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4年食品安全衛生熱點科學解讀交流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解讀了2024年食品安全衛生十大熱點。
去年12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收集了近10個主流**輿論熱點,以及在社交平台上受到高度關注的相關熱點,涵蓋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科技創新、監督管理、標準法規等方面,再經過多輪專家評審, 最終從60多個熱點中選出更具代表性的10個熱點,形成“2024年食品安全衛生十大熱點”。會上,陳君實、孫寶國、謝明勇、單洋等多位食品科技行業院士、專家學者就阿斯巴甜、預製菜、“羊肉摻假”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權威的科學解讀。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丁剛強主持了此次活動。
熱點 1:
阿斯巴甜 – 安全性備受爭議
解讀專家:陳俊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法律顧問
阿斯巴甜是食品法典委員會和許多國家和地區批准使用的甜味劑。 IARC和JECFA這兩份報告一致地評估了阿斯巴甜致癌性的證據,並得出結論認為阿斯巴甜致癌性的證據有限或不足。 中國居民阿斯巴甜的攝入量遠低於目前國際允許的每日攝入量,健康風險極低。 消費者需要對阿斯巴甜保持理性,不要過於恐慌。
熱點 2:
預製菜餚 – 預製菜餚易於預測
解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裝配式蔬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預製蔬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胡曉松
預製食品是社會快速發展和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必然產物,是多種型別食品的商業統稱,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已基本覆蓋。 符合相關標準的預製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得到保證。 陷入風波的預製菜凸顯了行業與消費端的溝通有待加強。 當前亟需凝聚共識,明確邊界,梳理不同品類預製食品的管理原則依靠科技創新,增強預製食品行業發展勢頭;發掘地方特產,形成品牌,以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競爭的發展格局,加強消費者溝通,助力消費者信心重燃。
熱點3:
母乳低聚醣(HMOS)獲得批准 - 法規為嬰兒配方奶粉開啟了新的軌道
解讀專家: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母乳低聚醣(HMOS)是母乳中第三豐富的固體成分,在支援嬰幼兒腸道特徵菌群的建立和免疫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加快HMOS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應用亟待解決,同時要加強HMOS的科研支撐,推動更多種類的HMOS在我國的應用。
熱點4:
醬汁拿鐵——跨界聯名出圈
口譯專家:雲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盛軍
醬汁拿鐵是品牌、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既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又創新“食品時尚”和潮流。 乙個被消費者喜歡和認可的產品,一定是對風味品質、創新創意、文化習慣的認可。 跨界融合是一種創新創造的嘗試,但創新和跨界創新必須堅持誠信,創新不能“越界”,必須遵守相關標準和法規,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
熱點五:
“羊肉摻假”事件再度發生——如何保證食品的真偽?
口譯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檢驗檢疫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陳穎
食品摻假使假冒偽劣像是不斷擴大的“毒瘤”,是被忽視的食品安全“殺手”。 食品真實性成為食品安全新征程的重點和重要內容,是食品安全治理的亮點。 食品真實性需要全球性的“共建、共治、共享”,迫切需要不斷提公升保障食品真實性、打擊食品摻假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食品真實性監管水平。
熱點六:
保健食品新功能——系統“破冰”賦能產業創新
解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
發布實施的24項保健食品功能宣告和《保健食品新功能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構成了我國現有保健食品功能宣告“24+”管理體系的有機整體。 它基於20多年保健食品行業應用實踐,以及保健功能宣告管理模式的創新,即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獨立或共同提出24項保健食品功能宣告以外的新功能建議, 可以促進保健食品新功能和產品的研發,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
熱點7:
反式脂肪酸被“黑化”——要擺脫消費誤區,首先要科學認識
解讀專家:江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教授王興國
反式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之一,有天然脂肪酸和加工脂肪酸兩種**。雖然長期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害,但中國居民膳食攝入水平低,風險可控,消費者無需過多擔心。 從全球範圍來看,消除加工反式脂肪酸是必然趨勢,需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增強消費者意識,保護人們的健康。
熱點 8:
《防止猝死**》走紅——別讓智商稅收割“脆皮年輕人”。
翻譯專家: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主任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過度運動是猝死的重要誘因。 “預防猝死**”中的營養素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對預防猝死有作用。 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聲稱具有防病和**的功效。 建議消費者合理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養。 同時,建議有關部門繼續加強廣泛深入的科普工作。
熱點9:
數字標籤試點 – 使食品標籤更方便檢視
