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停止擴大28奈米晶元產能
眾所周知,在美國基本法規的影響下,晶元全球化和自由化已不復存在,中國半導體開始了新的挑戰,但與此同時,美國企業也損失了超過兩萬億美元。
然而,美國並沒有停止封鎖的步伐,而是開始加快其制定和實施"限制策略",如擴大晶元限制範圍、納入實體清單等"禁止在中國投資"等等,顯然,封鎖已經合二為一"趨勢",封鎖合二為一"趨勢"。顯然,封鎖變成了"潛在",必須丟棄"恢復合作"的幻想。
為了應對美國的封鎖,中國商務部切斷了鍺半導體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鎵,因此日本、荷蘭等進口國陷入了混亂"一鍋粥"他們建議美國放寬對中國企業的限制,否則將無法應對中國的反制措施。
但拜登表示,五角大樓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前段時間正式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援引FDP規則更新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旨在全面禁止ASML光刻系統運往中國,同時切斷售後服務。
也就是說,從9月1日起,荷蘭將實施僅限於2000i及以上先進裝置的措施,現在FDP規則下的1980DI限制和舊的DUV系列將受到限制,因此中國企業要麼繼續從ASML進口光刻機,要麼不進口。
據有關統計,我國已進口光刻機1000餘台,平均使用壽命約為5至8年。 如果售後服務完全喪失,這個時間可能會大大縮短,這將嚴重影響晶元擴容的任務。
截至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擁有成熟的晶圓生產基地,計畫產能約50萬片/月。
光刻機可以說是核心"主力軍",售後服務是:"過程保證"如果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國內廠商全部落敗,擴產任務將大大減少。
不出所料,中芯國際已經宣布將停止擴產28nm晶圓,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光刻機折舊周期短,維護成本高,高負荷執行需要每五年更換一次。
外媒報道稱,中國主導著全球成熟的晶圓市場,中國缺乏光刻機和售後服務,而其成熟的加工能力不足以構成威脅,台積電和三星也將從中受益。
事實上,外媒的分析並不完全正確,雖然拜登放寬了台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廠的限制,讓它們能夠繼續在中國經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能夠征服大陸晶圓市場。
首先,在配套國產積體電路方面,中芯國際成熟的產能往往有限,足以應付大部分國內市場,包括汽車、電腦、手機等,而台積電在大陸市場的停牌就等於如此"舉起一塊石頭,向自己的腳開槍"。
其次,晶圓上下游訂單持續萎縮,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和利潤萎縮,三星利潤下滑超過90%,因此選擇在大陸擴建核心工廠並不明智。
最後,上海微電子的28奈米光刻機尚未正式交付,國內成熟晶圓的擴張勢必受到影響。 因此,盲目擴大晶圓產能是不明智的,中芯國際此舉將減少光刻機的消耗,以保持更可持續的生產"活力"以避免機器在關鍵時刻無法使用。
在這方面。