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漢戰役:關東軍噩夢的開始(9)。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1-28

重型火炮集結

在第二次諾曼漢衝突中,日軍受到蘇軍優勢炮兵和裝甲兵力的制約,裝甲兵力的差距暫時無法彌補,關東軍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炮兵。 由於西伯利亞大鐵路到諾門坎德邦最近的車站是700公里外的博爾齊亞,關東軍認為紅軍在諾門坎德邦地區只能使用乙個半,最多兩個步兵師。 這樣一來,關東軍自以為是的參謀們認為,通過從滿洲或大陸的預備隊調來約35門重炮,可以摧毀蘇軍步兵的火炮,從而為第23師開啟勝利的大門。

正如戰後陸軍總參謀部的一位**所說,如果在進攻之前就已經知道了諾門漢**人的真正實力,那麼“就算他們像關東軍一樣頑強,也絕不敢發動這樣的攻勢”。 日本人不知道的是,在小松原決定停止夜襲,等待重炮兵部隊(近10天)期間,朱可夫又調動了2個步兵師,大大加強了蘇軍在哈拉哈河右岸的陣地,關東軍參謀部原計畫的基礎已不復存在。

諾曼衝突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參謀部正在按計畫將日本本土的重炮轉移到滿洲里,諾曼漢衝突的爆發大大加快了這一轉移的步伐;儘管總參謀部希望衝突能夠得到控制並盡快結束, 心中也滿懷希望,希望能給蘇人乙個教訓,給日本皇軍挽回面子。

6月24日,由柳宇佑三郎少將指揮的日本第3重型野戰炮兵旅接到命令,在本州島千葉縣的基地進行動員。 關東軍顯然非常重視這個旅,為了讓這個旅能夠盡快到達諾門坎德邦,儘管運輸能力非常緊張,但它為海拉爾的旅部提供了額外的運輸車輛。

煙霧旅包括第1重型野戰炮兵聯隊和第7重型野戰炮兵聯隊。 從2024年3月起,第1重型野戰炮兵聯隊由44歲的三島義一郎領導,他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8屆。 第 7 聯隊由 Takaji Nobuki Daisa 指揮。 在整個日本陸軍中,第1重炮兵聯隊是唯一配備大阪兵工廠生產的96式150公釐榴彈炮的全機動炮兵聯隊。 和她的妹妹第7聯隊一樣,三島的部隊受到日本人的青睞,從不願意被派往中國戰場(旅長嚴佑三郎和大約50%的官兵都曾在中國武漢作戰,因為缺乏炮兵專業人員)。 聯隊有2個旅,每個旅有2個中隊,每個中隊有4門150公釐榴彈炮,15輛拖拉機和7輛卡車。 整個聯隊共有榴彈炮16門,拖拉機100臺,卡車104輛,車輛21輛,三輪電單車6輛,觀察車10輛,維修車3輛,此外還有自己的火車,約有1,600人。 側翼還有乙個特殊的人,昭和天皇的長女,照宮茂子的未婚夫盛光上尉,曾擔任第1旅第1中隊的指揮官。 第 7 聯隊的規模與第 1 聯隊大致相同,但裝備了 16 門 100 公釐加農炮,於 1932 年服役。

7月6日,關東軍發布命令,命令關東軍炮兵司令員內山榮太郎少將指揮分配給第23師團的所有炮兵部隊。 這些部隊由三部分組成:剛從日本趕來的閆勇少將第3旅;已經在諾曼罕作戰的炮兵部隊(伊勢高秀的第13炮兵聯隊和苗幹的第1獨立野戰炮兵聯隊);以及從關東軍收集的 2 個炮兵聯隊。

此外,關東軍幾乎從滿洲的每個角落翻過了舊底:由黑龍江省牡丹亭胡林八漢(“東方馬其諾派”)染谷義雄率領的摩托化重炮聯隊的2個重炮中隊,人數不到600人,4**型150公釐大炮;來自亞瑟港的 2 門 150 公釐加農炮(1 個中隊);第1炮兵偵察聯隊,原駐黑龍江阿城,由福田中佐率領,約550人,分為觀測、探照燈、聲測中隊、測繪、氣象支隊。

內山榮太郎將炮兵分為兩組:伊勢大佐第2組,包括已經參加戰鬥的炮兵部隊;閆宇三郎少將的第一集群集中了剛從滿洲和大陸趕來的新型重炮部隊,用三島大司的話說,這顯然有點堆砌的房子。

