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了中國經濟的不可能三角,有這樣的問題嗎?
當然,前提是現在每個人都在談論的:經濟增長正處於下行階段。
明明增速在,為什麼會變成下行趨勢? 這是在談論增長率,一年前的增長率是兩位數,此後是增長率的下降趨勢,明年專家們一致認為,今年的增長率將降低到去年的弱平台。
從趨勢上看,是增速的下降趨勢,而不是經濟總量的下降趨勢; 但從經濟形勢來看,這是不利的一面。 經濟正在動態增長,沒有增長或緩慢增長可以定義為下降趨勢。 業內一直有一種說法,對於中國具體的投資型經濟來說,增速低於增速是負的,因為支出在擴大,投資效率在下降。
在下行階段,我們要解決哪些問題?
一是穩步增長。
要保持增長,就要加大投入,而且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因為投資效率已經到了邊際,過去要投資三塊錢才能拉一元,現在要投資九塊錢。
二是穩就業。
這是乙個很大的問題,經濟下行是因為產能過剩,不是誰失去了信心,而是訂單不支援信心; 產能過剩意味著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起作用; 貸款額度放開,貸款人少,企業搶單,拼命搶單,人攫取微利,是產能過剩的場景。 大量企業破產,大量企業生死不活,成為殭屍企業; 既然產能過剩,如何穩增長?
經過一番研究,認為中國的負債率與日本相比並不算太高。問題在於投資是否流向國有企業,市場需求和效率,以及對就業型企業的支援。
第三,穩定物價。
物價是中國經濟的乙個奇怪的迴圈,一直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但似乎並沒有伴隨著世界高通脹,相反,主要的相關指標反而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跡象,這是乙個很快就會過去的症狀。
產業指標被困在資源錯配中,大量的資源,國家的投入,是給國有企業,以完成地方的績效考核,而不是以社會需求和市場效益; 流動性部分鎖定在長期專案中,部分鎖定在負債形式,而支援就業的私營部門缺乏訂單,中等收入群體對未來就業和收入缺乏預期,消費受到抑制。
其實,不是價格沒有漲,而是控制得好。 在我們的日常商品中,糧食和豬肉的分量很高,如果這兩個基本保障做好,大家都會感覺好很多。
不可能三角
以上就是政策的三穩,我們不必在全世界尋找中國經濟的不可能三角,這三個穩就是乙個三角。
如何穩定物價,收緊貨幣**。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為明年是負債之年,這意味著什麼? 由於房子賣不出去,地方政府入不敷出,一直以高額債務扶持經營,債務到期怎麼辦,發行國債專項國債,以長期債務代替短期債務,保障地方財政正常運轉; 今年的債務,明年會是什麼情況? 明年樓市賣得不好,債務會繼續堆積,財政赤字必須擴大。 貨幣超發最終將反映在價格上,價格處於長期通道上,這是乙個高概率事件。
債務的最終解決方案是經濟高速增長,如果經濟高速增長,就不可能收緊貨幣,這就是矛盾。
穩定就業、增加貨幣取決於什麼**。
這不是不可能,而是毫無意義。
現在不是銀行缺錢,全世界的金融中介機構都扮演著中小企業的第一角色,現在企業貸款不活躍,資金不足,訂單不足,壓力更大的是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企業不景氣,支付是逆市場而行的, 大多數企業處於產能過剩的大迴圈中,需要做的就是縮減資產負債表。
任澤平和七位學者聯名喊要打經濟,激情難能可貴,其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打還是有機會的,他們想打,不打。
穩定增速、加大投入靠什麼。
這太有可能了,但這也是最可怕的。
高鐵不折騰,現在新投資的專案是水利,不能說一文不值,但是中國是集體所有制,很難走大農業的道路,像美國一樣,兩兄弟的農場產值是大寨的100多倍,那麼,如果投資是保護的,那麼,如果投資是保護的, 得失減半,因為正是由於二元結構下的投資驅動型經濟模式,造成了資源錯配,效率下降,資源沒有流向市場需求和民生,這決定了我國居民的收入與經濟增長不同步。於是,形成了今天的產能過剩和經濟衰退。
換言之,擴大投資,以極高的成本解決暫時的緊急情況,但會加劇人民的結構性矛盾。
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在邏輯上並不構成衝突,也不存在不可能的三角關係,但在實體經濟中,確實存在著很多矛盾。
近十年來,我們不是一直在做三穩工作嗎?
沒有企穩,有不可能的三角形,經濟增長此後一直呈下行趨勢,今年的資料其實很弱,是相對於去年的低點,明年會放緩,會越來越難; 就業失力,最能反映經濟增長動力的青年失業率從8月開始就沒有公布,7月份就定了,這是乙個嚴重的警告,因為明年還會有1000萬大學生加入就業大軍; 誰是就業來源? 只能是民營企業,資源無法有效流向民企,穩定就業是不可能三角中最不可能的; 物價是檢驗我們判斷力的時候,現在全國的債務總額,從地方、國企、民企到居民,都已經達到萬億元,物價能穩住嗎?
如果不能刺激經濟,如果民營經濟不能重新進入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就會擺脫日益沉重的債務壓力,而最殘酷的方式就是貨幣貶值,這將表現在物價的加速上漲上。 希望這不會發生,經濟復甦將是乙個漫長的週期。
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三角形,之所以解決不了,是因為經濟結構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