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遇到了一位前同事和她8歲的兒子。
我們寒暄了幾句,她就向我抱怨
告訴我,我的孩子是不是太傻了? 我不讓他出去玩,我不讓他擔心生活,所有的時間都留給他讀書和習,但這個成績總是上不去。 我怎樣才能讓他敞開心扉?我仔細看了看她的兒子,他本該是乙個活潑陽光的年紀,但他的臉卻無精打采,彷彿對周圍的一切都不感興趣。
即使他的母親當著我的面說這句話,他也表現得好像沒聽見一樣。
這讓我想起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心理學專家楊霞的經歷。
在過去的 30 年裡,她治療了超過 100,000 名問題兒童,發現:
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自覺拖延,心情不好,討厭學習和習的核心原因是鍛鍊跟勞動有太多的方面。
運動是大腦發育的最佳營養楊霞女士曾在芝加哥大學培養研究生。
說到教育兒子的經歷,她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帶孩子鍛鍊身體。
她說,兒子不是天才,相反,小時候容易分心,協調性差,情緒敏感,但她不讓兒子上任何課外班。
從兒子4歲開始,她就堅持帶他去爬山,慢慢地從2小時延長到4小時。
有一次,兒子在爬山的過程中,看到一些刻著字的石碑,但他不認識那些字,於是萌生了學拼音、查字典的念頭。
就算老爺子在家吵吵嚷嚷地看電視,他也能乙個人專心研讀新華詞典。 在短短幾個月內,他學會了整本詞典。
我兒子上大學的時候,他們去了世界十大徒步路線之一的環形勃朗峰,六天走了85公里。
而那一年,我兒子的成績也明顯提高了,一開始是B和C,最後是滿A。
楊霞說,其實大腦最重要的營養素,首先就是運動。
李美瑾曾經說過,那些在運動場上特別活躍的人,一般都非常擅長習。
經常運動的孩子真的會變得更聰明。
就像浙江留學生朱克航一樣,畢業時,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9所世界名校的全額獎勵和直接博士錄取通知書。
但他的父母對他的習從來沒有特別嚴格,他們從來沒有帶他去上過補習班。
當別人補課時,他正在玩滑冰、滑板和玩魔方。
每逢節假日,父母都會帶他去鄉下或山上親近大自然。
見兒子抵抗力太差,總是生病請假,母親趁著週末和他一起騎車去外婆家,來回走了4個多小時。
漸漸地,這位母親說,很明顯,她能感覺到兒子變得更加專注和高效。
在初中,其他孩子通常必須在晚上 11 點左右完成作業,但他可以在晚上 9 點之前完成所有作業。
為什麼運動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為什麼瘋狂和頑皮的孩子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哈佛大學醫學教授約翰·雷迪(John Reddy)經過多年的隨訪和大量研究,得出了答案:
運動不僅可以鍛鍊和鍛鍊肌肉,還可以鍛鍊大腦,改造心智和智商,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因為大腦中的每乙個神經細胞都是通過樹狀樹枝上的“葉子”相互接觸的,運動可以促進這些樹枝的生長,從根本上增強大腦的功能。
同時,教授在《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也給出了三點建議,家長可以遵循:
帶孩子去尋找自己喜歡的運動並堅持下去; 不斷豐富運動種類,激發大腦活力; 運動後,進行具有挑戰性的心理活動。那麼,什麼樣的運動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呢?未滿 2 歲2歲以下兒童的心肺系統、脊柱、骨骼等尚未完全發育,因此應注重建立運動規則,讓孩子對運動有認知認識。 例如,您可以讓您的孩子多練習習翻身、爬行、訓練四肢的靈活性。 3-6歲(幼兒園)。
這個階段是兒童協調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發展的第一階段。 3歲左右,可以試試騎平衡車和自行車,這將使你的孩子的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一些攀岩運動,還有跳繩和踢足球等等,也可以讓孩子慢慢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適合參加對抗性和競爭性很強的專案。 6-12歲(小學階段)。
孩子上小學後,也比較喜歡跳躍和球類運動。 家長可以帶孩子出去玩跑步或游泳這也是乙個非常好的選擇。 您還可以給孩子新增一些簡單的對抗專案,例如:擊劍、跆拳道。 一些小型的負重力量練習,例如:仰臥起坐、啞鈴練習等等也可以嘗試。 資料顯示,10歲是兒童肥胖的高峰期,有些孩子也容易出現激素紊亂,因此每天至少要保證30-60分鐘的運動時間。 13-18歲(初中和高中)。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骨量和肌肉含量也會激增,到17歲時,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而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爆發力、速度、耐力都在迅速增長。 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等其他運動可以自由選擇,主要看孩子喜歡什麼。 家長可以遵循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帶孩子參加各種運動,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
