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近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布報告稱,將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 這是家屬的宣告,也反映出該機構並不真正了解中國經濟,不承認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看中國經濟,必須堅持全域性觀,避免“只看樹不看林”的片面觀。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鉅艱鉅的改革發展任務,中國經濟頂住了下行壓力,繼續穩步復甦,總體上有所回公升。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增速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 特別是三季度以來,經濟執行中的積極因素積累增多,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預計中國經濟在四季度將繼續保持正向上公升態勢,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盛等國際機構已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5%至5%。5%。
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後,中國經濟復甦是乙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經濟在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隨著更有針對性、更系統的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實施,這些困難和挑戰不會阻擋中國經濟整體上公升的步伐。
放眼中國經濟,也要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中把握其內在邏輯。 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24年,中國經濟位居世界第11位2024年,它上公升到世界第六位;2024年,它上公升到世界第三位;2024年,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此期間,中國經濟有效地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 特別是2024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發揮引擎作用,將世界經濟拉入低谷,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穩定力量之一。 實踐表明,我國經濟有其獨特的發展邏輯和較強的自我修復能力,雖然存在週期性波動,但都屬於我國經濟發展、規模擴張、提質增效的波動。 事實證明,這絲毫沒有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也沒有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
放眼中國經濟,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中國擁有顯著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人口超過14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孕育著巨大的需求潛力和消費張力。 我國擁有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門類比較完整,產業鏈比較完整,是世界製造業大國。 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世界市場與中國製造的結合已成為中國經濟的基礎,能夠有效抵禦各種風險和挑戰。 今年以來,電動載人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產品出口額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在國際市場占有率持續增長,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公升的生動註腳。 特別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促進新舊動能不斷轉換,為我國經濟發展實現質有效提公升和量量合理增長提供了有力助力。 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前方路高而漫長,發展實實在在。 顯著的制度優勢、大型經濟體的規模優勢、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動力優勢、豐富的巨集觀調控經驗、較大的調控政策空間、強大的人力資本優勢,意味著中國經濟將繼續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並以中國的新發展不斷為世界帶來新的動力和新的機遇。
編輯:高培寧、唐華、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