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地質學

Mondo 教育 更新 2024-01-31

古書上有一句話,“向浩瀚,盡其所能”,我認為可以很好地概括地質學——地質學“浩瀚”到足以研究地球、人類乃至宇宙的演化,其量級極其廣闊;“微妙”的部分是研究化石、礦物,甚至化石中的細胞和分子,這些都遠遠超出了人類觀察的極限。 但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你有我,我有你。

我是一名地質從業者,業餘愛好者喜歡讀書,讀書時偶爾看到與地質學有關的東西,感覺親切,不經意間回來,有些幸運和自己的野外經驗可以比一比,現在通過“向浩瀚”和“微妙”這兩個方面,再加上一點自己的野外經驗,蜻蜓像小水一樣來談談我眼中的地質。

1.“致大眾”。

現代地質學的創始理論之一是萊爾提出的“以過去論現在”,屬於黨的層面。 所謂“與古人談今”,翻譯過來,就是現在的魚在水裡游,過去的魚不會在山上跑。 這個理論起源於西方,與他們看到的化石有關。 當然,我們的古人也看到了化石。 宋代偉大的儒家朱習在一本名為《朱子語》的書中說:“今天,當你爬上高山,看著它們時,山都是波浪形的,這就是水氾濫的方式。 我不知道為什麼它會凍結。 品嚐帶有蝸牛殼或原石的高山。 這塊石頭是昔日的泥土,蝸牛蚌是水裡的東西,下層變高,軟的變硬。 “前輩們在山上看到化石的時候,都說蝸牛本來就是'水裡的東西',那他們為什麼跑到山上去呢?其實,從朱習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點“論今論昔”的影子,但卻是小小的失誤,而且是千里之外。 宋茹喜歡找東西,朱習這樣做的理由是:下半部分變上半部分,軟的突然開始結實,這是為什麼?

這並不是對古人苛刻,我們和古人一樣,是無法超越時代的侷限的。 張巨集昭在《中國地質學發展簡史》一書中坦言,朱子的思想雖然不完全準確,但卻是地質學萌芽時期的觀念——他把宋代歸類為中國地質學萌芽的時代。

張巨集召先生

去年在重慶市彭水縣的野外,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礦山進行編目。 當時,他和村民們一起吃飯住,和村民們聊天,他說附近有個山洞,可以舀到山洞裡,可以用來在木頭上生火。 我想,這不是油嗎?這裡是石灰岩區,環境很好,路邊的石頭上隨處可見不同種類的化石。 儲油有各種有利條件。 我之前在宋代偶然讀過沈括的《孟熙文》,書上說:“油......”生於水中,砂石與泉水混合,......從迷茫中走出來但它像麻一樣燃燒,但煙霧太濃了,窗簾是黑色的。 懷疑它的菸能不能用,試著掃它的煤去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如,所以就太好了。這件事在世界上會很棒,其餘的都會完成。 油太多了,生在地里,還不如松木,有時還會枯竭。

這段話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石油”這個詞現在是沈括發明的嗎?第二,沈括預言“這東西會大為天下”,而“這東西”指的是什麼?油燃燒後的油或墨水在這兩個問題上,張巨集釗先生和朱克珍先生都進行了爭論,尹贊勳院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地質學發展史上的乙個小公例。

毛金吉古格出版了《夢溪筆談》。

說起朱可珍,我想起了乙個關於他的故事。 2024年前後,莫斯科國立大學決定在主樓會議廳鑲嵌世界文化名人畫像,中國由祖崇志、李世珍選定。 畫它們的任務交給了畫家江昭和,祖崇之的出現是以朱可珍的畫為藍本的。

2.“盡可能微妙”。

2024年,我在**做乙個簡單的調查和評估專案。 在那裡,當之前的人填寫地圖時,發現了乙個大隕石坑。 這是前人繪製的地質圖,環狀結構明顯。

環形火山地層

我們勘察了周邊,發現有人鑽了。 既然是火山口,我們想,附近不會有金礦吧?前輩們玩的鑽頭,或許是在尋找黃金。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個老師,他說探礦就像破案一樣,破案需要證據,前提是要有線索,比如轉石、地層甚至沉積環境等等,這些都是“嫌疑人”留下的線索,千萬不能大意。 前輩們玩的演練,就是這裡的線索之一。 我們採集了一些樣本,並計畫將它們帶到實驗室進行分析。

在“火山口”附近勘察,發現周圍的山坡上生長著一種叫“青蔥”的植物,是四川人常用來製作鹹菜的,晶瑩剔透的大蔥其實就是“線索”之一。 為什麼這麼說呢?

