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對漢字的影響 蒙古語在漢語中留下的痕跡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31

元朝大統一,領土總面積超過漢唐時期,另一大特點是境內民族眾多,語言文字各不相同。 在忽必烈之前的前四位可汗中,官方使用禿鷲文字中的蒙古文字、漢字和“回會字”(波斯語)。

忽必烈命令帕斯巴創造“蒙古新漢字”(後來稱為蒙古漢,俗稱巴巴漢),它實際上是一套拼音字母,主要用於拼寫蒙古語,但也用於拼寫漢語。 重要的詔書是用 Phags-pa 字型寫成的,然後是漢字。

此外,元代常用的文字還有蒙古文、藏文、武武文(用武武字母書寫武武文)、回回文(波斯文)等。

元代史 1.漢族和蒙古族語言是混合的。

元代,蒙古人進入中原和江南,與漢人共同生活。 當存在廣泛的互動時,語言必須相互滲透。 元朝的人民分為四個階層,蒙古族處於優越地位,蒙古語正式推廣,掌握蒙古語文字是“進職的捷徑”,所以很多漢人都以能說能寫蒙古語為榮。

宗唐復古“已成為文壇的氛圍,詩歌散文的代表人物是”四大大師“(於姬、潔杰思、楊在、範姬),然後是楊偉珍、張竺、王勉、張克久、隋景辰等。 著名散文作家有餘姬、歐陽軒、劉冠、徐友仁等,南方人占多數。 然而,隨著大量蒙古人和塞木人在中原的定居和漢文化的影響,其中湧現出一批有漢文字的文人,其中著名的有馬蘇昌(色木人)、薩杜拉人(西域人,阿拉伯後裔)、關雲石(出生於高昌回鶻維吾爾族貴族, 爺爺阿里·黑格是元朝開國大將)、玉仙(出身於迦魯部落)等。

多種語言的普及和多種語言的使用導致了譯者和翻譯作品的蓬勃發展,這與多種語言和文化的相互影響相對應。

這種影響是雙向的,不僅漢語留下了大量至今仍在使用的漢語單詞,而且蒙古語也影響了漢字的發展,例如:

1)中文**蒙古語詞彙相當多,人們在對話中也會用到一些蒙古語詞彙

2)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翻譯風格,即貢母式的蒙古語硬譯——蒙古語的語法結構用漢字表達意義。

在對話中混合蒙古語單詞已經變得非常流行。 在元代的雜劇、散歌中,經常出現蒙古語單詞,就是這種氛圍的體現。

關漢卿的《鄧夫人痛哭救孝》,開頭李存信寫道:

公尺涵吞下了整磅,莫林騎不上馬。 弩門和速通門,如何射弓箭。 聖塔拉森一看,就急忙吃了起來。 喝八下,跌倒就是睡著。 如果你說出我的名字,我的家人將不記得了。 一對庫拉孩子,都是由狗撫養長大的。 ”

在匿名雜劇《閥遊舞射柳錘丸》中,有兩位將軍的對話:

他不能騎塞恩的鄰居,也不能使用弩門。 郝公尺哈吃了幾塊,大羅蓀喝了五壺。 沙塔不會打架,他也不會殺死未來。 ”

乍一看,大家都會一頭霧水,你在說什麼?需要名詞解釋:

“Mihan”和“Miha”是蒙古語“migan”(肉)的音譯。

“莫林”是莫林(馬)的音譯。

“弩門”在蒙古語中是弓(numun)的意思。

Sain“很好(sain)”。

“Darasun”是葡萄酒(darasun)。

“胡拉蓋”是個小偷

“Soqtaba”的意思是醉酒。

Yabu是蒙古語“步行”的音譯。

所以,我們知道:

前一段的詩說:“我只能喝酒吃肉,不能騎馬射箭,喝醉了就躺下,我們兄弟倆是一對賊。 ”

後一句的意思是:“我不能騎好馬,不能射箭,我吃幾塊好肉,喝五壺酒,喝醉了就不打仗,當敵人殺了我時,我就跑。 ”

