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全球疫情剛剛過去之際,線下**比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在全球如期恢復或舉行。 中國選手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國際賽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一些門類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技術強,技術弱”早已成為國際樂壇對中國選手的刻板印象,如今面對技術能力突飛猛進的歐美選手,以及以“內卷”的力量強勢進攻的日韓人才,中國學子只能在國際舞台上磨練自己更全面的能力,才能在國際舞台上達到更高的水平。
指揮:中國演奏家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國際範圍內,指揮比賽遠不及鋼琴、小提琴等專案,重量級比賽更是稀缺。 2024年,一批中國青年指揮家在兩項重要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其中,尹炯傑在第11屆格熱戈茲·弗雷特貝格國際指揮比賽中奪冠,這是中國演奏家的重要突破。
9月,在法國舉行的第58屆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比賽決賽中,25歲的中國青年指揮家董超獲得“特別提名獎”。 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比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指揮比賽之一,也是世界國際比賽聯合會的成員。 該比賽於2024年在法國東部城市貝桑松成立,自2024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次,歷屆冠軍包括小澤征爾、普拉松、赫蘇斯·洛佩斯-科佩斯、楊·利維、奧斯莫·萬斯卡、盧少佳、葉永實、洪一泉、山田一樹等。 2024年,中國青年指揮家尹炯傑還獲得了第57屆貝桑松指揮比賽的“特別提名獎”。
2024年,尹炯傑繼續努力,於當地時間波蘭當地時間11月24日,在剛剛被任命為中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的第十一屆格熱戈日·菲特爾貝格國際指揮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和“金棒”獎。 同時,他還獲得了比賽最年輕冠軍的“傑西·塞姆科夫特別獎”、波蘭最權威的波蘭出版社頒發的“最佳波蘭詮釋獎”、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協會頒發的“伊莉莎白·潘德列茨基”特別獎。 格熱戈茲·菲特爾貝格國際指揮比賽是波蘭最負盛名的比賽之一,由西里西亞愛樂樂團組織,自2024年以來一直隸屬於日內瓦世界國際比賽聯合會。 比賽面向39歲以下最優秀的家庭,優勝者不僅將獲得獎金,還有機會受邀指揮英國BBC交響樂團或公尺蘭威爾第交響樂團等國際知名樂團,從而開啟國際職業生涯。 中國指揮家陳琳在2024年的比賽中獲得第二名。
此外,7月16日,來自中華台北的張志遠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五屆BMI國際指揮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來自中國福建的蔡敏超獲得二等獎和“布加勒斯特交響樂團獎”。 樂團獎由樂團所有成員投票選出。 8月中旬,上海**學院青年指揮家、研究生金玉敏在Gstadmeineuin音樂節上獲得Neeme J Revi獎,成為該音樂節成立8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金宇礦山將在下一樂季擔任德國西南**愛樂樂團的客座指揮。 9月底,在2023公尺蘭國際指揮比賽中,**學院本科五年級學生張穎志從來自全球近20個國家的56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比賽一等獎,中國**學院與**聖彼得堡**學院聯合培養的二年級學生孫藝興, 獲得第二名。
中國青年指揮家多年來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值得注意的是,獲獎選手大多具有國內學習背景,體現了我國指揮教學水平的提公升。
鋼琴:“小年”在穩定中求進步。
2024年對於鋼琴比賽來說並不是乙個“大年”,舉辦的頂級比賽並不多,但獲獎的數量還是能看出中國鋼琴演奏家整體水平的提公升。 一些年輕的中國音樂家在許多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比賽(以下簡稱“小柴比賽”)被譽為“世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青少年綜合比賽”。 在1月舉行的第十一屆“小柴比賽”上,15歲的中國演奏家楊雨田獲得鋼琴組第一名,孫浩倫和倪晨哲並列第二名。
在6月舉行的第17屆柴可夫斯基國際競賽中,學院博士生毛宣一獲得第四名她還在11月的第12屆德國國際鋼琴獎上獲得了觀眾獎和“阿諾德·弗雷穆斯特別獎”決賽入圍者,這是該比賽歷史上首次頒發該獎項。
同樣在6月,在第12屆義大利阿公尺格達拉紀念“朱塞佩·拉卡蒂”國際比賽中,浙江**大學鋼琴系學生王啟正獲得鋼琴組一等獎王啟正還在2024年卡爾斯和索菲亞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金牌。