青蔥生長的山坡,

我們出去取樣,我的同事們正在看滾石

唐代段承始曾寫過一本名為《遊陽雜記》的書,其中說:“山上有蔥,下面有銀;山上有青蔥[xiè],下面有金子;山上有生薑,下面有銅和錫。 “這是前人提煉出來的植物找礦方法,現在科學合理。 目前的生物地球化學取樣方法是以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的葉子為樣品,分析其中所含的元素,符合植物找礦法的內在思維方法。

《遊陽雜記》一書的一部分。

從我們採集的樣本分析來看,那裡確實存在金異常。 前輩們在那裡鑽探,大概是為了淘金,這反過來又驗證了段承實的說法。 我們當時駐紮在鄉鎮,問鄉里的工作人員,他們說確實有個地質隊在那裡工作過。 不幸的是,他們當時沒有收集鑽探資料,否則他們會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

在車站周圍,幾隻優雅的黑頂鶴飛了進來

最近,我偶然看到吳啟軍編著的《雲南礦廠概要》一書——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寫的《植物名稱圖考》,文筆優美,“科學”精神很好——不知道他也編了這樣一本書,看完之後, 我在孔子網上買了一本經過整理的後代。當談到書中的勘探線索時,“山下有洋蔥和銀子,山下有磁鐵和銅。 據校對人員介紹,這裡的“蔥”是指外面露出的礦石的綠松石色。 我覺得這應該是有問題的,對比段承石這句話和現場實際情況,也許這裡的“蔥”不是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參照物,才是我們經常吃的“蔥”。

“滇南礦廠”詳情。

另乙個讓我們確定該隕石坑附近可能有黃金的線索是,我們在附近的乙個深溝中發現了一條一公尺多寬的石英脈。

這種礦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一些家庭地板是用石英製成的。 魏晉時期的人們善於吃冷食和散食,認為它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為什麼叫冷食粉?據說服用後身體又癢又熱,即使在隆冬,也應該赤身裸體以釋放身體的熱量。 有個笑話說:“孝文帝時期,權貴們大量服用石藥,稱為石發。 有一天,乙個窮人躺在街上,說他很熱。 他們跑去看,我的同伴覺得這很奇怪,他說,'我被石頭砸死了。 同伴問:“你什麼時候吃石藥的,今天是石發?他說:'昨天我吃了公尺飯,公尺飯裡有石頭,今天又有石頭。 ’…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提倡狹隘的鬼魂創造的。 且不說這個笑話的笑話,整體來說,很顯然,當時石材服務的熱度非常火爆。

這裡的“石頭”主要由五種礦物組成。 “五石”似乎略有演變,但其中之一是石英。 據《三國志》記載,魏晉時期的明星人物何硯,吃冷食,散食。 他拿了乙個是為了美麗,“沒有粉和白手”,另乙個是為了彌補房間和打氣。 當時,人們認為五石散落中的石英具有“對頭髮有益,對顏色有益......“壯陽藥”的作用。

我還想談談我們離不開的牙刷。 出土文物表明,牙刷在宋代就存在,刷牙應該是從南宋開始普及的。 牙刷的發明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對此幾乎沒有爭議。 在學習刷牙之前,我們的古人先是嚼柳枝來淨化口腔,然後發明了牙醫,就是在牙齒上放上一種藥,讓牙齒看起來結實有光澤。 袁昊在《易建志續傳》第三卷《搓牙方》一文中問了這樣一對牙醫:“茯苓茯苓,。石膏、龍骨各一到兩個冷水石二枚半,當歸半兩,精香料五枚硬幣;石燕大的是乙個,小的是乙個,結束(擦拭)它,早晚揉牙。他已經90多歲了,牙齒不張開,沒有風蟲。 王溫也九十歲了,還能吃肉。 也要相信這邊的神。 “這裡涉及的礦物有:石膏、龍骨、冷水石和石燕。 文中提到的那個人,90歲了,還能拿著一根大棒骨啃,牙齒一點都不鬆,是不是很神奇?這裡的冷水石是什麼?而石燕,是地質學上說的那種腕足類化石嗎?