了解了日本第3重型野戰炮兵旅的情況,我們就會明白,日本在二戰中確實是二流的。 2024年,中國從德國(萊茵炮兵廠)訂購了24門重炮,口徑為150公釐,槍管長度為32倍(口徑),故全稱為“32倍150公釐重型榴彈炮”,最大射程為15公里(重量42公斤),裝備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機械化炮兵團第10炮兵團——(第一任團長是彭孟吉將軍, 後任台灣**參謀長),該團曾參加過淞湖、台兒莊戰役。在從德國向中國出口這批重炮的過程中,日本向納粹德國提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這麼鋒利的武器,這可能是他們沒有派第3旅到中國的另乙個原因。

從7月中旬開始,日本炮兵開始緊張地準備進攻。 每隔20公尺,棕色迷彩網下的大炮整齊地排列在陣地上,厚厚的槍口指向西邊,頗為氣勢磅礴。

使用重炮的乙個重要問題是前線的彈藥儲存,嚴勇和三島考慮為五個基地準備彈藥,特別是4800發100公釐炮彈、900發150公釐炮彈和4000發150公釐榴彈炮彈。 每發重炮彈裝1個木箱,一輛車一次只能裝36箱炮彈,一輛車最多只能在海拉爾和前線之間來回奔跑(單程距離200多公里),這樣就滿足了炮兵的“胃口”, 海拉爾的所有汽車都在廣袤的蒙古荒野中耗盡。

雨季的泥濘道路,讓日軍車兵、行李兵苦不堪言。

7月19日晚,嚴勇在與空軍聯絡後,將炮兵陣地向前移動至選定的射擊陣地。 就在眾軍以為21日就是X日(總攻日)的時候,19日下午下起了雨,20日下得更厲害了。 正常情況下,這些精巧的日軍重炮部隊在大作戰前需要24小時的好天氣,因此大內少將建議第23師團將進攻推遲一天,所有部隊再次開始爭奪。

7月21日,天空晴朗,萬里無雲。 凌晨 5:00,Yusaburo 接到部隊已進入陣地的報告,他要求炮兵能夠在進攻已經推遲 1 天的情況下提高命中率。

7月22日5時00分,炮兵部隊向嚴勇報告,準備開火,天氣看起來不錯,在早上6時分,當嚴勇正要命令部隊發動炮擊時,大內司令員發出指示,應第23師團的要求, 這次襲擊又推遲了一天,根據天氣預報,22日下午又會下雨,各部隊簡直是抱怨不已,因為大量炮彈堆積實在是麻煩又可怕的問題......

就這樣,7月23日開始了同樣在日軍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關東軍炮兵和步兵的聯合進攻,而鞍鋼支隊的出現無疑只是讓部隊膽大妄為,他們距離返回公主嶺巢穴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萬眾期待的炮戰

7月23日上午,內山略微修改了計畫,讓野戰炮兵帶頭,以引誘蘇軍炮兵暴露陣地。 6時30分,野戰炮兵開火,炮兵觀察員正忙著根據蘇軍反擊炮火暴露的位置更正各種資料。 7:30,重炮開火,經過半小時的猛烈炮火,8:00左右,所有火炮,包括威力有限的伊勢75公釐野戰炮,開始合唱。 在日軍炮聲雷鳴中,受夠了**族大炮的關東軍步兵不禁開始歡呼起來。

閻羅縣聯隊第3旅在戰壕裡等待出擊的那一刻,他們也在為身後500公尺處的150公釐榴彈炮的表現興奮歡呼。 但沒過多久,他們就感到沮喪,當蘇聯炮兵開始還擊時,很明顯,對於日本炮兵發射的每一槍,蘇聯人都必須用 3 或 4 發子彈還擊。 而且,蘇聯炮兵的射程比日本炮兵長得多,甚至其後面巨大的150公釐榴彈炮也明智地放棄了打擊蘇聯遠端火炮陣地的想法。 事實上,這種日本最強大、最引以為豪的大炮的有效射程不到12000公尺,而蘇軍的122公釐加農炮(2024年型)的有效射程為20800公尺,152公釐榴彈炮(2024年型)的有效射程為16000至17000公尺。

就這樣,在預定的2小時炮擊之後,蘇聯炮兵並不傻,日本炮兵在內山和燕永有些異想天開的命令下,又延長了1個小時的炮擊。 問題是,日軍步兵早已壓制不住進攻狂潮,11:00他們按計畫發動進攻,但當他們攻擊蘇軍陣地時,突然重炮彈如雨點般砸在頭上,此時,前線的蘇軍炮兵正忙著移動陣地, 那麼,這些炮彈只能來自他們自己的炮兵兄弟......

