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嵐、曹偉新.
2024年,隨著資本市場改革進入“深水區”,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A股上市公司在資本層面的整體表現活躍,也呈現出“兩重天”的態勢。
一方面,上市公司回購熱情持續高漲,增持“進度條”不斷重新整理,向市場表明管理層和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潛力和價值的信心,發出公司價值被低估的訊號另一方面,仍有不少企業深度捲入“股權糾紛”,不僅對自身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也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展望2024年,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運營效率、向市場傳遞信心、實現估值重塑,仍是A股上市公司面臨的關鍵問題。
大規模回購和持股提振市場信心
12月15日,證監會修訂發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重點提高股份回購便利性,進一步完善回購約束機制,推動上市公司重視回購、實施回購、規範回購,積極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
這也為2024年A**領域的回購增持增持增添了有力觸動。 據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12時,年內共有698家公司發布回購計畫,累計回購資金上限為1318只38億元。 其中,超過100家企業完成回購,近70%的企業已開始實施回購計畫。
在回購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在美的集團、京東方、城建發展等行業龍頭的帶領下,登出回購已成為上市公司回購的新趨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2月初至12月27日,取消回購企業超過150家,9月和10月,取消回購數量分別為87家和75家,呈現明顯增長態勢。
上市公司大規模回購可以增強投資者信心,尤其是市值管理回購和核銷。 從理論上講,登出回購可以減少公司的流通股並增加EPS(每股收益)。 從股價表現來看,已出具市值管理回購計畫的企業,乙個季度內超額收益明顯。 國際聯盟戰略聯合首席分析師鄧玉林告訴記者。
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的“進度條”也在不斷重新整理。 據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12時,已有1284家公司獲重要股東增持,累計增持129股58億股。
值得注意的是,保利發展、圓通速遞、愛美克、亨通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採取了回購與股東持股“雙管齊下”的做法。
“回購+增持”是基於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以及對未來產品矩陣、品牌價值和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 愛美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愛明克已於12月8日完成回購計畫,共回購約117萬股,佔比約054%,耗資近4億元。 此外,今年10月,愛美克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簡軍宣布,擬在6個月內以自有資金繼續增持公司股份,增幅不低於5000萬元,不超過1億元。
上述愛美克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向投資者傳達積極情緒,切實維護中小股東利益,彰顯公司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自願終止計畫**
2024年,A**field的股東們將迎來史上最嚴的“緊縮咒語”。
8月27日,證監會發布《進一步規範股票行為》的通知,明確上市公司近三年出現破發或破網,或近三年未支付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近三年年均淨利潤的30%的, 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將公司股份轉入二級市場。9月2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股票行為的通知》,對股東行為進行了嚴格、務實、細緻的規範,同時堵住了可能出現的“變相”“曲線”等漏洞。
*新規實施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陸續按照新規要求主動終止**計畫。 也有公司股東出於穩定市場預期的意圖,主動終止**計畫。 此外,公司部分股東自願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不**出售公司股份。
*在新規的威力下,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大股東、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規模大幅縮小。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8月28日至12月27日,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金額同比減少66人83%。
國盛戰略分析師王金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規注重對大股東的限制,體現了對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保護。 ”
從政策效果來看,新規實施後,產業資本規模明顯萎縮,部分企業也主動公開宣布暫停計畫。 這不僅緩解了資本市場資金供求的實際壓力,也為增強市場投資信心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王金誠表示,從長遠來看,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將更加注重融資支援與股東回報之間的功能權衡,不僅要有力支撐實體經濟的融資和經濟建設,還要平滑產業資本的退出和置換,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中文大學財經學院教授鄭志剛也對記者表示,新規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好訊息,這意味著大股東在持股上會表現出長期的態度,有利於上市公司股價的穩定。
上市公司分拆熱潮持續公升溫
在通過回購、增持、終止等方式積極提公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的同時,分拆上市也成為眾多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企業重塑上市母公司、擬上市子公司估值、拓寬融資渠道、提公升經營效率的重要手段。
2024年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意願持續高漲,A股公司與港股公司競相分拆。 最新的分拆上市案例是12月20日港股金馬能源“H分拆”成功,子公司河南金源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這也是全國煤炭公司分拆氫能子公司上市的首例。
據東方財富選擇統計,截至2024年12月27日12時,年內共有近百家上市公司發布分拆上市公告,其中54家公司首次丟擲分拆上市計畫。
截至目前,共有8家A股上市公司通過“A股拆分”完成了其子公司的A股上市計畫。 其中,用友網路兩家子公司成功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目的地也從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拓展至北交所。 具體而言,金江航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上市;用友汽車、友車科技、天馬智慧型控制、習高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美心一申、天力複合材料、鼎智科技、巨集宇包裝材料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分拆上市是大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選擇。 鄭志剛表示,一方面,分拆上市可以讓母公司的職能定位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它使子公司成為乙個獨立的經營實體,可以直接從外部市場獲得融資,有利於改善內部治理,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靈活的調整。
首席經濟學家、四川財研究院院長陳立**也看好分拆上市在重塑企業估值體系中的作用。 “分拆上市將對上市公司分拆部分的股權進行重估,達到1+1>2的效果。 如果分拆公司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基礎或重要的產業支撐,那麼這些原本在上市公司內部孵化的子公司的價值將再次得到體現。 陳麗說。
股權之爭你唱歌,我就出現
2024年,仍有部分上市公司陷入“內訌”的泥潭。 中聚高科、電力科學研究院、佩林生物、恒力實業、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ST悅博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繼引發股權糾紛,反映出公司治理結構無序、治理水平不高。
“寶火之爭”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圍繞醬油巨頭中聚高科的控制權,中聚高科第一大股東火炬集團與寶能第二大股東中山潤田之間的矛盾直接暴露在“檯面”上,甚至一度上演肢體衝突。 針對雙方長期存在的糾紛,外界也就中聚高科的公司治理問題、是否保持穩定經營、是否利益受到侵犯、價值是否得到提公升、雙方在內部鬥爭中的行為是否合法合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最終,隨著中聚高科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開,寶能董事被罷免,失去了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寶火之爭”也告一段落。
除了中聚高科,在監管和股東博弈的重點下,佩林生物科技、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的股權爭奪戰也已經“撲滅”,但也有個別公司仍在內訌。
以*ST悅寶為例,持續了近一年的新舊控制器控制權爭奪戰仍在發酵。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近日告訴記者,涉案當事人之一李湛江通過訴訟暫時奪回董事長職務,並試圖組織離職員工復工復產。 新任實際控制人何靜迅速反擊,其控股公司潤丹科技迅速向上市公司提出增加2024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臨時提案,並再次提出罷免李湛江董事職務。 12月26日晚間,*ST越博披露的股東大會決議顯示,《關於罷免李湛江董事職務的議案》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董事會立即選舉何靜為董事長。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志斌表示,股東權益糾紛主要是控制權問題,這也會產生許多其他糾紛,如知情權、分紅權、收益權等。 股東內訌必然導致公司無法穩健經營,結果大多是雙輸局面。
只要摒棄生死觀念,雙方保持理性,通過民主協商,大部分股權糾紛都可以解決。 鄭志剛呼籲相關上市公司積極行動,越早解決股權糾紛,對公司、投資者和爭議雙方越有利。
* |站酷海洛生產 |張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