做家務的過程這也是塑造大腦的過程
楊霞老師在兒童諮詢診所發現,很多孩子幾乎不做家務。
有的6歲還在餵奶,8歲就不能繫鞋帶了,所以要到處撿。
而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寫作業非常困難,有的經常會丟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楊霞老師說,兒子5歲就開始負責掃地、拖地、洗碗等家務。
長大後,我必須為全家人做早餐,這不僅練就了良好的廚藝,還給了我的大腦鍛鍊的機會。
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曾研究過,孩子的發展首先是通過動作來發展的,孩子動手越多,他們的大腦發育就會越完整。
為了測試腦神經的生長,科學家們對小猴子做了實驗
五個手指的運動在大腦中有乙個相應的指揮區。 如果其中一根手指長時間不使用,大腦中相應的指揮區域會慢慢消失。
這也證實了:大腦神經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才能繼續生長。
如果孩子沒有機會動手,記憶、判斷、分析和思考等與智力相關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差。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曾說過:
“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學習,甚至不會煎雞蛋或煮雞蛋的孩子,會知道如何做實驗。 ”他有三個哥哥,都獲得了博士學位,母親從小就向他們灌輸了“家務意識”。
媽媽要求他們都學會做飯、洗衣服、打掃房子,朱棣文帶來學校的飯菜都是自己做的。
孩子做家務,表面上看似“動手”,實則在“動腦筋”。
腦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手力的強弱與前額葉的發育密切相關。
由於缺乏家務操,大腦前額葉的發育越來越遲緩。
前額葉的功能包括記憶、判斷、分析、思考和操作,是與智力密切相關的重要大腦區域。
藍色部分是大腦的前額葉)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強調的那樣,勞動在智力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即使是洗碗和整理書桌這樣的小事也在塑造孩子的大腦,讓他們越來越聰明。
老百姓**也推薦了孩子做家務的年齡對照表,家長可以參考執行。
從小就“移動”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快樂唐江鵬校長曾指出當今孩子的普遍問題:體質差,自理能力弱。
他強烈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兩件事:鍛鍊和做家務。 讓孩子從小鍛鍊身體,從幼兒園開始整理東西。
然而,在很多家長的觀念中,運動和習是矛盾的,做家務會耽誤孩子的寶貴時間,只有成績和成績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但他們忽略了運動和家務對孩子的生活有微妙的影響。
我有一位同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從一名普通員工晉公升為公司董事。
他上班從來沒有遲到過一次,每天上班都帶著笑容,看起來精神抖擻。
領導交辦的任務,總能在指定日期內完成,不得拖延。
他也特別注重細節,哪怕是副標題,也會不斷翻車、重新思考,直到滿意為止。
他的主動性、責任感和對工作的奉獻精神給他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快得到了老闆的讚賞。
大家都問他,你是怎麼做到這麼有動力和自律的?
他說他已經發展了習。
他的生活一直很規律,他從小就喜歡運動,就算是打工,也會堅持每天鍛鍊30分鐘,跑步、打球,有時間的時候還去爬山、游泳。
他也有做飯的愛好,他說他特別喜歡研究各種食物,以前是給父母做的,現在是給老婆孩子做的,很享受這種感覺。
你看,運動和家務從來不會浪費時間。
在塑造孩子大腦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日復一日地養成獨立、專注、堅韌、自律的習。
而這些好習,恰恰可以給孩子的未來“添磚加瓦”。
正如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所證明的那樣:
成功和幸福往往來自你童年時所做的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事”。
它們不僅鍛鍊了孩子的習和本能,還潛移默化地激發了孩子擁抱生活的熱情。
孩子們最終會離開我們,走向社會,用自己的思想和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
只有給孩子健康的身體、生存的能力、向上的心態,才能經得起人生路上的風雨和未來人生的變遷。
所以,不要讓孩子整天坐著學習,帶孩子一起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