關東軍司令部參謀島關憤怒地指責炮兵愚蠢無能,小松原只能默默地走到下午被他的重炮打敗的前線步兵部隊,安慰和鼓勵部隊不要因為這次失敗而士氣低落。

大內少將意識到蘇軍炮兵遠未被殲滅,同時又為步兵的傲慢感到羞愧,於是命令所有炮兵利用當晚夜色的掩護,盡可能地向前移動陣地,以便為第二天的步兵進攻提供有效的支援。 大內海軍少將這次對小松原很友善,但這樣一來,辛辛苦苦建立射擊陣地的炮兵們又在抱怨。

24日凌晨3:00,兩門150公釐榴彈炮被轉移到新的陣地,並進行了試射以確定距離,這立即引起了蘇軍多門100公釐加農炮猛烈射擊,炮兵沉重,20多名炮兵被擊斃,一門價值不菲的150公釐榴彈炮也被摧毀。

24日上午,日軍炮兵再次發起進攻,但有乙個不同之處,這次彈藥不如前一天充足(前一天使用了2個彈藥基地,這一天只有1個半基地可用)。 而更糟糕的是,這一天,蘇軍炮兵絲毫沒有示弱,開始了大規模的反壓制,整整一天,日軍炮兵損失慘重:3門野戰炮、4門山炮、19門反坦克炮、5門步兵炮和2門高射炮,此外還有清晨損失的榴彈炮。 日軍步兵也被**人的大炮、18挺重機槍和44挺輕機槍擊倒。

由於蘇軍炮兵的活動(用第72步兵聯隊堺大佐佐的話說,蘇軍炮彈就像“雨”一樣),日軍步兵的進攻在24日白天仍然沒有取得一點進展,小松原有些著急,繼續為第二天晚上的進攻做準備。

雖然日軍在25日擁有兩個炮彈基地,但仍然未能壓制住蘇軍猛烈而精確得多的炮火,現在關東軍70%的彈藥儲備已經運到了諾門漢前線,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耗盡了這些彈藥, 例如,到25日晚上,伊勢聯隊只儲存了一半的彈藥基地。此外,由於蘇軍炮兵主要部署在哈拉哈河左岸的高地上,日軍炮兵處於劣勢,不可能用這支現有部隊壓倒蘇軍。

在23日至25日為期三天的炮戰中,日軍按計畫動用了35門重炮,蘇軍在哈拉哈河左岸擁有不少於64門大炮和榴彈炮以及12門野戰炮在右岸,有 20-30 門野戰炮。 這還不包括那些不在日本第一炮兵群前面的蘇聯炮兵。 這樣一來,雙方的兵力比已經是1比3(雙方發射的炮彈數量之比也是這個比值),就不用考慮蘇軍在炮兵效能、地形、後勤等方面的優勢了,這已經不是正常的攻防比了。

日本人希望許多重型火炮沒有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諾曼漢的關東軍再次陷入困境。 25日下午,關東軍駐新京司令部下達命令,仍在如火如荼的第23師團和內山的炮兵應立即停止進攻,加強目前的防禦工事,停止試圖掃蕩敵人在哈拉哈河右岸的橋頭堡陣地。 除了關東軍的彈藥已經難以為繼的原因外,他們也清楚地意識到,如果繼續進攻,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諾曼漢炮戰中有乙個小插曲,那就是日軍使用了附在炮兵上的觀察氣球部隊,但遭遇了與中國戰場截然不同的命運。

近兩年來,日本炮兵部隊在中國戰場上使用觀察氣球非常成功。 由於中隊未能掌握制空權,日軍可以自由使用觀測氣球幫助炮兵部隊提高命中率,對中國人民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威懾,這在淞滬戰役和南京戰役中得到了體現。

由於日軍炮兵在野門寒戰場上的自然不利局面,為了幫助日軍炮兵進行野門寒作戰,日軍這次還從大陸(千葉縣)派出了一支200人的觀察氣球支隊。 日軍在諾曼汗使用的氣球高17至18公尺,直徑7至8公尺。 氣球由藍色絲綢製成,吊艙可容納 2 名觀察員。

7月24日,觀察氣球部隊的101號氣球抵達諾曼漢前線,很快被分配到延永重炮部隊,在海拉爾留下了乙個較小的備用氣球。 日本人也知道這次的對手與往常不同,所以他們特意在氣球發射點布置了高射炮,並布置了戰鬥機在空中保護他們。

