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X李殷河如何養育乙個不缺愛的孩子?

Mondo 育兒 更新 2024-01-30

直播現場截圖)。

孩子“不缺愛”的標準是什麼?

李銀河老師:

關於對孩子“不缺愛”的標準,我是這麼認為的他的價值觀的基調應該是愛,而不是恨。

有很多家庭(全世界都是這樣)在撫養孩子的時候,他們從小就在談論仇恨,他們應該憎恨這個,他們應該摧毀那個,我認為我們應該首先讓孩子充滿愛。

那麼“愛”就有兩種了,一種是小愛,一種是大愛。

愛的標準是愛父母、愛家人、愛親戚、愛朋友。 社會學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導師叫費曉彤,他也是我自己的導師,他提出了乙個理論,叫做“差分階模式”。,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基本社會關係就像一塊扔在湖面上的小石頭,水面就會產生一圈圈的漣漪中間的核心是他自己,然後是家人、親戚、朋友、陌生人,......

中國人的社會格局就像以自身為中心的水漣漪,越推越遠,越推越薄,可以拉伸,可以縮回,隨著他們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它產生了不同的圈子。 所以在中國,孩子很容易知道什麼是“小愛”。

同時,也應該向孩子灌輸偉大的愛。 什麼是偉大的愛?比如,愛社會、愛世界、愛祖國。 西方**教義你必須愛你的鄰居也就是說,他不是你家的人,他是你的鄰居,你也應該愛他。 從自身角度講,修身養性,家庭和睦,治國理政,平視天下,熱愛我們中國悠久的文化,愛人,這就是大愛。

沈怡老師:費曉彤老師的《微分秩序模式》是《中國農村》中的一章,是高中生入學必讀的第一本書,我推薦大家讀一讀。

說到愛情,其實很簡單,也比較接地氣你如何讓你的孩子體驗愛?

如果你的孩子回到家,父母不停地向孩子抱怨,比如媽好煩人,你爸爸又喝酒了,他在工作中有多生氣;或者如果新學期有新老師,家長的第一反應不是我們會發現什麼新事物和新的快樂在一起,而是新老師不如老老師......父母無意的抱怨會讓孩子批判性地看待世界。

如果他養成這種挑剔的習,如果他親近,他可能每天都不快樂,他的價值觀、人生觀甚至未來的家庭生活估計都很難實現幸福。

所以說到這個愛的標準,就不缺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習用愛對待孩子的習慣,讓他們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溫暖。

如何表達愛意?

李銀河老師:

在愛的表達上確實存在文化差異。 以我自己為例,在我在美國留學的六年裡,當我看到美國人之間的家庭關係時,他們經常說“我愛你”,對他們的愛人和父母說這句話。 結果,當我回到中國時,我對母親說了“我愛你”,說出來的時候我很尷尬。

我們中國人比較矜持,不太習地告訴父母我愛你,認為有行動表現出來是件好事,甚至戀人也不怎麼說我愛你。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不是如何表達愛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愛的問題。

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不能只愛自己,你必須愛別人。 將來,如果他想和某人建立親密關係,那就告訴孩子他們想要愛,我覺得這比如何表達愛更重要。

沈怡老師:一方面是讓孩子表達出來,另一方面是按照行為採取行動。 包括我在學校當班主任的時候,每學期末,我都會讓孩子們寫一張小小的感謝信,我說你想感謝誰就感謝誰,大家都寫了三篇文章,然後他們感謝一切,感謝家長、老師、同學,感謝冬天的暖氣。 事實上,這是讓您的孩子感受別人給他什麼以及他應該如何回應的一種方式。

現在流行一句話,父母的愛是女兒最大的嫁妝。 我覺得最好的嫁妝,不只是讓孩子表達出來,還要有乙個比較融洽的家庭關係,溫馨和睦,才能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其實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你家裡的父母特別支援你,這個孩子就會有信心,我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集,有乙個女孩特別慘,她的丈夫把他們的錢都騙走了,還欠了很多債,然後和女主最好的朋友跑了, 但女主還是笑著去公司上班,去解決問題。同時,女主有乙個好朋友,這個女孩也是一名律師,但是這個女孩的家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說她是個失敗者,她要為家庭賺錢,所以她沒有信心去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

相反,雖然女主的人生很不幸,但因為父母100%支援她,她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勇敢。 所以我認為乙個好的家是乙個能給人動力和溫暖的地方。

李銀河老師:

言語勝於例子,每個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所以他會觀察父母,如果夫妻倆一直吵架,孩子就會感到不安全。