解讀專家:李寧,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數字標籤是以***的形式展示食品標籤資訊的一種新方式。 不受標籤布局的限制,消費者可以數位化地了解食品資訊,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籤的需求。 行業應共同努力,加快標籤數位化程序,迎接數位化創新發展的浪潮,讓消費者獲得更清晰、更全面的食品標籤資訊,最終將數字標籤作為規範化的標籤載體,在更多領域應用和推廣。
熱點十:
沙門氏菌 – 需要防範的病原體
解讀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專家劉秀梅
沙門氏菌是全球關注的食源性病原體,因肉、蛋、果蔬和奶製品受到汙染而引起胃腸道疾病,嚴重腹瀉可導致脫水甚至死亡。 沙門氏菌主要是由於人與動物腸道、水源和生產加工環境以及儲存、運輸和加工的交叉汙染所致。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實施良好衛生規範,加強過程控制。 餐飲從業人員和消費者要認真落實“食品安全五大要點”,把進食最後一關。
[專家意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察司二級巡視員郝明紅:
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全面落實最佳決策部署,進一步壓緊和壓縮各方責任,創新監管方式,強化監管。 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有效識別風險,深入研究判斷風險,及時處置風險,強化監督問責,防範化解風險隱患,保障人民群眾“舌尖安全”。 一是加大力度打造堅強安全“防護網”。 充分發揮“千里眼”在取樣監測中的作用。 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食品安全監管抽檢505萬批次,監管抽檢不合格率為249%。2024年6-8月,結合主題教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你點我查、服務、惠民生”活動,搭建服務民生的“連線橋梁”。 深化區域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合作,促進資訊共享和風險防範。 二是攜手構建共治“新格局”。 持續編制發布食品安全消費小貼士和風險分析,製作科普動畫和短篇科普動畫,開展第三方常態風險交流。 2024年,依託“網際網絡+”開展反糧浪費與食品安全知識大學生競賽,來自30個省(區、市)888所高校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近107萬名大學生將參加分賽。 三是嚴懲不借,打擊違法行為“不鬆懈”。 對抽查不合格食品,及時進行核查處置,2024年累計清除、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4400餘噸。 圍繞監管重點和難點,發布了《食品補充檢驗辦法》和《食品快速檢驗辦法》。 研究建立食品中非法新增非食用化學物質清單管理制度,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監測評價司副司長龔國強:
讓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飛”進尋常百姓家
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食品行業保持健康發展。 要經常、持續地抓好食品安全衛生科普知識,把食品安全、營養衛生等相關知識從專業行業圈“飛入”普通百姓家中去。 希望更多的行業組織能夠充分發揮橋梁作用,匯聚更多食品各領域權威專家,發揮良好的科學支撐作用,加大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進一步加強和團結工作隊伍,打通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服務“最後一公里”,方便人民群眾, 共同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助推我國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2024年,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將重點圍繞持續構建嚴謹標準體系、提公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能力、重點推進食品營養指南轉化應用、積極推進食品安全和營養國際化等重點方面工作。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偉:
我國食品安全衛生展現新輿論特徵
2024年,食品行業作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將頂住多重壓力,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但同時也要看到,在新的發展環境下,食品安全健康將呈現出新的輿論特徵,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到現在我國食品工業的變化可以看出,不同時期公眾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從需求特點來看,從物資短缺、溫飽、健康,到價效比;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主要矛盾方面,從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與營養安全,到食品安全與營養安全錯綜複雜、相互交叉,食品安全與營養保障並重。
2024年,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的主要輿論特徵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策標準是雙向的。 國家相關政策標準法規與時俱進,為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全面提公升和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新興產業健康發展亟待凝聚共識,以科技賦能。 各方應根據科學事實和市場需求,及時形成共識,加強各方資訊溝通,加強科技支撐,規範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食品安全兩大頑疾。 從近三年檢出的不合格品類來看,農藥獸藥殘留超標比例逐年增加,微生物汙染略有下降。 這說明生產企業的過程控制逐步到位,而原材料汙染問題則較為複雜。 四是立足科學、及時發聲,有效化解輿情風險。 2024年,熱度輿論趨勢將呈現“科學共識”缺一不可、“及時發聲”效果明顯等顯著特徵。 未來,食品安全和營養將面臨四大挑戰。 一是新技術、新原料在創新應用中的安全性評估和風險防控。 其次,消費者和科學家之間存在“碎片化”的資訊壁壘。 第三,食品真實性問題是全球食品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四是“直播間”容易滋生新的食品安全問題。
正文|白馬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