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優勢與挑戰”閉門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為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參與發展優質新生產力提出了建言獻策。 推動高質量發展。專家認為,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具有面向市場競爭、善於應用轉化的優勢,在推動數智化技術、發展數字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重要一環。
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優勢。
當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創新是扼住命運喉嚨的手。 前不久,首屆經濟工作會議將“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新一年經濟工作計畫的首要任務,回顧前幾年的會議是第一次,釋放出把科技創新置於國家發展全域性核心的重要訊號。
同時,首屆經濟工作會議再次為民營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會議進一步提出,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多項措施,並再次強調堅持“兩個堅定不移”。
在專家看來,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骨髓的核心。 沒有科技創新,民營企業就不可能做大做強,就不可能高質量發展,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詹文龍認為,科技創新必須解決與經濟脫節的問題。 即使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研究人員在做研究時也需要“腳踏實地”,考慮一定的經濟性。
詹文龍表示,科技創新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一開始就要考慮經濟因素和市場競爭力,這種價值取向要貫穿於整個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在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領域,民營科技企業可以結合豐富場景的需求,具有獨特的優勢來發展技術和產業。
民營企業是被市場選擇的,只有保持創新型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院長、中國科學技術政策協會副會長胡志堅認為,民營企業具有先天創新優勢。 民營科技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需要經歷不斷的競爭和淘汰,需要不斷降低交易成本,讓創新失敗。
提振信心,持續支援民營企業創新。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已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和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與會專家認為,民營企業要立足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堅持創新,不斷創造世界領先的科技奇蹟,把民營經濟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國家智財權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境內外有效專利總數633922,同比增長53項60%,其中499265項為有效國內專利,同比增長28項25%,134657國際有效專利。 專利數量和發明專利數量排名前兩位的民營企業分別是華為和騰訊,均擁有4500多項專利。
2024年,中國民營企業專利申請量達148萬件,同比增加17件4%;民營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47件50,000件,同比增加19件7%。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中國民營企業研發投入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別是華為、騰訊和阿里巴巴,這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佔全國研發支出總額的近7%。 在全球企業排名中,三家公司在研發投入方面均位列前20名。
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正在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探索前沿科技領域的布局和規劃。 華為在5G領域專利數量連續多年位居第一,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騰訊專利申請數量突破6項60000項專利,在全球網際網絡行業僅次於谷歌,超過10000項人工智慧專利,以及專注於量子計算、下一代機械人研究等的實驗室......
針對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的問題,與會專家認為,要始終堅持“兩個不動搖”“三個不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的人,積極效果明顯。 下一步,要學習貫徹第一次經濟會議精神,先立後破,更加大膽地支援改革,確保政策“實效”“易用”“可用”,著力解決困擾民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障礙。
積極行動,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
*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新質量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 民營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在加快形成新的優質生產力方面可以取得巨大成就。
與會專家表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企業是科技創新最具活力的主體,是發展新型質量生產力的重要參與者,將成為新型質量生產力的有力推動者。 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慧發展,以數智化技術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胡志堅看來,民營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各方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寄予厚望。 民營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具有天然的創新優勢,善於轉化和應用科研成果,了解市場和應用場景。
針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方向,胡志堅認為,在國際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大型民營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放眼世界,勇於承擔責任,抓住科技創新的機遇,搶占資訊化的戰略制高點。 我們將繼續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領域發力,推動數智化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加快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針對為民營企業營造創新氛圍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曉東認為,“打破四個只”和“樹立新標準”應該同步進行, 加快“穩隊”“活力”要加快。只要有利於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有利於轉化原創性和顛覆性的科技成果,有利於促進國家創新進步,就應該大力支援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行為。 創新之路荊棘叢生,歷來是“九死生”,“失敗”也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對此,有關部門和市場各方應努力為民營企業營造創新氛圍,建立容錯試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