我們知道,元代雜劇的主要受眾主要是普通人,主要是漢族和南人,這些蒙古語詞增加了該劇的喜劇色彩。 同時,也說明很多蒙古語詞彙已經為當時的漢族、南仁族觀眾所熟悉。

2.蒙古人和中國人互相留下了痕跡。

據學者研究,元代雜劇、散歌中經常出現的蒙古語詞語有二三十個,包括上述詞語。 元代的其他漢語文字(銘文、法律檔案、詩歌等)也包含許多蒙古語單詞。 元代各種漢語文獻中應該有100多個蒙古語單詞,包括元曲中常見的情緒助詞“葉墨歌”,這在中國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一些蒙古語單詞已經流傳下來,實際上已經成為漢語的一部分,如“站”、“胡同”和“機shi”。

“站”是蒙古語“果醬”的音譯,與古漢語“驛”的含義相同,有人認為果醬來自突厥語“山藥”,而山藥又源自漢語“驛”。 明代驛站是漢蒙結合的詞彙。

“情況”是蒙古語baqshi的音譯,又稱“巴哈”和“巴赫希”,baqshi**是漢語的“醫生”。 也就是說,這個現代漢語對“武術架”一詞的解釋,是蒙古語從漢語中借來的,再是漢語借來的。

以上兩個例子是在兩種語言之間來回借用的。

胡同是蒙古語quduq的音譯,原意很好,蒙古人進入京城後用quduq稱呼京城的條街小巷,後世繼續沿用。

漢語對蒙古語也有影響,“站”和“情況”這兩個詞可以追溯到“彝”和“醫”,都是典型的例子。 例如,早期的蒙古語單詞“wosin”是漢語“女士”一詞的音譯。 蒙古語中許多與食物有關的詞也來自漢語:饅頭、半湯、糕點等,還有“窗”和“木匠”,也是從漢語借來的。

3.多重影響。

為滿足學習蒙古語的需要,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本漢蒙字書,名為《致遠譯本》(又稱《蒙譯本》)。 它將常見的蒙古語詞彙分為22類(如“天文”、“地理”、“人員”等),涵蓋了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 每個門下都列出了一些基本詞,每個詞都用漢字拼音,如:“何:木蓮”、“成:巴拉赫孫”、“關仁:那妍”等。 共收集541個單詞。

這部《致遠譯本》收錄在《士林廣濟》中。 《士林廣濟》是一種日用百科全書式的書籍,由南宋陳元良主編,元代不斷修訂再版,廣為流傳。

除蒙古語外,其他民族語言也已進入漢語。 元禎元二年(2024年)七月的乙份官方文獻記載,在大都(今北京)的“巴扎爾等人聚居地”有人賣假藥。 “(元代《通論》卷二十一,《醫學》)。

“巴扎爾”是突厥語“巴扎爾”的音譯,原意是集市,至今仍沿用在現代突厥語中。 我們去新疆旅遊,必去的網紅打卡點就是“大巴扎”,集市這個詞其實是一樣的。 而且,這個詞在官方檔案中也有所發現,這表明它在當時大多數城市的人們中都非常流行。 據信,“巴扎爾”是由居住在首都的突厥語民族帶來的,儘管他們也有可能是通過蒙古人引入的。

4.奇怪的翻譯風格。

元代的語言文字中有乙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蒙古文硬譯文的出現。

在元代的文獻中,有大量的奇詞和句法鑼,既不能用古代漢語的書面語言來解釋,也不同於元代的純漢語口語。 這是一批官方檔案,不顧漢語固有的語法規則和用法慣例,從蒙古語原文機械翻譯而來。 這種書寫方式最初是專門用於翻譯官方文字的,因此被稱為官方文字的硬翻譯。

硬譯風格的詞彙取自元代的漢語口語,而語法則是蒙古語。 典型的硬翻譯相當於嚴格遵循蒙古語詞彙和句法的漢語記錄文字。

易林珍:《元代難譯公穆文》,《元史隨筆》叢書1,中華書局,2024年版)。

元朝的皇帝在登基時都是下達登基詔書,蒙古文和漢文有兩個版本,現存的漢文版皇帝登基詔書都是用優雅的語言寫的,除了這個,顯然是直接從蒙古詔書翻譯過來的。 這是太帝登基的詔書,是蒙古文語法和漢字結合的奇怪文字:

薛羌帝憐憫他的孫子,玉宗皇帝的長子,和我仁慈的祖父甘瑪拉,授予晉王的稱號,並命令成吉思汗皇帝砍掉他的四隻耳朵,以及軍馬和達達土地。 按照薛趙帝的聖旨,要慎重,但如果軍馬不擇業,遵守正道,幾年之內,百姓就會安寧。 後來,萬澤都皇帝教我繼承這個職位,我被託付了。 受託看守的大營,並設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和普延都皇帝,以及他的侄子碩德巴拉皇帝。 我厭倦了皇帝的根基,我不尋求異議,我不想被排在前面,我按照自己的職責與國家一起努力工作。 君王的弟兄,百姓的弟兄,也都注意他們。 現在我侄子皇帝降生在天上,這是怎麼回事,南王的大臣們,君臣大臣們,還有達達的百姓們,大家議論紛紛,大位應該不會空久不休,不過我是薛禪帝的後裔,玉宗皇帝的長孫, 而且有一種坐在大排位上的風,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在打架。就這樣,閻開著車,同時,比起整頓,百姓心裡變幻莫測,宜以安撫百姓,讓天下百姓安心,早就在這裡提上去,從大家心中,九月正月初四, 在成吉思汗皇帝的耳邊,大位也坐了下來。誰與人民和平相處,誰就有一本寬恕之書。

《元代史》卷二十九,《太定紀一帝》)。

該詔書是從蒙古詔書機械翻譯而來的,蒙古詔書是典型的硬翻譯官方檔案。

“......在文字中詔書第一句的意思是:“薛禪皇帝(忽必烈汗)的孫子,裕宗皇帝(忽必烈之子)的長子,我的父親甘瑪拉被封為晉王。 ”

我厭倦了皇帝的根基,不尋求異議,不尋求地位“就是說:我沒有想過王朝的皇帝,也沒有追求地位。 “......在文字中反覆出現“Shangtou”也是蒙古語後置詞的翻譯,意思是“因為”和“由於”。

在詔書的末尾,它說:“詔書適用於所有與人民和平相處的人。 意思是讓人民安心,下詔。 “…“Mo Dao”是蒙古語中特殊動詞的一種對音,放在引文或表達某一內容之後。 “現在我侄子皇帝出生了”,也就是說,現在我的侄子皇帝(指英宗)已經去世了。

其實這種口語表達,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除了上述常見的蒙古語後置詞和動詞翻譯外,其他如:“鉤”、“力”和“等級”。等,也是蒙古語硬譯官方文字中的常用詞。

這種硬譯文體原來侷限於**文體、皇帝的詔書,使用較多,其影響逐漸擴大,元代其他許多型別的書寫文體也採用了這種文體。

比如怕禿鷲的關雲詩的《孝經直譯》,用儒家經典的硬譯,把儒家經典翻譯出來,讓儒家經典流行起來

例句:不傲慢、高而不危險、謙虛、飽滿而不溢出。 高但不危險,所以要長期儲存。 飽但不溢位,所以長期保持豐富。

硬譯風格:走在人頭上,常走在心之道上。 這樣一來,他自己的名聲也不甘落後。 大使的錢沒有用完,他小心翼翼地遵守法律。 這樣一來,它就像乙個裝滿水的碗,我關心它握在手裡,我不感到羞恥。 這兩樣東西往往很豐富。

同樣,物理學家吳成的《宴席講義:範君德皇帝》也能清晰地看出公竹式硬譯的影響

原文:夫民是國之根,國是君者之軀,主之軀如山,高高聳立,如日月之月,圓圓亮麗。 昭書支援什麼,舉世敬意......馮賢為孝,為位居公,為的是修行德義,這是王者之軀,一直勤於修行。

口語硬譯:唐太宗是唐家的皇帝,為了教訓太子,他親手寫了這份檔案,說自己做皇帝是體面的。 對於領袖,他說要當皇帝,這是最要珍惜百姓的事。 土地是皇帝的根基,皇帝掌管天下,天下應該像山一樣高,像太陽和月亮一樣。 作為皇帝,天下百姓都看著它,追隨它。 幹得好,天下百姓心裡幸福。 事蹟不停歇,世人普遍失望......供奉上頂祖宗,使孝順生。 坐大位的他,謙虛通情達理,不偷懶。 挑底,盡力而為,這是當皇帝的體面方式嗎?