7月,在雪梨國際鋼琴比賽中,中國演奏家郭榮榮和王一諾分別獲得季軍和第五名,王一諾也獲得了觀眾獎浙江**大學鋼琴系青年教師吳俊林獲得半決賽獎、澳大利亞最佳委約作品獎和最佳第二獨奏金獎。 10月,他在第一屆公尺開朗基利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蕭邦·馬祖卡最佳獎。
在9月舉行的蘇格蘭國際鋼琴比賽中,中國選手郝一磊獲得亞軍,這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選手在這項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11月初,中國演奏家程家瑞在尹一山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四名。
12月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18屆阿尼瑪託國際鋼琴比賽中,**學院附屬中學學生馬天坤獲得一等獎。 12月9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十屆貝多芬國際鋼琴比賽中,中國演奏家沈周輝獲得三等獎。
中國鋼琴家在許多國際比賽中穩步進步,並逐漸站穩腳跟。但另一方面,決賽的裁判更注重最佳性質,這方面的缺失或同質化一直是中國選手普遍存在的問題。 正如即將擔任2024年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評委的中國鋼琴家陳莎所說:“在當今國際大型鋼琴比賽中,技藝精湛、能力全面、風格把握成為基本標準。 作為評委,我希望看到有趣的靈魂,我想聽到具有突出個性和獨特審美表達的表演。 ”
管樂合奏:銅管等級大幅提公升。
在6月舉行的第17屆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中,共有8名中國選手在6個專案中獲獎,其中最好成績來自銅管——中國選手金志成獲得銅管組銀牌,這是中國選手在本次比賽中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繼曾雲之後,中國選手第二次獲得該項目的大獎。 此外,中國選手寧月寧和謝宗林分別獲得木管組第五名和第六名。
8月中旬在南韓舉行的濟州島國際銅管比賽中,中國演奏家金智成、池正旭和楊迅姬分別獲得法國圓號組第一名和小號組第一名。
第二名和第三名成績不錯。 這是中國選手在本屆賽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濟州國際銅管比賽在風景秀麗的濟州島舉行,自 2009 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競賽組織 (WFIMC) 的成員,舉辦低音長號、上大號、大號和打擊樂比賽的雙年,以及小號、圓號、次中音長號和銅管五重奏的奇數年。
近年來,中國管樂特別是銅管樂的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這可以從比賽和國際管弦樂隊的位置中看出。 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文化的發展不同於經濟發展,需要時間的沉澱。 近年來,銅管的發展一直比較好,最明顯的是,學院本科生的水平每年都有明顯的提高。 但這也是國家發展水平和藝術教育水平整體提高的結果,我們在慶幸的同時也不必太過驕傲,畢竟還有很多問題和不足,我們亟需通過教學和口譯實踐的努力來克服和超越它們。 ”
琴弦:越來越“卷”,難度越來越大。
縱觀當今的國際弦樂比賽,演奏者的整體水平越來越高,呈現出高水平、年輕化的趨勢,即很多演奏家在十幾歲時就已經達到了成熟的表演水平,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2024年,中國弦樂學生在一些國際頂級弦樂比賽中獲勝。
1月14日,第十一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比賽在俄羅斯莫斯科落下帷幕。 迄今為止,中國小提琴家在本次比賽中取得了中國學生的最好成績:李金柱和錢志遠在小提琴組並列第一,王耀章與兩名俄羅斯選手並列第二,張艷悅獲得第四名,方一諾與另一位南韓選手並列第五名楊雨田獲得鋼琴組第一名,孫浩倫、倪晨哲並列第二名溫 Chengyue與另一位美國演奏家並列大提琴組第三名,夏尚舟獲得第四名。 這也是中國留學生在疫情三年後首次集體出國參加現場舉辦的國際比賽,展現了中國青少年教育的成果。
6月,在第17屆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中,來自學院的小提琴家羅超文、江藝穎憑藉出色的表現分別獲得小提琴組第三和第四名。 在第二輪比賽中,江一穎選擇了中國作曲家陳淑穎的小提琴作品《姑蘇吟》,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歷屆“柴賽”弦樂比賽中,中國演奏家偶有收穫:小提琴家**曾獲得第八屆“柴賽”小提琴組第二名;當時17歲的陳習獲得第十二屆“柴大賽”小提琴組第二名(第一名空缺),成為該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一等獎獲得者曾玉倩獲得第十五屆“柴大賽”小提琴組第二名。 秦立偉獲第十一屆“柴大賽”大提琴組第二名;陳一白獲得第16屆“柴賽”大提琴組第五名。
10月下旬,在第57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中國演奏家張景志和翁慶柱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 今年的比賽有30位年輕小提琴家參加主比賽。 其中包括常謙、林瑞峰、馬天佑、沈子軒、吳希希、謝天人等8名中國選手。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成立於2024年,現已成為最重要的國際小提琴比賽之一。 中國小提琴家呂思卿、黃斌、黃夢臘、寧峰獲本屆比賽一等獎。