有一種藥叫龍骨,當然不是真正的龍骨,一般是指大型哺乳動物化石。 震驚中國和世界的甲骨文和北京山頂洞人的發現,據說是中藥店的學者發現並一路追尋的。 有一年,我去遂寧到野外去,那裡多為丘陵地貌,地層以侏羅系為主。 我問了他們幾個人,他們都說他們是從一家大藥房進來的。 當然,恐龍在大藥店裡是找不到的,我知道這一點。 看來效仿昔代聖人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在該地區挖掘恐龍化石的夢想破滅了。

這實際上引出了另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礦物質與中藥的關係。 李時珍著名的《本草綱目》——如上所述,除了祖崇,鑲嵌在莫斯科大學主樓會議廳的世界文化名人畫像中也包括李時珍。 祖崇之是按照朱可珍的長相畫的,李時珍呢?江昭河以他著名的岳父蕭龍友的樣子畫的。 - 有乙個特殊的“黃金和石頭部門”,幾乎完全是礦物。 地質學家王家印先生將《本草綱目》中的礦帶編纂成書《本草綱目中的礦物史料》;包括張巨集昭的《釋雅》一書,從文化角度看,梳理古籍中的各種“石頭”,都是基礎性、開創性的工作,意義不容忽視。

3. 我眼中的地質

我們地質學家最有機會旅行,背著布袋和錐子,研究地下的財富,追溯古代的歷史,這是我們的職責。 但是,除了敲石之外,我們經過的地方的山川情況,還有各種值得研究的人文條件和產品,而且往往與我們的石頭有關。 如果你只是敲石頭,什麼都不在乎,你不辜負長途跋涉嗎?從這種意志力和理解力的力量來看,很明顯,人是有能力的,也是有靈性的。 如今,越是精細化的專業研究,目標越是狹隘,所以一般的觀察是狹隘的,但還不如以前的學者,雖然有時專項研究不那麼精確,但是在一般的觀察中往往被勾勒出來,能看到大局。 這是翁文浩先生為楊忠建《西北篇》序言中的一段話。

2024年12月,**在海原地區發生事故,翁文浩(左)、謝家榮(右)等人前去調查。 1921 年 6 月,在甘肅省景寧縣西鄉孫家溝的一頂帳篷裡。

現在的“地質”似乎正在匯聚成今天的“大地質”,以山、河、林、田、湖、草、沙為一體,其實在翁文浩先生的話中,你可以看到一點點萌芽。 這和我眼中的地質一樣,有空間。

“中國恐龍之父”楊忠建先生

和《西北地區》的書影

說到地質學,我們不禁說起那群靠地質學謀生的人——地質學家心胸開闊,很樸素,沒有細心的眼神,這可能與他們長期與自然打交道有關。 “仰望浩瀚宇宙,俯視繁華品類”,這個職業本身就是英姿颯爽。 地質學家也身體健康,比如已故的楊遵義院士,80歲高齡依然騎著自行車上班,這在其他行業是難以想象的。

回到主題,仔細思考,古籍中地質學的主題本身就是矛盾的:地質學是新文化運動後引入的概念,古籍中怎麼會有地質學?

