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終於發了:校長2w,中級1w,老師4k!看完後,我無言以對
多年來,教師工資低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痛點。 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教師工資改革有所嘗試,其中績效工資改革尤為重要。
自2024年以來,績效工資制已在中小學教育系統實施12年。 該制度旨在提高教師的收入水平,以激勵他們更加投入工作。 根據條例,績效工資總額的70%與基本工資一起支付,而另外30%則根據工作量和業績按比例分配。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使績效工資成為挫敗一線教師積極性的“利器”,廣大教師對此頗有怨言。
績效工資制的雛形起源於工廠計件制,它與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掛鉤。 另一方面,教師的工作很難從數量和質量上衡量。 主觀判斷總是很難做到公正,所以只能相對客觀地用工作量和考試成績來衡量。
這種做法強化了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趨勢。 同時,在確定工作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操縱空間。 例如,在一些學校,行政職責被轉換為課時,通常比主課多。 一名副校長的職位相當於兩個班級的英語;副主任的職位相當於乙個語言課。
由於以官為主的心態的影響,學校普遍熱衷於選人擔任行政職務。 在一所擁有 100 名教職員工的學校中,超過 30% 的人擔任行政職務。 雖然這些人的課程負擔不重,但他們在績效分配中獲得了相對大量的課時。 因此,課程負擔較輕且在一線沒有行政角色的教師在分配績效時的收入遠低於平均水平。
近日,《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活力的若干意見》印發。 該檔案明確指出,中小學的績效薪酬不應平等主義,而應更偏向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的方向。
提高激勵性績效工資佔績效工資總額的比重,向成績優異的學校傾斜,是政策的重大突破。
調整績效薪酬分配和偏袒前線教師的決定,得到了廣大前線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歡迎。
然而,現實表明,我們目前基於績效的薪酬分配存在一些問題。
以下是校內流傳的績效工資表,校長績效工資2萬元,中層幹部9700元,班主任5000元,普通教師1000元以上。
首先,從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基於績效的薪酬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不同層次對比,校長領導與普通教師差距非常大,校長遙遙領先,中層幹部處於中間位置,班主任和一線教師的績效工資相對較低。
這樣的差距,難免會引起一線普通教師的不滿。 那麼,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次,績效工資的計算也需要注意。
學校以往績效工資計算方法主要包括工作量、職稱係數、教師道德、出勤率等方面。
在工作量方面,最初是根據每位教師上課的課時數來計算的,但學校政策規定可以增加課時,如副主任每週增加三小時,主任每週增加五小時,副校長每週增加八小時。
由於很多師範班教師的工作量無法與領導相提並論,而且領導的職稱普遍較高,因此領導的績效工資佔整體的比重很大。
以上內容資訊**載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或影射任何真實的國家、政治制度、組織、種族或個人。 以上內容並不意味著本文作者認同文章中的法律、規則、觀點、行為,並對相關資訊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對上述任何或相關問題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