關雲石用公祝式的硬譯來演繹中國經典《孝經》,吳成用它來演繹唐太宗的《帝範》。

關雲詩的“直接講解”是逐字翻譯,而吳成的“講義”與講解相似,但兩者不同,但使用的風格是一樣的。 關雲詩是著名的文人,吳澄是當時的著名學者,這說明當時的思想文化界並不排斥這種寫作風格。

關雲詩說,“直接解釋”就是“用世間之言”來解釋經典,“所有夫妻都能知道......”起初,我不敢為學生設定。 由此可見,官方文體的硬譯已經變得非常流行和被大眾所接受。 這意味著這種風格的使用發生了變化,它最初是專門用於翻譯蒙古詔書的,此後在許多場合被廣泛使用。

5. 結束。 14世紀中葉,高麗出現了兩本中文教科書,一本是《蒲通世》,另一本是《老紀大》。 在這種南韓人學習漢語的教科書中,也有“尚頭”、“劉元(迪)”、“你”等蒙古語硬譯風格的常用詞。 不是孤立的例子,而是無處不在。

由此可見,蒙古文公木硬譯風格不僅對當時的漢語書面產生了影響,而且對當時的漢族口語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了朝鮮族人民的漢語學習。

朱元璋發給北方民族的詔書,有時仍是用這種文體寫成的,如洪武十一年(2024年)六月頒布的《玉溪番漢東必裡詔書》。 從那時起,這種型別就完全消失了。

相關問題答案

    轉貼 乙個執著於漢字的老人

    看到這兩份報道後,我被感動了。這個來自福建南平的劉成東,可不簡單!了解後才知道,他本來是和退休後的女兒一起住在這個小區的,乙個並不出人意料的老人 南平市第一中學的老師劉成東。除了教書育人,他在漢字和漢字的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期間,在國家 省和香港相關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這方面的文章 據 問...

    尋找新晉職場年度漢字,知乎“中國盤點2023”凝聚集體記憶

    近日,在 知乎 年度系列活動中,中國盤點 備受關注,知乎新員工用乙個詞總結了過去一年,並通過 中國盤點 活動,反映了大眾共同關心的問題,體現了時代的生動表達。值得注意的是,在月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研究中心發布的 年十大網路術語 中,新專業 一詞成功入選。新專業人才 是知乎在今年月的 知乎發現大會 上首...

    冷凍對橙子的影響

    冷凍對橙子的影響 橙子是富含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物質的柑橘類水果之一。然而,冷凍對橙子的影響是乙個複雜的問題。在冷凍過程中,橙子的細胞結構和營養成分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其質量和口感。首先,冷凍會對橙子的細胞結構造成損害。當橙子被冷凍時,水分會凍結並形成冰晶。這些冰晶刺穿橙色細胞壁,導致細胞中的水分和營...

    模式對生活的影響

    首先,乙個定位,原版八字遊戲的強弱並不能決定乙個人的財富狀況,甚至不影響他的健康。除非它非常乾燥。再說了,你真的判斷強弱嗎?不要告訴我你數的是哪五行十神。或者用編排軟體,那些軟體和你基本一樣,而且還在查號碼,這肯定不好。因為稍微懂一點命理的朋友就會知道,每個位置的威力在年 月 日上是不一樣的,懂得多...

    噪音對身體的影響

    噪音是看不見的,但對人體的傷害是立竿見影的。不同程度的噪音對人的影響程度不同。一般來說,輕微的噪音可能只會引起輕微的不適,這種不適可能會隨著噪音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如果噪音超過一定限度,會對人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如影響聽力 睡眠 工作和學習等。不同型別的噪音也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有些噪音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