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坻區臨亭口鎮,村民孫某因一堵牆與鄰居王某發生衝突,兩棟房屋併排搭建,院牆由兩戶人家共用。 最近,孫某想修補他家一側的圍牆,卻被鄰居王某擋住了,王某以為孫家之前修院牆,佔了自己多的地方。 但已經過去了30多年,誰也拿不出證據來解釋它是否被占用太多了。
村頭巷子是群眾的聚集地,正是在這裡,群眾最了解村里的大事小事,也是社群民警最常去的地方。 為了用好“鄉愛”的工作方式,社群民警經常出現在群眾聚集的地方聊家庭生活,近日,民警發現孫某與王某發生矛盾後,及時聯絡相關部門,為兩家家庭開展調解工作。
“巡村”,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 收集線索,提前干預,在衝突糾紛形成之前做好“預防性疫苗接種”。 臨亭口派出所社群民警每週至少80%的工作時間在社群,與村委會幹部、網格員密切聯絡,在老兵、村賢中設立“長矛排程員”,收集社會狀況和民意。 利用“聯調室”,將司法辦、法院工作人員、村幹部、鄉賢、村隊理事會成員統一納入聯調制度,實行“警偵聯通”“公查進辦”“律師進辦”等多種調解模式,做到專業化、聯動化、聯合調解, 努力提高解決疑難複雜矛盾糾紛的效率。
“蹲在田間”是心連心,觀察群眾的感受。 多元調解,普法理性,化解矛盾糾紛的好“一劑強心針”。 起初,兩家人情緒激動,各有各的道理,社群民警做社群工作十幾年了,他們知道,要調解衝突,必須回到問題的根源。 籬笆是否被占用更多涉及到兩家人的土地所有權,經過多次核實,目前,該房屋的新確認已經結束,但房產證尚未出具。 抓住問題癥結的社群民警,在幹部和法院工作人員的共同帶領下,耐心細緻地為兩個家庭工作。 雙方表示相互理解,最終達成共識。
“坐炕”真正解決了人們的後顧之憂。 持續關注,耐心回訪,在化解矛盾糾紛上打好“鞏固針”。 在後續走訪中,社群民警了解到,社群雙方已徹底緩和衝突,避免了衝突公升級。
此外,臨亭口派出所還採用“非公式化”調停方式,同向發力,建立派出所與村隊黨支部矛盾糾紛線索轉接機制,在民警進村開展矛盾糾紛調解期間,及時將線索轉達當事人雙方村隊黨支部, 動員村級安全力量,幫助農村警務做到務實細緻,為化解矛盾糾紛增添“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