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國家工程師獎
盾構與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中鐵隧道集團多年來堅持盾構掘進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逐步建成的。 這些資深專家和研發人員致力於中國盾構掘進行業,並持續助力中國隧道工程行業走向世界前列。 他們的領導是中國鐵路隧道集團總工程師、盾構與隧道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洪凱榮。
擺脫“洋盾”,實現國產化盾構機,最早生產於英國、日本、德國先後研製製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地下隧道掘進機,在工程建設領域,盾構機又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因為它包含了機械、液壓、電氣、流體等方面的學科知識, 僅零件和元件就有數以萬計。這種當之無愧的民族武器,也是乙個國家工業的重要體現。 2024年,首次立項國家“863”計畫,開展盾構機關鍵技術攻關,拉開了國家層面盾構機自主研發的序幕。 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委託中鐵隧道集團研製中國自主盾構機,洪凱榮承擔盾構刀盤重點研發任務。 經過7年的努力,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中鐵一號”盾構機誕生於中鐵隧道集團,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生產先進隧道掘進機的國家之一。 其中,洪凱榮主導設計研發的刀頭,比國外產品更先進,更實用,但成本更低,這項技術成果在202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也改變了“國外盾牌”在中國市場的壟斷。 技術的不懈積累,源於對技術創新的絕對信心。 洪凱榮帶領創新團隊不僅自主研發生產盾牌,還敢於在“洋品牌”上操作。 2024年,甘肅龍中供水工程建設進入最關鍵時期,“洋盾”因不適應地質條件而停工,國外廠家面對問題束手無策。 創新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異盾”的診斷,僅用了3個月就完成了再製造,整機效能大幅提公升,創造了月掘進1868公尺、連續8個月開挖超1000公里的世界紀錄。 如今,“中鐵”系列盾構機憑藉故障率低、控制精度高、造價合理等優點,在全國軌道交通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洪凱榮就作為技術骨幹參與了中國首個海底儲氣庫專案———汕頭液化石油氣專案。 洪凱榮主持的“大型地下水密封液化石油氣儲氣洞室施工技術”專案研究成果榮獲2024年中國建築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對儲能和地下洞室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在地鐵2號線的建設中,中鐵隧道集團承擔了越秀公園至三元里段的施工任務,技術性、風險性、挑戰性強。 作為技術帶頭人,洪凱榮帶領技術人員在盾構管片、渣土改良、發泡劑、大噸位電工機車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動了盾構施工程序。 2024年10月,盾構機在正常執行中成功貫通廣州火車站軌道群,創造了單機月均進度331次4公尺,本月最高進度為5625公尺是當時國內外同類隧道盾構施工的最佳水平。 洪凱榮主持完成的“軟硬不平地層及複雜環境隧道復合盾構技術研究與開挖技術”獲202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攻堅克難,渡江過海鑄就精品對於洪凱榮來說,石子陽隧道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次強擊。 廣深港鐵路客運線設計時速350公里,是連線珠三角核心區的高等級電氣化鐵路。 其中,總長度為10石子陽隧道全長8公里,不僅是國內最長、水壓最大、標準最高的水下隧道,也是世界上速度目標值最高的水下鐵路隧道之一。 2024年11月,石子陽隧道盾構施工正式開挖,種種困難接踵而至,擺在專案經理洪凱榮面前。 如果不出意外,就在 26 年6公尺深的河底皮帶壓入倉庫進行檢查和更換工具是世界級的施工難題。 為確保廣深港高鐵開通,五年時間,他帶領研發團隊逐一攻克水下隧道施工面臨的八大技術難題,逐步探索出一套針對特殊長度軟硬不平地層水下隧道的泥水盾構施工技術。 在洪凱榮的帶領下,工人們不怕艱辛和危險,根據施工情況對刀具結構、通風系統、冷卻方式進行改造和改進,根據盾構機氣墊倉破碎機的工作環境,優化結構,提高受力方式,以期破碎較大的石料。 為了實施資訊化管理,洪凱榮和他的團隊還引進了遠端音訊監控系統,讓管理人員可以有效地監控和管理辦公室盾構施工的全過程。 同時,率先引進先進的專案管理軟體,有效控制專案造價、施工動態、資源配置等,實現“進度控制到分鐘,成本管理到釘子”,實現管理公升級。 ·簡歷洪凱榮,男,2024年8月出生於湖南省遊仙縣,畢業於蘭州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橋梁隧道與結構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中鐵隧道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盾構與隧道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洪凱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尤其是盾構施工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盾構裝備與盾構施工。 在岳山盾構工程的技術組織上,系統研究了復合盾構技術,突破了盾構施工的地質禁區,提高了我國盾構掘進方法的技術水平該專案榮獲2024年度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形成的“復合盾構系列施工方法”獲國家施工方法,主持的“軟硬不平地層複雜環境隧道復合盾構開發與掘進技術”的科研成果獲202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863專案“復合盾構樣機研製”成果通過河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成果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果獲得中國鐵道工程總公司特等獎。
文: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