但為什麼古籍中不能有地質學呢?我們這些對地質學稍有了解的人有幸讀過幾本古書。 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古籍中當然有地質學,但只需要現代人來梳理就行了。

我們在這裡舉辦“探礦大講堂”,這篇文章是我在“小講堂”上分享的主題的修改。 當我分享我認為的“油”時,一位在那裡工作的同事告訴我,它應該是天然瀝青,而不是油。 我想把它寫下來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關於冷食粉的成分,于佳熙老師的《冷食粉檢查》在專門文章中討論過,我就不贅述了。 魯迅在《魏晉禮儀與文與藥酒的關係》一文中也說,其組成,“烏石散基本大概是五種藥材:石鐘乳石、石硫、白石英、紫石英、紅石脂;另外,恐怕會有一些不同的藥物。 但你現在不必去看它,我想你不想吃它。 ”

《東坡志林》第五卷:“世上有鐘乳石、黑喙、沉溺酒,求長壽者,從何彥開始。 閻某年輕有錢,所以吃冷食來助情,沒有責備。 烏石散的毒無疑是巨大的,被譽為藥王的孫思邈說:“烏石散的毒很厲害。 我寧願吃野葛根,也不願拿五塊石頭。《十九古詩》曰:“拿食求仙,多為藥誤。 “為了長生而服用藥石的現象,是最準確的總結。

參考文獻: 1] 張巨集釗.中國地質學發展簡史[M].商務印書館, 1956

2] 胡.有一點證據可以說幾句話[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3]黃石屹.朱子語言班回族學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4] 沈括.夢溪寫作講座(1-2冊)[M].中華書局,2024年

[5]由王家奎著。《本草綱目》常識[M].中華圖書公司,2023

6] 唐端成公式.友陽雜項[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7] 吳啟軍,《滇南礦山廠圖》校對[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8

8]袁昊問道。易建志年表續編[M].中華書局,2024年

[9]胡文輝.接吻的中國史 [M].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3

10]王佳音.《本草綱目》礦物史料[M].科學出版社, 1957

11]楊忠建.西北段 [m].聯合圖書,2014

12]王揚志.沈括對石油工業的貢獻[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3):4

作者單位:四川核地質調查院

編輯:趙如新

校對:吳淑玉、江淑敏、劉啟軍

相關問題答案

    地質學有哪些分支?

    正如我們所提到的,地質有很多種。關於我們的星球有太多需要了解的地方,以至於大多數地質學家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這些專業被稱為地質學分支並具有特定名稱。例如,礦物學家研究礦物,而科學家則進行監測,以幫助保護人員和財產免受傷害。火山學家冒著熔岩研究火山。將其他行星的地質與地球進行比較的科學家是行星地質學...

    人們為什麼要學習地質學習?

    許多人被地質學和其他地球科學所吸引,因為他們喜歡戶外活動。這些人想知道他們看到的壯麗岩層是如何形成的。他們想研究創造和改變景觀的過程。但地球科學不僅僅是我們肉眼看到的 熔岩 冰冷的山峰 陡峭的峽谷和高聳的瀑布。有些人想更深入地了解是什麼驅動了地球表面的過程和其他特徵 例如,為什麼地球有磁場?這些人有...

    地質學 不同型別的地震波

    當它發生時,它釋放的一些能量在地球內部轉化為熱量。部分能量用於沿斷層的岩石和礦物開裂和永久變形。其餘的能量,即大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從震中輻射出來。波分為兩大類 穿過地球內部的體波 P 波和 S 波 和僅在地球表面傳播的表面波。體波穿過地球內部。體波有兩種型別 p 波和 s 波。p 波中的 p 代表...

    地質學 最常見的地震地點之一是板塊邊界

    大多數 但不是全部 發生在板塊邊界或附近。在兩個板塊相對發散 變形或收斂的地方,會出現大量的應力集中,大量的應變 其中大部分是土裂縫的形式 張力是不同板塊邊界處的主要應力。正斷層和裂谷是發散板塊邊界上與 相關的主要構造。發散板塊邊界的最強者通常相對較淺,儘管它們可能具有破壞性,但發散板塊邊界的最強者...

    地質學 地殼斷層主要有三種型別

    構造 發生在地球上任何有足夠彈性應變能驅動裂縫的地方故障乙個擴充套件的地方。只有當斷層表面沒有增加摩擦阻力的不規則或不平整時,斷層的兩側才能平穩地相互摩擦。大多數斷層表面確實具有這種粗糙度,這導致了某種形式的粘滑行為。一旦斷層被鎖定,板之間的連續相對運動會導致應力增加,從而將應變能儲存在斷層表面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