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製造業PMI公布,仍低於50%的盈蕭線,表明中國製造業整體仍在萎縮。
PMI是環比資料,是乙個擴散指數,高於50%,說明經濟處於擴張區間;否則,它是乙個收縮範圍。 就中國製造業PMI而言,自2024年4月以來已進入收縮區間,除9月外,所有月份均低於50%。
簡單來說,製造業PMI持續低於50%,不如乙個月。
製造業PMI由五個擴散指數(分項指數)加權計算,即新訂單指數,權重為30%;生產指標,權重為25%;就業指數,權重為20%;*商戶交貨時間指數,權重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重為10%。 其中,**企業交割時間指數為逆向指數,在綜合製造業PMI指數時進行逆向計算,因為企業交割時間越短,需求越弱,產能消耗越少,指數越高,經濟景氣度越低。
從五個分項指標來看,生產指數和一類商家交貨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就業指數低於臨界點。 **商家交貨時間指數為逆向指數,因此在五個分項指數中,只有生產指數處於擴張區間,其他指數均為收縮訊號。
從12月的資料來看,訂單在下降,產量在擴大。
新訂單指數為487%,下降 07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下降;生產指數為502%,下降 05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生產繼續擴張。
這一現象說明,企業對未來抱有良好的預期,雖然沒有訂單,但在緊急情況下還是願意提前生產,這應該與春節臨近和生產企業提前囤貨有關。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不會增加庫存壓力
從產成品庫存指數來看,2024年3月以來持續處於收縮區間,處於去庫存階段。 這表明企業庫存沒有增加。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下滑?讓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看一下它。
目前,全球製造業PMI處於收縮週期,更不用說歐元區了,歐元區自2024年7月以來一直處於收縮區間。
全球製造業週期處於下行階段,相比之下,中國製造業PMI收縮情況仍較好。
製造業代表著供給,而供給收縮的背後是供大於求,迫使供給收縮。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角度,一是需求過低,存在供過於求;乙個角度是供應擴張過快,需求跟不上。 不同的角度對應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前者應刺激需求,後者應收縮供應。
在這個階段,後者是主要原因。 全球疫情結束後,各國都在努力實現製造業本土化,尤其是美國,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歸,在財政補貼下,製造業建設支出自2024年以來翻了一番,遠超歷史正常水平。
製造能力具有全球競爭力。 即使中國有意削減產能,只要美國加大產能投資,仍將造成全球產能過剩。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製造業PMI問題不僅僅是國內問題,而是中國全球問題的反映。 在全球範圍內,只要有國家不惜一切代價大力擴大製造能力,就很難從根本上緩解全球製造業面臨的問題。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歐美等國支援國內製造業,不僅是出於經濟目的,也是基於政治目的,在所謂“安全”需求加持下,未來幾年,全球製造業產能擴張是大勢所趨,全球製造業產能過剩難以避免。
如果我不擴張,別人就會擴張,別人的擴張也會影響我。 那麼,我是否還需要積極避免擴張呢?
解決之道不是主動壓縮,而是提公升競爭力,推動製造結構公升級。 我比你強,成本比你低,大家都擴張,看誰能滾誰。
這是解決問題的想法,你生死攸關。
注:市場存在風險,投資應謹慎。 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表達的資訊或意見僅供交換意見之用,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
本文原作者:***薛紅巖耳語,作者為星途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