2024年將首次在中國舉辦一些國際弦樂比賽,如第19屆哈恰圖良120周年紀念版國際小提琴比賽、首屆全球**教育聯盟小提琴比賽;哈爾濱勳菲爾德弦樂比賽等在中國已經存在多年的弦樂比賽,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學院管弦樂系小提琴教研部主任謝楠認為,國際比賽可以讓參賽者進入更高的賽道,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哈爾濱勳菲爾德弦樂比賽小提琴組第一名崔正敏獲得福田交響樂團第一季簽約,大提琴組第一名傑里公尺·加巴格獲得深圳交響樂團第一季簽約全球教育聯盟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牌得主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被授予為期三年的“巡迴音樂會合同”。
中國**學院管弦樂系主任黃斌表示,當今世界頂級**比賽對參賽選手進行了綜合考量,包括整體表現、對不同曲目風格的準確把握、獨奏能力、與鋼琴、樂隊合作的能力等。 比如《柴賽》的曲目非常多,三輪比賽每輪持續50到60分鐘,這是對選手體力、心理和專注力的極大考驗同時,規定曲目風格多樣,也要求參賽者同時具備最高水平的技術能力和表現力。
在當前的國際弦樂比賽中,南韓和日本的演奏家往往表現得非常出色。 這兩個國家的教育非常“內捲化”,非常年輕的演奏者很難演奏作品,一些不到十歲的演奏者已經演奏過帕格尼尼的作品。 上海**學院小提琴教授丁曉磊分析,過去中國演奏家的技藝優於歐美演奏家,但在感覺上卻不如歐美演奏家,畢竟西方古典作品融入了他們的血液。 但近十年來,歐美選手的技能突飛猛進,“科技+自然**感”讓他們更強。 因此,中國學生未來在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將越來越困難,他們需要集體智慧——除了弦樂老師的悉心指導外,還需要鋼琴美術老師、管弦樂隊音樂會的默契配合,需要全校調動資源幫助學生舉辦曲目會。
聲樂:高階人才相對匱乏。
近20年來,在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比賽、慕尼黑ARD國際比賽、瑞士日內瓦國際比賽、俄羅斯柴可夫斯基比賽、英國BBC世界歌手大賽(根據Waihan 2015 No.87)五大聲樂比賽(根據2024年第87號)中, 中國選手的存在感相對較低,只有低音男中音瀋陽在2024年BBC世界歌手大賽中獲得第一名。
在2024年6月舉行的第17屆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中,中國演奏家洪振祥獲得聲樂組第三名。 這是繼2024年王傳月在第15屆“柴賽”獲得銀牌後,中國選手在第15屆“柴賽”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其他中國選手也表現出色,正在**學院攻讀聲樂博士學位的女高音張藝進入半決賽,從瀋陽**學院碩士畢業的男低音侯立偉進入決賽,獲得入圍榮譽證書。
在其他國際聲樂比賽中,1月,侯立偉還獲得了首屆“Shibula Gezmava國際聲樂比賽”的二等獎,成為唯一一位在比賽中獲得一席之地的非俄羅斯選手。 8月,在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國際聲樂比賽之一——日本靜岡國際歌劇比賽中,19歲的上海**學院本科生王多鐸入圍半決賽,雖然沒能進入決賽,但他是該賽事27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決賽選手。
有專家指出,中國聲樂人才之所以沒有在國際比賽中大放異彩,是因為中國戲曲市場形成得很晚,中國聲樂選手在世界頂級聲樂比賽中處於弱勢地位是情理之中。 但這並不意味著目前國內沒有優秀的歌手。
2024年10月,第十四屆中國**金鐘獎頒獎典禮將在成都舉行。 聲樂(美聲唱法)比賽前五名獲獎者中,只有第一位林子豪有海外留學經歷,其他四位選手均為國內**院校培養的聲樂專業學生和青年歌手。 特別是獲得“柴大賽”第三名、“金鐘獎”第二名、2024年寧波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的洪振祥,本科和碩士就讀於星海**學院,師從女中音歌唱家陳曉。 目前,洪振翔正在***學院聲樂與歌劇系攻讀表演藝術研究(聲樂)方向的學術博士學位,師從貝斯歌手劉悅。 作為本土培養的聲樂人才,洪振祥不僅獲得了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金鐘獎的肯定,也得到了國際比賽的認可。 這肯定了中國聲樂教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學院聲樂系主任謝恬認為,如果看學習美聲演唱的人數,中國的聲樂人口是全球最多的,其次是俄羅斯和南韓。 但與我們國家不同的是,俄羅斯和南韓有更多優秀的歌手。 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和美國也有大型的美聲學習團體,但這些國家的美聲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聲樂人才,他們在那裡學習和工作。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而擁有龐大美聲人口的中國,在美聲發展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許多外國歌劇院和歌唱家在了解了中國最好的教育現狀和在全國各地建成的第一批劇院和禮堂後,對中國和美聲唱法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 我相信,假以時日,會有更多的中國美聲天才站在國際舞台上。
張廷玉,徐麗梅,季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