率為:成立至2024年12月31日至1050%/-23.14%,2024年為7638%/19.85%,2024年為8984%/31.76%, 2021 年 - 194%/-6.67%, 2022 - 2296%/-14.32%,2023 年上半年 - 809%/-5.13%, 2023 年第三季度 232%/-1.10%;中銀醫療C成立於2024年9月7日,自成立至2024年12月31日止,回報率為2%60%/-0.73%, 2021 - 232%/-6.67%, 2022 -2327%/-14.32%,2023 年上半年 - 825%/-5.13%, 2023 年第三季度 222%/-1.10%(*定期報告)。
同類指“混合型**-行業-股票偏向型行業**-醫藥、醫療健康行業**”,銀河**。
風險提示:投資是有風險的,在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下,**投資可能會損失,在少數極端情況下可能會損失全部本金。 基金經理不保證一定利潤,也不保證最低回報,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而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業績亦不構成業績保證。 投資者在投資前應詳細閱讀招股說明書、合同、產品資料概況等法律檔案,了解具體產品情況,並根據自身情況判斷是否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不構成中國銀行**的投資建議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能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 中國銀行**。
免責宣告:本文為**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