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作者:叢佳欣、李志豪.
植樹種草是防治陸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徑,人工種植海草是防治海底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張培東和他的學生正在穿著潛水裝備,在水下採集樣本。 ”
海草已經進化了數億年,是地球上唯一一種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 大面積的海草被稱為海草床,與紅樹林和珊瑚礁一起被稱為三種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態系統。 然而,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的綜合影響,世界上大約三分之一的海草床已經完全消失,並且正在以每年7%的速度迅速退化。
圖為“山東榮成鰻鰻科學技術研究院”師生採摘的鰻魚苗。 新華社李新軍攝。
十幾年前,張培東就開始關注海草床的修復,他將目光投向了溫帶海草中優勢海草種——鰻草。 張培東在山東煙台威海地區調研時,發現榮成天鵝湖有大面積的鰻草分布。 這些鰻魚是大天鵝**等生物的主要食物。 20世紀70年代,天鵝湖與公海相連的出口被堵住,天鵝湖底部的鰻魚草無法適應環境變化,幾乎完全退化,來這裡越冬的大天鵝數量從1萬多隻急劇下降到幾十隻。
後來,當天鵝湖口重新開啟時,鰻草開始緩慢恢復,但由於鰻魚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的保留率極低,僅靠自然恢復可能需要數百年才能再次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
2024年,張培東與同事李文濤一拍即合,與致力於海洋生態修復的馬山集團一拍即合,在天鵝湖畔扎根。 今年是他們帶領同學們來榮成學習海草種植的第15個年頭,也是“山東榮成鰻草科技院”正式成立的第二年。
鰻魚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種子成熟?一開始,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如果收穫晚了,鰻魚種子自然會掉進海浬。” 採摘較早,種子澱粉含量低,不發芽。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我們終於摸清了鰻魚草的生長規律,找到了採摘種子的最佳時機。 ”
圖為“山東榮成鰻鰻科技院”育苗車間。 新華社李新軍攝。
在“山東榮成鰻鰻科技院”的育苗車間裡,海水迴圈的聲音不絕於耳。 在種子萌發池中,整齊地排列著長方形的花盆,正在發芽的種子在“配方泥”下。 “這是我們為促進發芽和淡水中低鹽幼苗而開發的鰻魚草幼苗人工栽培技術。 李文濤介紹,“我們開始促進發芽的時候,就是用淡水,久而久之,發芽池裡的水的鹽度要逐漸增加,這樣鰻魚幼苗才能慢慢適應海水的鹽度,然後再移植到海底。 “有了這些技術,鰻魚種子在自然環境中發芽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最早可以在一周內發芽。
在育苗室外,工人們正在製作“瓷磚地毯播種法”中使用的播種袋。 他們把“配方土”放在黃麻袋裡,搖平,密封,一邊縫上玄武岩網格,另一邊均勻打孔,然後用注射器取出種子注射。 “這是我們工程優化的一部分。 張培東介紹,“播種時,網格朝上,可以很好地固定鰻魚幼苗。 採用這種播種方法,種子保留率幾乎可以達到100%。 ”
工作人員正在將玄武岩爐排固定在裝滿“配方土壤”的黃麻袋上。 新華社李新軍攝。
為提高“種草”效率,師生們開發了框架實心苗、麻繩苗、基質包苗等植物移植技術的鰻草植被構建技術和鰻草海草床生態修復的“三位一體”創新適用技術。 他們還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智財權的海草床輔助修復設施,如植物直插機、種子直播機、播種泥塊準備機、夾苗機、育苗繩移栽機等,工作效率提高了數倍。
截至目前,“山東榮成鰻鰻科學技術研究院”師生已申請發明專利10餘項,發表科學成果50餘項,主導編制了一項團體標準和一項行業標準。 15年來,這群天鵝湖海底的“種草戶”參與了不下10個海底生態修復工程,在黃渤海和渤海地區修復養護了2萬多畝海草床。
今年,我們已經培育了2000多萬株鰻魚草苗,這些幼苗將在天鵝湖和魚塘灣水域繁衍。 李文濤說。 在天鵝湖底部,近一半的鰻魚草床已經恢復;天鵝湖畔,成群結隊的白色大天鵝翩翩起舞,它們在湖中嬉戲,悠閒自在。 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劉志斌告訴記者,隨著海底鰻草的恢復和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每年來越冬的大天鵝數量高峰期可達8000多隻。
榮成天鵝湖,大天鵝飛翔。 新華社李新軍攝。
過去,人們問這種草能不能吃,好不好吃。 現在,每個人都在問這種草是做什麼用的,以及如何種植它才能生存。 李文濤說,“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很好地開展'海陸接力',我相信我們可以在海底種植更多的'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