101號氣球從7月25日上午7:00開始公升空三次,前兩次是在空軍掩護下,氣球每次在900公尺高度停留約10分鐘。 11:00左右,為了幫助瘋狂射擊的炮兵,氣球再次被迫不及待地公升到1000公尺的高度,此時由於戰鬥緊張,日軍戰機的掩護已經被拆除。 突然,從哈拉哈河西岸的雲層中,3架I-16轟鳴著衝了過來,日軍所有的防空火力都緊張地拼命地衝向空中。 I-16飛得更遠了一點,然後他們又俯衝下來,像示威一樣越過了日軍前線,同時向氣球射出一陣風,藍色的“101”瞬間在火焰中被撕成碎片,2名觀察員隨吊艙倒在地上, 而所有前線的日本士兵都看到了這一驚心動魄的一幕。當美麗的氣球在早晨公升起時,幾乎所有的日本士兵都為之歡呼,這不僅是因為氣球對火炮的觀察價值,還因為高高飄起的氣球象徵著日軍在天空中的統治地位。 但僅僅幾個小時後,用小松原的話說,I-16 就像“鷹撲向麻雀”一樣摧毀了日本氣球,並向日本人展示了誰是諾門海姆天空的真正主人。

從那時起,日本人繼續在諾曼海姆前線使用觀察氣球,但他們變得非常謹慎。 8月9日,海拉爾的後備氣球到達前線,8月23日再次被蘇聯空軍無情摧毀,但幸運的是觀察員通過跳傘挽救了他們的生命(日本人此時只敢一次派出一名觀察員)。 8月中旬,新的氣球“101”(日本人此時改為繫泊)被152公釐蘇聯炮彈炸成碎片。

正如一位外國觀察家所指出的那樣,日本人使用“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策略來對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真正強大的對手,結果不言而喻。

在龐大的日本陸軍中,乙個小炮兵上尉的晉公升和調動應該是不引人注目的。 但是,如果船長和皇帝的大女兒已經訂婚了,情況還會這樣嗎?這位上尉是第1重型野戰炮兵聯隊第3重野炮兵旅,是一名下級軍官,需要一位端莊的關東軍參謀長親自向他解釋戰況。

7月24,在一次空襲中,指揮150公釐榴彈炮中隊的軍官受輕傷。 這時,全關東軍都驚慌失措,第3重野戰炮兵旅以最快的速度從海拉爾調來了200名鐵路枕木,以加固上尉的掩體進行治療。 第1重野戰炮兵聯隊司令官三島義一郎很清楚,上尉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命運,他再也忍受不了這種憂心忡忡的日子了,他和上尉的頂頭上司中佐一起,堅持要盡快調走準馬師。 關東軍人事部的機器運轉速度很快,上尉“正常”被調到駐紮在黑龍江阿城(哈爾濱附近)的另一支炮兵部隊。

7月27日,第23師從前線派上尉乘飛機前往海拉爾,告訴他留在這個安全的地方“觀察習”,直到8月向阿城報到。 但第23師團顯然很著急,因為同一天,關東軍司令官植田健吉和參謀長寺田正雄也來到了前線,寺田堅信皇室成員在這種情況下離開前線是不合適的,所以上尉飛回了前線。

當東隱回到前線時,他得知他的一名下屬在他不在期間被殺,他要求回到他的單位看望和安慰他的同伴。 三島義一郎氣憤地“訓斥”了船長一番,尷尬的船長非常“真誠”地向太佐道歉,再次飛回海拉爾身邊。 這一次,大家都非常配合,因為這個馬師的安危太過危急了。

這是日本帝國陸軍炮兵長在諾曼漢前線負傷後所經歷的,如果不是面對強大的對手,恐怕不會有這麼大的動靜!

未完待續

相關問題答案

    門興城 1:0 沃爾夫斯堡成功晉級下一輪,諾伊豪斯助攻科內加時賽制勝球

    北京時間月日,德國盃第三輪,門興格拉德 主場迎戰沃爾夫斯堡。克萊默上半場取得領先,外圍射門滑過球門,下半場基亞羅迪亞在門前射門高,沃爾夫斯堡在常規補時結束時打進一對一進球,被吹越位在先,隨後雙方進入加時賽,梅勒後點接球調整近距離射門高出球門,而在比賽的第二讀中,諾伊豪斯助攻科內傳中,點頭球示平,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