我記得我調查過一對夫婦,他們的關係不是很好,有一次他們在孩子面前吵架,其中乙個說:“離婚沒關係,這個孩子呢?男孩聽到這話,淚流滿面,因為他覺得父母的壞情緒是因為他,他會把這份愧疚帶給自己。

所以我覺得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關係好,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很高,如果父母不和睦,那麼孩子有時候會留下陰影。 不幸的人用一生**童年,他一生都非常糾結,他用一生**自己的童年創傷,有時候雖然他很厭倦這種生活,但會無形中背負著家庭的烙印,然後慢慢重現這樣的生活,孩子也特別容易離婚, 這是常規的。

沈怡老師:我表姐,她在北京考上了大學,她有個北京戶口,但她是外地讀書的學生,後來在即將參加高考的時候,我姑姑為了方便她進考場,在考場附近租了一家旅館, 事實上,這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第二天就要參加高考了,姑姑臨走的時候很認真地看著表妹“我犧牲這麼多就是為了你,要花錢費力,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習,我都為你做。 ”

也許這樣的表情也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緊張,所以我一直記得這件事。 我們常說,別人是你的鏡子,你對別人的態度影響著別人,也影響著你自己。

父母如何控制

你有多愛和保護你的孩子?

李銀河老師:

我認為首先,不可能無限地滿足孩子。 許多父母會陷入一種誤解,認為如果我不滿足我的孩子,我就不能和他一起生活。 我不認為是這樣,我必須給他乙個底線。

第二點是要從小制定規則。 比如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撒謊,人至少要有一些生活原則,我看到有很多人追著孩子去喂,這個不建議,你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規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盡量自己做, 比如一些家務。

第三,不要被評分。 把孩子當朋友,而不是中國習君主制、朝臣、父子,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 你和孩子的性格是平等的,我們要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對父母說我愛你,也要引導父母,鼓勵父母對孩子說我錯了,對不起,這才是真正的家庭和睦。

第四,給孩子愛,不要試圖回報。 我們很多在中國的父母特別想回報,認為我生了你,養了你,是我的恩情,以後我老了你也得得到回報,他養孩子就像養老投資一樣。

費曉彤也特別談到了這個話題我們和西方的親子關係的區別之一是,中國稱之為“反饋模式”,西方稱之為“接力模式”。 那是什麼意思?就連中國的父母也會認為,生下你,養育你,是我大恩大惠,你以後要報答我,供養我,已經寫進了《民法典》,法律上規定,兒子不供養父母,父母可以起訴法院。

我認為,這種“餵養模式”其實是在農業社會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 在我們中國,在農耕文明時期,10%的農民老了就沒有生活了,如果兒子不供養他,他就沒有養活自己的手段,地區不流動,社會的輔助機構不完善,他沒有養老金, 沒有養老金,子女養老金是剛性需求。

然而,在西方,父母撫養孩子後,法律並沒有說孩子必須有養活父母的義務,所以他是上一代撫養下一代,下一代撫養下一代,這是一種“接力模式”。 我想這是因為進入現代工業化社會後,老年人一般都有養老金和養老金。

所以在中國越來越現代化之後,慢慢地我想中國人的思維也會從這種“反饋模式”轉向“接力模式”,如果每個人都有養老金養老金,更關心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付出。

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兒童

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李銀河老師:

請允許我談兩點。 第一點是,在中國的親密關係中,我們很多傳統的中國家庭並不重視感情,這在中國確實是乙個不太好的傳統。

在古代,我們的婚姻中,我們講究父母媒婆的話,很多人在婚前沒有一點感情,然後頭巾就露了出來,讓雙方知道對方長得好看又醜,婚前從來沒有談過戀愛,也沒有感情交流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很多父母直到現在都沒有感情的原因。

因此,如果乙個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孩子想要擁有一段健康親密的關係,那麼未來的婚姻關係就必須以情感為導向,必須找到乙個自己喜歡、有感情的人。

第二點是,傳統家庭一般以男女為主,男性不如女性,要想擺脫傳統家庭的影響,就得找乙個乙個與自己性格完全相等的人建立一種現代的、充滿愛心的、健康的親密關係,對自己會更有益。

相關問題答案

    建議所有女生都來讀李銀河吧!清醒、勇敢、自由地生活!

    從出生到死亡,人就像乙個匆匆忙忙的旅人,一直在默默地旅行,常常不抬頭,有時不睜眼,從頭到尾,臨終的時候,我們忍不住問自己 我活過嗎?我真的活著嗎?我早就聽說過李銀河老師的名字,她是知名的學者,也聽說過她和王曉波的愛情故事。我從一開始就對 沸騰的生活 這本書充滿期待,拿到後,我發現這是一本各方面都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